许知远耗时五年完成《青年变革者:梁启超》:将其置于世界舞台上
“梁启超正盯着我。他鼻正口阔,短发整洁而富有光泽,由中间清晰地分开,竖领白衫浆得笔挺,系一条窄领带,嘴角挂有一丝骄傲,眼神尤为坚定。”5月22日,在77剧场一场即兴的电音表演中,许知远手捧着耗时五年完成的《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朗读自序。7位来自新会、广州、北京、上海、长沙、天津的读者也在许知远之后,用方言朗读的方式开启了梁启超走过的城市画卷。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当许知远在纽约城市之光书店和梁启超的目光对视的时候,他正厌倦了新闻业的碎片和短暂,在寻找一种深沉与辽阔的表达。之后,他开始写作梁启超的传记。目前面世的这部《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是许知远“梁启超三部曲”的第一部。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书中大段地引用文言史料,全书注释竟达上千条。这是对专业学者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表明自己学术写作的态度。
很多人都写过梁启超传,许知远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许知远说想用一种全景式表达来写人物。在这本书中,许知远花了很多笔墨写梁启超的人际关系,他试图去探索梁启超性格的形成,所以去描摹他周围朋友的群像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对外界的变化,他做出怎样的变化,他内心的困惑和焦灼,我对这些有强烈的兴趣。”他还想还原时代气氛,梁启超第一次到北京,去哪里买东西,去哪里吃饭,城市的面貌是怎样的?
许知远还希望把梁启超放到世界舞台上来书写。许认为梁“他理应进入塞缪尔·约翰逊、伏尔泰、福泽谕吉与爱默生的行列,他们身处一个新旧思想与知识交替的时代,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存在,唤醒了某种沉睡的精神。即使置于自己的时代,梁启超也该进入全球最敏锐心灵的行列。这些人看到一个技术、民族主义、全球化驱动的现代世界的到来,在希望与挣扎中摇摆,梁启超则从中国语境出发,回应了很多普遍性问题,对于科学、民族主义、个人精神都作出独特判断。”
许知远说,梁启超常常仅被置于中国自身语境中叙述,很少被放在世界维度中,但他其实是上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拥抱者,在轮船、电报、铁路、印刷术构造的现代网络中游刃有余。他在横滨编辑的杂志被偷运到国内,给一代人展现了崭新的知识与思想。他的足迹遍及日本、大洋洲、美洲与欧洲。他在华盛顿会见了西奥多·罗斯福,在纽约拜访了摩根,邀请罗素、杜威访问中国,在战后的欧洲与柏格森探讨现代性的困境。
梁启超那一代人也面临一个加速度的、技术革命与知识爆炸的时代,他应对这些变革时的勇敢与迷惘,激起了许知远强烈的共鸣。他希望能把自己感受到的传递给青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