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一个人也能开出版社? 岛田润一郎成立一人出版社的原因有两个

2019-07-27 10:53 北京晚报 TF003

“10年前,他开了一家一人出版社;10年后,他感叹这个社会步调已太快。”

作者 小熊


10年前,33岁的岛田润一郎在东京成立了一家出版社——夏叶社,乍一听这事似乎没什么稀奇的,毕竟世界上每年都有很多新成立的出版社,当然也有一些在默默消失。但夏叶社有趣的地方在于它那“一人出版社”的标签,除了设计和校对的工作,其他你所能想到的和一本书的出版相关的流程——编辑、销售、发行、财务管理等等都是由岛田一个人来完成。

因为只有一个人,夏叶社一年出版的新书只有三四本,每本书的首印量在三四千册,其中出版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复版书和新书比例大约是1:1,一年的销售码洋在1500万-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4万-120.5万元)之间。虽然自己喜欢阅读文学书,但是出版新书的时候,岛田却倾向于一些时事评论性质的作品,他说他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危机,所以要出版这样的书。至于他感受到的危机是什么,我们稍后再来谈。

促使岛田成立一人出版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在20岁的时候他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但是自己写的东西却一直没有得到认可;第二个原因是表兄的去世,岛田33岁那年(2009年)日本经济很不景气,他觉得自己谋职并不顺遂,而表兄去世也让他觉得既悲伤又很想做点什么,他不想还没来得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得不和世界作别。阅读曾经拯救过自己的心灵,那么就做书吧。

33岁之前,岛田只是一名读者,他没有任何编辑书籍的经验,而他选择的又是一个在日本日渐衰落的行业。日本出版业最繁荣的时间是1996年,那时候一年的图书销售码洋可以达到156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减少了一半,书店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讲到夏叶社成立之初的故事,岛田只用“吃了很多苦”而匆匆带过,他说如果回忆最初他只能说很多抱怨的话,但即使是那样的环境,也依然会有支持自己的书店,因为有这样的书店,他总想做得更好,以回报支持者。“如果给了我不好遭遇的书店,我就再也不去了。”在这样的相互筛选中,夏叶社的生存形态也慢慢形成。

每一本新书出版,岛田都会亲自带着书到书店里面去推广。如今他和150家左右的书店建立了联系,每当有新书出来,他就会去拜访其中的一部分书店,这些书店遍布日本各地,他就这样各地跑着。一个人这样跑来跑去虽然辛苦,但他觉得书店主人会有一种心理,如果见到自己一个人去推销,会认为你大老远跑来不容易,那么我就成全你吧。

合作最多的还是小书店,书店虽然小,但是假如一家一本书能够销售5册到10册,累计下来的数字在岛田看来也并不少了。每当发行新书的时候,他就要装许多个箱子把书寄出去。“我的工作里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认真真写下这些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在岛田心目中,他非常珍惜这种一对一的关系,而非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说起这样一对一的关系,岛田如今维持着和约两百名读者的直接接触,他了解这些人的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些读者大都是不起眼朴实的人,村上春树、塞林格、太宰治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作家。他强调自己和这些人的关系不是1对200,而是一对一的有200个这样的关系。

有的读者也会问岛田,能不能直接从他这里买书,而不是去书店,他拒绝了,他说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会更珍视得到的东西。读者来到书店里,和店员直接沟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今天的社会更加丰富。“一对一发邮件和一对多发邮件,邮件本身的内容也不一样。数量越多,关系就会越淡化,我想做的,是建立一对一的亲切关系。”

然而,岛田所期望的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在今天这样一个一切都变得更加快速的时代,似乎越来越是奢求。问他怎么看这样的状况时,他语速急切地说“每天都很焦虑呀!”他说自己有在烦恼这个问题,在想怎么做比较好。因为在阅读里,其实构建的也是读者和作者一对一的简单关系,“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阅读,这个社会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岛田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科技带来便捷,比如要和200个人建立联系,需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但另一方面作家的生存环境却变得更加恶化,网络让更多人可以发表言论,浅显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流行,他举了特朗普语言表达作为通俗性的代表,而文学性的内容,在流通性上则会变得吃亏。“文学不是一通简讯,而是要有时间长度的,能够传递时间性的。希望可以通过书,提供闲适、充裕的时间,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网络上流通的东西。”

岛田一边思索着这个时代的问题,一边又感叹自己其实也被席卷当中而不能自拔。“我现在有个30秒的间隔都会要拿起手机,看看作家们的新闻,但我也讨厌这样的自己。”岛田的孩子现在一个两岁一个四岁,他说在这样一个步调越来越快的时代,可能孩子们长大后得面对生活速度更快的状况,他不觉得这是件幸福的事。

2018年9月,在成都参加方所国际书店论坛期间,岛田曾经在一家商场的四楼,看到一位老爷爷看一盆盆栽看了10分钟。他感叹,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原标题:只有一个人的出版社)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北京千万元“书香券”周末发放,文惠券撬动文化消费加速复苏

北京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这两家将参加2020年服贸会

在服贸会上,与地图书店博物书店相遇

为什么爱去书店买文具?这五点原因不可忽视

深夜中的烟火气,探探那些繁华都市里的24小时书店

实体卡还是虚拟卡?书店自救不只是短暂众筹,还需完善会员制

记者探访图书大厦等实体书店 借图书外卖转型自救

经历史上最长一次闭馆后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新展“紧急中的沉思”

五一小长假剧场没开门,戏剧进书店

迎世界读书日,作者讲述与中国书店结缘的五十年

读书店创始人写的书,疫情期间也能云游书店

2020年“阅读北京”推出五大活动 现场交流疫情期间阅读心得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