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广陵散》于近日在京上演 魏晋“男神”嵇康是个”多面人“?

2018-01-02 15:40 北京晚报 TF008

舞台剧《广陵散》于近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演出以话剧、戏曲结合的形式展现了魏晋时期文化名流竹林七贤的风姿。其中特别展现了嵇康在浊世之中的挣扎与选择,塑造了一个执着又富于情感的士林领袖。

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发,大量史料散佚,留存下来的文字又多有重复。很多时候,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人物小说《世说新语》,就能够了解一位名士的几个侧面。如果再参考这位名士留下的文字,大抵能看到一个具有多侧面的立体人物——嵇康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真实的嵇康是多面的、立体的:他是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同时,他还是士林领袖,更是一个父亲、一位兄弟以及值得信赖的友人。在人似飘萍的战乱时代,嵇康扮演着多面角色。风姿特秀的他,把每一面、每一个角色都“演”得淋漓尽致。

    打铁“爱好者”

历史上总有些颇具传奇色彩的会面为后人乐道,谈之津津。在这些相遇中,有一次会面双方的首次见面便充满着诡谲,还为其中一方的悲壮死亡埋下伏笔——这是钟会与嵇康的初会。

嵇康年少成名,钟会也是少年天才;嵇康是皇族姻亲,钟会是世家公子,如此来看,这二人的会面似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惺惺相惜、相见恨晚;要么针锋相对,不欢而散。可叹的是,两位名动天下的才士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这注定是一次不欢而散的会面。

钟会此来,心情想必是复杂的。他少年时就仰慕嵇康,《世说新语·文学》中就写了少年钟会的矜持与羞涩:刚刚写毕《四本论》的钟会,把书稿揣在怀里,想让嵇康一阅。到了嵇康家门外,钟会却又开始踟蹰。他终究没敢直面自己仰慕的嵇康,把书简扔进嵇康家的院墙,便扭头跑走了。

到了青年时期,钟会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时代浪潮的推助登上高位。这时的钟会是曹魏实际掌权者司马昭眼前的红人,红得发紫的政治明星。听说嵇康在洛邑,便呼朋唤友前去拜访他。那天的场景一定能给人视觉冲击:钟会穿着风度翩翩的飘逸轻装,带着众多从人、车架,声势浩大地找到了嵇康打铁的那棵大树。

此时钟会的心中满是纠结,也许还有当年隔墙扔书的忐忑不安,也许又有登上高位的志得意满,甚至可能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和期许。总而言之,意气风发的钟会,汹汹而来。却看大树下,隐居状态中的嵇康和自己的好友向秀正在打铁。想来他们的衣着应是宽大的,但照嵇康的性格推测,还可能有些褴褛。钟会和他带来的喧嚣丝毫不能影响嵇、向二人。嵇康气定神闲地蹲坐在大树底下,举起大锤、落下,再举起,再落下……循环往复,一句话都没有对来人说。

史书上没有记载钟会此时的心情或者表情,也许他心中正在经受煎熬,来时带着的气势还有他贵公子的骄傲都随着嵇康的一下下落锤而被击碎了。史书上只记载:钟会准备离开时嵇康方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听说何事而来?看见何事而走?)”钟会说话的表情神态同样没有记载,他干巴巴地语气中仍然带着一丝傲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听到所听而来,见到所见的便走。)”其中的委屈、懊丧与竭力的矜持不一而足。这次会面,让嵇康在传说中留下了一个高傲形象,也为他后来因钟会进谗言而被杀埋下伏笔。

  魏晋“男神”

嵇康何许人?他为何这样对待朝野中的名臣、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史书记载,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今安徽淮北),曾拜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早年与名士阮籍和山涛交好。隐居山阳之后,又因才名吸引了同具声名的阮咸、向秀、王戎、刘伶来此地的竹林交游,史称“竹林七贤”。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来讲,“男神”应该是对他最合适的概括。在注重风度仪容的魏晋时代,嵇康之容貌为世所赞誉。《世说新语》在专门记载人形态容貌、行为举止的一篇中这样记载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独特秀丽。见到嵇康的人都会感叹他潇洒淡定,利落挺拔。有人还说他像“吹过青松的风”,高远、淡然而幽远。《世说新语》中还有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对嵇康的评价:“庄严耿介像在山崖独立的孤松;若是饮酒而醉,便像巍峨的玉石之山将要崩塌。”如此庄严、这般风度,着实让人倾慕。即便单从记载的笔法来看,也不难看出《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在写就这些话语之时对嵇康的仰慕之情。

《三国志·魏书》笔法简略,却透露了嵇康的四个特点:作文写诗的语言刚健而华美,喜欢谈论道家老庄之学,做事特立独行,同时兼具侠义精神。《晋书·嵇康列传》还记载了嵇康的身世,他少年丧父,在母亲和兄长的教养之下长大。更有奇才,为人豪迈,优于旁人。他胸襟宽广,自学成才,博览群书且精通典籍。

同《三国志》和《世说新语》一样,《晋书》夸赞了嵇康的文采和风度仪态。也许是因为“龙章凤质,天质自然”所以嵇康不注重对自己外貌的修饰。在生活中欲望极简,甚至十天半个月不会洗澡,以至于史官不得不写下了他“含垢匿瑕”的微微瑕疵。

即便史官苛刻,总结他们对嵇康的评价也是鲜明美好的:才高词气美,寡欲自宽简。好言老庄不藻饰,天质自然无师授。高情远趣性率然,谈理属文颇玄远。这些评价勾勒出了一位翩翩名士,这些评价更是别的士人梦寐以求的,但嵇康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却不仅于此。真实嵇康的内心深处,有着更纯粹的才情、更纠结的矛盾。这让世人只能望着他的项背,看着他一生踽踽独行。

分享到

古人不直呼其“名”怎么称呼?“字”、“号”、家乡和官职均可指代

古人也有“自拍文案”?给自己画肖像再题诗,白居易是最早爱好者

古人“开学第一课”讲什么?李白李商隐古诗词彰显敬师之道

这所官办外语院校不得了,初设时遭嫌弃,后来考生却为入学挤破头

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人如何度夏?科学避暑也可以很优雅

“三八”妇女节在即 明清时期京城女性的寻常生活是怎样的?

古人将冬至过成“小春节” 那时都流行什么玩儿法?

古代就有牛奶冰淇淋?二伏将至,不如学古人来碗竹筒饭和槐叶冷面

初伏就热得受不了?没空调的古代解暑就只能靠一把扇子?

古人夏天如何度过漫长炎热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揭秘古人如何御寒取暖? 皇帝贵族竟有私人“空调房”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