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新四大年俗”盛行,可知百年前外国人笔下的北京春节是怎样的?

2020-01-23 09:57 北京晚报 TF008

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成“新四大年俗”,而百年前外国人笔下的北京春节又是怎样的呢?

1924年的元旦,美国摄影家多萝西·格雷参加了一场在北京饭店举行的联欢晚会。舞台中央立有一棵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金属箔的圣诞树,披金戴银又穿着黑貂皮衣的俄国女人,欢快地唱着海德堡之歌的德国人,跳着波尔卡矮胖的波兰犹太人欢聚一堂,有人抖动着羽毛扇子,有人举着装满琥珀色美酒的高脚杯。迫近午夜时分,各路人马从北京俱乐部纷纷赶来,他们刚刚参加完化装舞会,还穿着造型各异的服饰:有的扮成游吟诗人,有的扮成海盗,一位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菌学教授还扮成小丑逗大家开心……随后,“欢乐的气氛一下子被陈年的香槟推向了高潮”。

就在这时,敏锐的多萝西注意到了一群尴尬的中国人。在多萝西看来,这些中国人“眼中不时闪现出一丝不安的神色”,面无表情,显得那样局促和呆板,仿佛天生就不懂或不会过节似的……

直到“二十四天以后”,春节到来的那一天,她才明白,自己大错特错。

作者 呼延云


小年:街上很多“快递员”

一百年前,初次踏上中华大地的外国人,对春节是如此的好奇,以至于他们在自己的日记、笔记或书信中会无比详细地描述和春节相关的每个时段的每个细节。

比如“小年”吧,在英国驻华公使密福特的笔下就特别生动:“灶神要到上天去汇报,而每个家庭都有些小秘密,不想被天庭知道,因此有必要用些东西堵住灶神的嘴,让他的舌头不要太滑溜,所以宴请他的食物是用麦芽糖做的,以便粘住他的舌头。与此同时,人们在厨房里的灶神神龛两边,各贴了一张红纸条幅,一张写着‘上天言好事’,另一张写着‘回宫降吉祥’,然后把神龛烧了,这样灶神就升了天,到新年这天再回来。届时,新的神龛已经为他准备好了。”

不仅如此,在密福特看来,北京的街头,有两种商品的销售突然火爆了起来,一种是风筝,“这些风筝,制作精美,形似各种飞禽走兽游鱼,有些甚至状如蜈蚣,风筝的尾端安装了一种风弦琴,就是中国人绑在鸽子尾巴上那种,这些不可思议的怪物,在高高的空中呼啸着,产生的奇特效果,实在难以用文字描绘”;另一种是灯笼,“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如花束,有的似火龙,都摆在那里,既可零售,也可批发”。

英国医生芮尼眼中,满街到处可以见到运送礼品的人,他们很像今天的快递员,把装载在圆盒内的肉类、糕点、水果等,一盒叠上一盒,用竹篙分两头挑在身上,在街上走来走去,作为新年贺礼,送到指定的人家中去。在芮尼看来,中国人个个真诚而直爽,亲情和友情绝不掺水,“就送礼这个行为而言,中国人和其他东方人有实质上的不同,其他东方人在致送礼物给他人时,都冀望换来更为贵重的回礼,但中国人送礼便是送礼,如果你认为他要取得好处,他会觉得你侮辱他,而坚决辞退所有回礼物品。”

‘小年’之后,给除夕做的各项准备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街上的梅花树,树杈被扭曲成奇特的造型,“这是为了那个特殊的时刻而精心培育的”。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拥挤的人群令人寸步难行。“在通衢大道上,有人坐在桌子前,摊开红色纸张,在上面写了善颂善祷的语句,以便人们购买回家在新年时张贴在大门上,商店挤满了人,采购各种装饰、年画、彩灯等等,为即将来临的节日作准备。”不知春联为何物的芮尼步行到郊外转了一圈,回城时已近傍晚,街上张灯结彩,在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前还悬挂了明亮的玻璃画箱,其中的画一般都是关于家庭的景象。

关于节前的扫房,外国人在笔下也多有记载,密福特说:不管穷人富人,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收拾得干干净净,多萝西显然是采访了中国人,所以了解到了这一习俗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这是因为正月的前几天里严禁扫地,以防止把欢乐幸福一起扫走了。”而在日本学者加藤镰三郎看来,扫房跟糊窗户、祭灶一样,都“算不了正经事情”,但“要没有这些事情在这个时候捣乱,那又不像过年了。”这里的“捣乱”二字,当然只是一种亲昵的玩笑。

除夕:壮丽犹如流星雨

年三十的下午,北京城里的鞭炮声就稀稀落落地响个不停,多萝西·格雷突然发现,那些在不久前的元旦晚会上拘谨的中国人,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庆。而且,中国人过年明显跟西方人过年不同,西方人是团聚在一起共庆,而中国人则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举办隆重的宴会。“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出席,哪怕他们要千里迢迢地赶回来,也要齐聚在父母的屋檐之下”,那种温情喜庆、其乐融融的气氛,跟西方式的狂欢截然有别。

多萝西注意到,中国人过年更具仪式感:“那天,灶王爷又回来了,在这之前,他已经将这家人在过去一年里的表现向天庭汇报完毕了,如今,灶台边又贴上了一张新的灶王爷画像,画像前供奉了香烛,还有人拿出一卷写有赞美之词的纸来念诵,以感谢灶王爷的宽容大量,念完随即将其点燃。”

