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旧事:张爱玲与炎樱的友谊小船真翻了吗
“炎樱在报摊子上翻阅画报,统统翻遍之后,一本也没买。报贩讽刺地说:‘谢谢你!’炎樱答道:‘不要客气。’”
作者:唐山
在张爱玲的散文中,炎樱是常出场的人物
这段传神的描写出自张爱玲的《炎樱语录》。在张爱玲的散文中,炎樱是常出场的人物,上世纪40年代后期,几乎每篇张文都有她。张爱玲后来去日本、去美国,都有投奔炎樱的意味,炎樱还是张爱玲两次婚姻的证婚人。
张爱玲曾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包括爱丽斯或邝文美,炎樱是无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1960年,张爱玲在给邝文美的信里写道:“Fatima(即炎樱)上月结婚,自纽约寄请帖来,对象不知道是个医生还是博士,我也没查问,大家都懒写信。”此后张爱玲与炎樱关系似急转直下,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宋淇说,炎樱曾给张爱玲写过好几封信,甚至在信中写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我?”可张爱玲始终未回。
有研究者称炎樱好炫富,而张爱玲正逢经济困难,二人因此分手,但从时间看,此说不通。也许,炎樱与张爱玲关系纯属无疾而终,未必像旁人们想象得那么戏剧化。
被张爱玲用英文骂娘
炎樱本名法蒂玛·莫希甸,是个混血儿,生于1920年,与张爱玲同龄。炎樱的父亲是斯里兰卡人(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说炎樱是印度人,误),母亲是天津人。据炎樱自己说,她生在上海,并在上海生活了20年,可她的中文却不太好,著名诗人路易士(即纪弦)曾说:“如果我的蹩脚英语是四十分的话,那么炎樱的中国话,应该给她六十分了。”
1939年,英国伦敦大学在上海举办了远东区招生考试,张爱玲考取第一名,因战争无法去英国,只好改在香港大学就读,与炎樱成了同学。
在《烬余录》中,张爱玲对自己港大的同学肆意嘲讽,只对炎樱表示赞赏。在日军包围香港期间,“同学中只有炎樱胆大,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回到宿舍后又独自在楼上洗澡,流弹打碎了浴室的玻璃窗,她还在盆里从容地泼水唱歌”。
张爱玲性格孤僻,在香港又举目无亲,故只与开朗、胆大的炎樱往。,一次港大放暑假,炎樱没等张爱玲就独自回了上海,张爱玲竟倒在床上,放声大哭。炎樱好开玩笑,一天清早,为叫醒张爱玲,炎樱竟将一盆冷水泼在张的头上,张爱玲大怒,直用英文骂娘。
炎樱是张爱玲起的中文名,因炎樱肤色较黑,炎樱对这个名字不甚满意,自改名为“莫黛”,后又改成“貘梦”。
炎樱家甚殷实,当时上海成都路上有一家莫希甸珠宝店,就是她父亲开的,炎樱的哥哥常在店里站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