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老舍之后最好的京味作家 却只有北京暂住证
2016年5月31日讯,王八丫丫、耗子丫丫,这是一个北京小女孩儿时的小名。淘气的小女孩后来成为作家叶广芩,如今已年近七旬。一身布衣布凉鞋,叶广芩优雅地路过中央美院的时候,她眺望着里面的小羊雕塑群,“比公园里的那些死眉瞪眼的羊可爱多了!”
她眺望着里面的小羊雕塑群,“比公园里的那些死眉瞪眼的羊可爱多了!”
叶广芩的小说,以京味著称,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位京味作家却连一纸北京户口都没有。此次回京,叶广芩是因其京味题材小说集《去年天气旧亭台》首发而来。
当年离京是撕心裂肺的痛
“一个北京人被甩出去了,到现在我也没有北京户口,这个离心力由不得个人,由不得政府。”说到这些的时候,叶广芩没有一丝怨气,反倒是一脸的开心。
叶广芩(前排右一)和同学们从北京站出发去陕西
但叶广芩依旧不愿意回想1968年那个夏天,她的妈妈卧病在床,不能到火车站送她离京。“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知青叶广芩和车窗外的北京告别,一站又一站,她来到了陕西西安。很多个夜晚,叶广芩在想象中从西安回到了北京,“但到了后来我知道我可能永远不可能回北京了,就是一种绝望。”
写作让她找到了安慰,在《陕西工人报》当记者的时候,叶广芩就开始写作了,她写的是陕西,不敢触碰“北京”,那是她的痛。直到1995年在陈忠实、贾平凹的帮助下调到西安市文联,叶广芩关于“北京”的记忆才有所松动。
西安市文联是个穷单位,破桌子烂板凳,窗户“咣当咣当”地响着。上班第一天是1995年元月1日,叶广芩守在单位值班,一个上午一个电话也没有,“这个地方这么单调、清冷,这是我以后要面对的生活,我要沉下来好好想想写作的事情了。”从此以后,叶广芩慢慢开始触碰北京题材,她常常会想起北京的老事儿、老人儿,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感觉更强烈。
叶广芩1995年写下了首部京味儿小说《本是同根生》,她担心这样的角度、题材、情调,读者不会接受。但没过多久,《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纷纷转载,她受到莫大鼓励,于是《祖坟》《采桑子》《状元媒》《全家福》,京味儿小说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岁时,叶广芩在陕西汉中
其实叶广芩一直想调回北京。上世纪80年代,她积极运作,但没调成。上世纪90年代,她的丈夫准备调回北京,但叶广芩的单位又不放人。2000年以后,北京作协说好可以调回叶广芩,但她又想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该退休了,不想给一个单位增加负担,还是算了吧。
几年前,她在北京买了房,还办了一张北京暂住证,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呆在北京。“除了没有那张户口页,心里多少还是释然了。”她反复说北京待她不薄,《叶广芩文集》今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坐公共汽车可以不用花钱,能享受这个待遇很自豪,我没有北京户口,我也有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