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芮尼和一群朋友们外出看热闹。“街道上有很多人在游动,并拿着点得亮亮的灯笼,商店全都开门营业,灯光明亮,有几家商店还挂起了水晶灯。门的两边地上插了火把,点着牛油火炬。中国人家里必有的神位,被打扮得焕然一新,并点起了灯烛……装饰最华丽的商店是丝绸店和鞋店。河岸两边华灯高照,人们熙来攘往,银币兑换店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人闹事,只有互相的恭贺和问候。”

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多萝西终于发现,在洋节上局促不安的中国人,在自己的节日时放飞了自我,而且那种狂欢的方式,让她自愧不如:“整个晚上,都听得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一种不足一英寸长的小鞭炮,密密麻麻地串成一个长带,引爆之后,那吓人的噼啪声,仿佛是很多来复枪在齐射,大爆竹爆炸的声响,更是震耳欲聋!”整夜的喧嚣令她根本无法入睡,多萝西望着“壮丽得犹如流星雨出现时的盛景”,终于明白:“这就是东方——磅礴大气的东方,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景象!”

与多萝西窥探到彬彬有礼的中国人一旦“放开”,就有着奔放的激情不同,日本学者丸山昏迷幽默地说,大部分北京市民过除夕的方式就是“通宵玩麻将等游戏等待天亮”。日出时分,举家在佛龛前行拜四方礼(四方拜),礼毕吃饺子和年糕,丸山昏迷对年糕别有兴趣,发现这虽然只是一种将干枣放入糯米粉里蒸熟的食品,但是“‘糕’和‘高’字同音,取吉祥之意”。而饺子里包着铜钱或银钱,吃到有钱的饺子越多,预示着一年的好运越多。

初一:锣鼓喧天庆新年

“大年初一,天空晴朗,人们都穿上最好的衣服,有的是从自家的衣柜里挑选出来的,有的是从当铺里赎出来的。”密福特看到所有的店铺都关上了门,但里面并非无人,因为许多店铺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敲打声,密福特掩不住好奇心,往里面探头观看,只见一群颇为体面的中年商人围坐在一起,各自手中拿着响板、铜锣、铙钹敲打,据说他们是在举行驱鬼辟邪的仪式。多萝西亦强调,勤劳的中国人一年四季工作,没有片刻休息,但是在这一天所有的店铺都关上了大门,门上还贴着大红色的对联,“横批上的穗子低垂着,仿佛门帘一样”。多萝西注意到,这一天驱邪不仅是商家的仪式,百姓家同样要做,人们在大门上贴着画像,一左一右,两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她打听到这两位将军是保卫古代皇帝的名将,“后世的人们对他们推崇备至,逐渐将他们奉为了神明,人们安心地将大门交给他们二位把守,一旦有凶残邪恶的鬼怪出现,他们就会挥舞起大刀,保卫主人的家园。”

秦琼、尉迟恭的名字,多萝西不知道,不过她对一个木偶剧剧团演出剧目的描述,却令人好笑:“其中的一段情节是,神猴在去遥远的西天的路上,降服了一只神猪,这是一只长相酷似猪的动物,既逼真又不失可爱,但它很不服气,常常对猴子的那些命令嗤之以鼻……”演出的过程中,那个手持木偶的人使尽浑身解数,扮演着一个个的角色,“而其中的歌声则是用潇洒的假声一路唱过来的。他驾轻就熟地敲击着铜锣和铙钹,使人误以为帷幕之后,还藏着一个中式的管弦乐队呢!”

除了各种喜庆的文艺演出外,各类庙会也纷纷举办。密福特和日本学者中野江汉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逛了琉璃厂。由于琉璃厂人流车辆熙熙攘攘,汽车几乎寸步难行,所以中野江汉好不容易才挤进去。“那是一条街,街上到处都是古玩店和书店。”密福特平时经常来这儿闲逛,但是这一天的景象和往日迥然有别,“这里正在举办一个非常有趣的集市,人山人海,场面十分欢乐。最热销的是玩具和假花,有些玩具真不赖,栩栩如生的昆虫、小兽、小鸟模型,陀螺、风筝,还有微型的欧洲士兵和水手,刚过去那场战争中的人物漫画,具有不可抗拒的戏剧效果。”

一个也许是刚刚才庙会上下来的流动剧团,经过了多萝西家的门前:几个男孩踩着高跷,模仿那些裹足的中国女子,跳着滑稽而欢快的舞蹈,其他男孩子们则舞起了长龙,那用绿色的软纸扎成的龙尾抖动着,沙沙作响。无论是表演的演员们还是围观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和欢欣。在这一瞬间,多萝西终于明白,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民族也许深沉而含蓄,但绝不麻木和拘谨,他们只会在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里焕发出美好的笑容。 (本文参考了多萝西·格雷《走进月亮门》、密福特《清末驻京英使信札》、芮尼《北京与北京人》、中野江汉《北京繁昌记》、丸山昏迷《北京》、加藤镰三郎《北京风俗问答》等著作。)

本文图片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北京春节影像,由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理循拍摄。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老鼠嫁女”体现人对鼠的矛盾心理,周作人为此写的诗充满童趣

老北京芝麻情缘:既是昔日节令习俗,也是舌尖离不开的美味

老北京过年每天都有讲儿!大年二十五到三十儿都干嘛?照片告诉你

做花灯、卖芝麻秸、放花炮……老北京过除夕的习俗都有啥?

古人将冬至过成“小春节” 那时都流行什么玩儿法?

七夕刚过“鬼节”来了 “盂兰盆会”“张水灯”这些习俗是为啥?

先秦时迎秋除祭神还杀人! 古代立秋都有啥习俗?

今日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

白塔寺老街坊们自己办庙会 原汁原味还原老北京习俗

曲水流觞“三月三” 古人在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怎么过有讲究 看看中国古人有哪些习俗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