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微健康

热带水果杨桃“颜值高”口味佳,但有些人食用或致肾功能损伤

2019-05-20 16:53 健康明白人 TF008

产于热带的水果杨桃是一种五角星形状的水果,独特的外观称得上是水果界的“颜值担当”。它吸引人的地方还不止一副好皮囊,“内心”里富含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加上酸甜爽脆的口感,更受人欢迎。许多人都品尝过这种水果,但少数人与它“无缘”,一旦食用可能造成肾功能损伤。

主讲丨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


产于热带的水果杨桃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资料图

肾病患者频现中毒病例

在《本草纲目》中,杨桃被称为“五敛子”,其中记载:五敛子主风热,生津止渴。民间也有一些生活小妙招推荐食用杨桃来治疗咳嗽咳痰、嗓干咽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不畅等不同的疾病。

只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人因杨桃受的磨难也不少。

1998年,巴西一位医生首先报道肾功能不全病人进食杨桃出现中毒的病例。在2000年至2002年,台湾先后报道了26例与食用杨桃关联的病例,其中,15人原本就是血液透析患者,4例是腹膜透析患者,5例是慢性肾脏病患者,2例是正常人。这两个正常人食用杨桃后发生的是急性肾损伤。巴西在2003年也报告了32例与食用杨桃关联的病例,其中20例为血液透析患者,8例为腹膜透析患者,4例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有7人死亡。

随后,类似的报道接踵而至,直到今天“因桃丧命”的肾病患者仍时有出现。这不禁让医学界认识到,“杨桃”和“肾脏”可能不可兼得,尤其是对有基础肾病的患者(包括正在接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者)而言更是如此。

杨桃为何单单会伤肾呢?

由于杨桃中富含草酸,有潜在慢性肾脏病隐患的人群,或出现高热、腹泻等脱水诱因的人群,在单次大量摄入1升以上大量杨桃或杨桃汁时,就可能诱发急性草酸性肾病。该病具体表现为急性无尿,尿中可见大量草酸盐结晶,肾功能异常等。这一结果已得到许多研究结果的证实。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祸首——Caramboxin。杨桃中含有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Caramboxin,它能迅速在血液里积累并到达大脑,重度肾功能损伤者食用杨桃后可能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兴奋、惊厥、行为改变等表现,重者可发生癫痫乃至死亡。

目前科学家认为,这些有毒物质在正常人体内是可通过肾脏排泄的,但肾功能差的人则不具备这种“排毒作用”,因此这类人必须同杨桃划清界限。另外,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一次性食用过量杨桃(大于100克)后,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可能发生癫痫。

如前面所讲,肾功能正常的人也出现过杨桃中毒的病例。所以我们建议,在没有潜在慢性肾脏病隐患的人群中,也要适当摄入杨桃。杨桃虽颜值高且味美,却不可贪多,大家都应小心过犹不及。

怎样辨别中毒症状

那我们通过哪些症状来辨别是不是杨桃中毒呢?一般情况下,这些异常症状会在食用杨桃后数小时内发生。

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多样性,且严重程度不一。其中,以呃逆(打嗝)最为常见,也是较轻微的症状。其次是呕吐、意识障碍、躁动、昏迷、癫痫、失眠等,其中出现癫痫的患者死亡率最高。

根据不同的表现及预后,有科学家将杨桃中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中毒表现:呃逆、恶心、呕吐、腹痛、失眠等;中度中毒表现:躁动、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轻度意识障碍等;重度中毒表现:严重意识障碍、昏迷、癫痫、低血压、休克等。

由于杨桃中毒过程进展较快,死亡率也较高。大家一旦在食用杨桃后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要给予重视,若不适感明显或持续不能缓解者应就近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更应时刻保持警惕,千万别让杨桃或杨桃的加工制品给您的病情“雪上加霜”。

来源:健康明白人

分享到

立秋如何养生?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饮食调养滋阴润肺

北京未来三天持续高温,注意少食生冷多用汤粥

小暑养生吃什么怎么吃?暑天热易上火,运动与作息注意这几点

芒种养生:阳气渐盛阴气内藏 作息饮食应遵从这些原则

小满养生:作息、饮食、运动都应调整 顺应节气规律

春分节气如何养生?再“捂”半月,平抑肝阳之余注意调整作息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如何养生?医生开出助眠小贴士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健脾利湿,专家推荐两款简易药膳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医生为您总结“知识点”

冬至养生:“气始于冬至”,饮食应以“三多三少”为原则

华佗颈枕、虎符刮痧板……北京中医医疗机构文创产品出“爆款”

莫轻易在网上“提问治病”,答案或非医生所写,医疗科普兼职已成产业链

疫情通报:北京昨天新增的这例输入病例 为何在市内小区短暂居家停留?

疫情通报:一家6口从英国回京 包括1岁女孩在内4人确诊

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擅自前往湖北接人进京,违规者将予以通报

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会否导致漏诊?专家答疑

山楂和西瓜哪个糖分高?水果“甜不甜”并非靠尝

近期有关猝死新闻接二连三,一文读懂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