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款”变成“轻松骗钱” 没有多少善良可以被挥霍
2016年9月23日讯,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被人们广为知晓,但到底这天然的善意有多少,能泽被几人呢?恐怕就值得好好思忖。21日,中新社报道,家住重庆巴南的24岁小伙王浩(化名)今年5月被医院确诊患上尿毒症,向社会募捐,先后收到善款87226元。近日,曾捐助善款的庄先生称,他发现王浩买了一辆新的SUV,最低售价都要11万多元。王浩这一举动让捐助者很不解甚至气愤:怎么有钱买车没钱治病?哪来的钱买车?
慈善事业:成为圈钱的靶子?
庄先生感觉自己受了欺骗。随后,庄先生通过微信质问王浩,王浩称捐款并没有动,买车的钱是找亲戚借的。“我质问他,募捐时不是说已经山穷水尽了吗,这不是欺骗大家吗?结果他就把我拉黑了。”庄先生说,另外几个朋友也通过微信、QQ和手机质问王浩,结果全被拉黑。虽然后来证实,王浩确实患有尿毒症,他称,准备跑滴滴打车来赚钱治病。
老话里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所以,如今一些依靠众筹渠道的慈善平台特别红火。捐助者不用再付出“斗米”那么多,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受捐者聚沙成塔,也能解决问题。不过,“性相近,习相远”。比如山西日报报道的大同人王伟,才36岁,被尿毒症折磨得形销骨立,但依旧坚持自己挣药费,不麻烦别人。有些人则是不愿意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丁点下降,稍有困难就居心叵测地上网找别人要钱。
过往的新闻中,“轻松筹款”变成“轻松骗钱”的事例并不少。8月23日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6年2月10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某平台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后来患者不知为何将金额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在德国注册的大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大部分的治病和药费是全额报销的。2016年5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一个置换髋关节的手术需要3至7万元治疗费,于是受捐者按照7万元来众筹,然后选了3万元的方案,同时医保还能给这3万元报销85%,最后病治了,还赚到65500元利润。6月15日的东江日报报道,去年12月,佛山的卢兆泉在某众筹平台上为女儿筹集治疗费约10万元。遗憾的是,孩子因治疗无效去世,卢兆泉用剩余善款中的1.3万元,和妻子一道去西藏为女儿 “做法事”。今年春节期间,卢兆泉在朋友圈晒出马来西亚度假照,让不少捐助人直呼“被骗”。
虽然很多人都表示过,即便面对着一些令人疑窦丛生乃至心寒的事实,下一次还是会对有困难的人施以援手、慷慨解囊。这一方面让人们感觉的人间自有真情在,另一方面也对清理、整顿、监督、管理众筹善款这种方式有了更加紧迫的期许。好在最新的《慈善法》已经做出了一些规定,但对个人发起求助并未加以限制。这就需要每个善良的人擦亮眼睛。对马路上、地铁里层出不穷的职业乞讨者,大家都有了警觉之心。其实,所谓网络众筹,不过就是换个地方、“披个马甲”的乞讨,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在掏钱之前仔细核查相关信息,审慎对待。珍惜自己的善意,不仅是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对社会良心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