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然崇拜遇上风霜雨雪 古代大家如何笔骋这些世事现象?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再相信神话、神仙。但是今天的儿童教育中仍少不了神话,少不了童话,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在遭遇大旱,人工降雨。而在古代,求雨、祈雨则要通过非常庄重的仪式完成。真正的大家,是如何笔骋风霜的?
作者:兴兴
上小学时,对于自然和地理课程感兴趣,因为涉及到很多大自然的奇异现象,激发好奇心。那时的梦想就是做个探险家。后来读到《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逐步知道风霜雨雪乃自然界常见现象。但在传统社会“先入为主”的另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则是来自民间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这当中,令人爱不释手的就是《西游记》。在车迟国时,孙悟空和虎精、鹿精、羊精等“三怪”斗法之时,为显示各自能耐,曾经让风婆雷公电母现身。而在续集中,玉皇大帝惩罚凤仙郡太守时,要想结束惩罚,须在限定时间将指定的米山和面山吃完。孙悟空此时大显神通,偷了风婆口袋,弄得金銮殿上米面扬尘,既见识了大圣的神偷伎俩,又领略了风婆的法器威力。下雨则归龙王负责,有时不带雨具,打个喷嚏,就是一场难得甘霖。
对比来看,这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告诉人们风霜雨雪是如何来的。当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再相信神话、神仙。但是今天的儿童教育中仍少不了神话,少不了童话,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图1 唐 李阳冰《缙云城隍庙碑》
唐 《缙云城隍庙碑》拓片(局部),原石现存于浙江省缙云县博物馆。
释文: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之。风俗水旱疾(疫必祷)。
《缙云县城隍庙碑》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乾元二年(759)在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篆写刻石。用笔瘦劲圆转,应规入矩,笔笔中锋虽细如玉箸,却重似千斤,如锥画沙,骨力特胜,按玉箸式线条标准来看,李阳冰直源李斯书法,所言不虚。字形方正稳固,结字匀称均衡,虽和李斯小篆一脉相承,但点画趣味不同,观其用笔力求出入之迹,体姿变平整开阔为圆通,显得婀娜多姿,也是对秦篆的一大变革。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字少温,为李白祖叔。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
现在遭遇大旱,人工降雨。而在古代,求雨、祈雨则要通过非常庄重的仪式完成。《缙云县城隍庙碑》(图1)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唐乾元二年(759)在城隍祈雨有应后篆写刻石的,“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之。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苏轼《祷雨帖》是东坡失意于朝廷,被排挤出知颍州后写的作品;汉《张汜雨雪辞》(图2)则是近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发现的距今1900余年的露天摩崖石刻。记载了当时吴房县主官张汜,率领主簿魏亲等属吏为民祈雨的事迹。
图2 汉《张汜雨雪辞》
释文:惟永初七年,十二月有闰六日戊戌,吴房长平阴张汜字春孙,以诏请雨。絜斋诣山,为民谒福。敬香充牲,稽首震恪。上天崇远,款允不达。乃骘田岳,造灵作乐。天监闵照,玄云骈错。觚胙未终,甘雨累落。庶卉咸茂,国赖宁乐。惟精之感,厥应孔遬。时与主簿魏亲并余官属,攀兀登峻,壹慨再息。晏臻兹坐,劬劳备极。余来良难,君亦歉渴。率土之滨,此□□□。钦记鄙辞,以征百福。唯远既哀,殖我稼穑。国殷民考,盖如斯石。乱曰:登斯岳兮望旋机;三光雾兮雪徽徽;降我穑兮育英芝;国赖宁兮福崇崔;永如山兮靡隤时。
立于东汉永初七年(113),纵51.5厘米,横57.5厘米、略近正方形,凡16行,满行13字,共计195字,记载了当时吴房县主官张汜,率领主簿魏亲等属吏为民祈雨的事迹。环周界以粗边阴刻单线,框线交搭处四角饰有汉代流行的卷云纹。书法处于东汉隶书早、中期过渡状态,用笔挺健,笔致遒劲而凝重,具波磔而不张扬,字形修峻,寓圆于方,饱满淳朗。
图3 宋 米芾《吴江舟中作》
纵31.3厘米,横559.8厘米,现藏美国梅多鲍利坦美术馆。
释文: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縴。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舡工怒鬭语、夫坐视而怨。添槹亦复车、黄胶生口(咽)。
此帖是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为米芾力作,既痛快淋漓,又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是“宋四家”之一。
真正大家,笔法和笔性的变化,应像节气一样四季分明。《吴江舟中作》(图3)是米芾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当日因为西北风吹起,帆船行于江上,纤夫为小钱而争吵。米芾把这人世间琐碎小事留在了笔下,这正是米芾顽劣心性的见证。米芾能入仕,不是因为寒窗苦读,科举应试,而是因母亲的“关系”蒙恩而来,如此轻而易举,也导致了米芾对权位并不热衷,无追名逐利之心。米芾游戏官场,屡屡被人打小报告,他就说自己转宦南北、流落江湖,如何辛苦。有一次,走水路到河南,全家老小十余口人挤在一只小船上,为说明船的小,他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蔡京边读边笑他行为疯癫。北宋时蜀地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讲究的蜀素裱成长卷,留给后代。因丝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功力不深者不敢动笔。传了三代,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米芾见后“当仁不让”,一口气在上面自作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的由来。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吸墨而出现较多枯笔,通篇墨色有浓有淡,精彩动人,感受到岁月霜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