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实用开蒙读物《千字文》:不仅能教识文断字 还能学书法
启功先生曾评价《千字文》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名头之大,应用之广,在成千累万的古文、古书中,能够胜过它的,大约是很少很少的。”
作者:李小龙
宋徽宗赵佶书《千字文》
除了用作识字课本外,古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典籍经常以《千字文》中的字为顺编号,如《大藏经》与《道藏》等,此外,商人记账、科举考试的考场安排也多以此为序,足见《千字文》的影响力。那么,《千字文》为何被视作最理想的蒙书呢?开学第一周,一起来了解古代孩子们的启蒙读物吧!
梁武帝萧衍像
《千字文》的来历
梁武帝下令编成 王羲之书法摹就
关于这部书,传载之异甚多。李绰《尚书故实》载:“千字文,梁周兴嗣编次,而有王右军书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髪皆白。而赏赐甚厚。”这则材料进入传说后演变成了如伍子胥过昭关一样,从“鬓髪皆白”变成了一夜白头,这当然是民间传说踵事增华的惯技。事实上一夜“鬓髪皆白”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这种说法的背后却真实地反映了后世接受者对《千字文》鬼斧神工成就的赞叹。
总的来说,还是史家记载较为可信。姚思廉(公元557-637年)《梁书》载云:“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 这里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便是《千字文》的前身。姚氏撰《梁书》,多参考其父姚察(533-606)旧稿。史载姚察年十二岁便能属文,十三岁即经太子萧纲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此时距周兴嗣(公元469-537年)逝世仅二十年,且其父僧垣为梁武帝礼遇甚厚,所载当有可靠来源。那么,这里所说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究竟是谁写的呢?启功先生曾写过两篇文章专门探讨有关《千字文》的情况,大致意见是此文当为梁武帝勅撰,而后用王羲之写过的字集摹一卷。
武帝勅撰此文的用途如何,史书并未仔细说明,然而据《尚书故实》或韦绚(公元801-866年)《刘宾客嘉话录》的记载,当为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为诸子所编的识字课本,可见史评为“儒雅”且“笃好文章”的武帝确有识见,他深悉和谐整饬且富于韵律的诗歌形式对化蒙的重要意义,便令周兴嗣“韵之”,从而使这一识字课本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类四言长诗面貌产生,并在中国文化中放射出极大的能量。
唐欧阳询书《千字文》
古代最实用的识字书
所选之字使用率高 还能学习书法
作为一本蒙书,《千字文》的首要功用是教孩子认字,从实用角度来说,其所选的一千字从数量与使用率上看都比较适当。教识字是所有启蒙读物都应该具备的内容,像大家所熟悉的《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可以与《千字文》并驾齐驱的启蒙读物。那么,为什么说《千字文》是最实用的蒙书呢?
《三字经》共1068个字,比《千字文》的整整一千字还多68字,但一些常用字却重复出现,如“子”出现了22次,“不”字出现了20次,“有”出现了18次,“人”和“而”出现12次等等,这还只是随手翻检的结果,可见它所能提供的字极为有限。《百家姓》倒是很少重字了,只有个别复姓会重复,但一来它只564个字,二来它所提供的字很多都只是姓,并非常用字,有些字孩子们可能一生都用不上。《千字文》则不同,它全篇整整一千个字,这些字基本上都不重复。有人统计说它重复了几个字,其实并不妥当,如“云腾致雨”和“禅主云亭”,这两个“云”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字,前者是乌云的云,古代写做“雲”,后者是说话的意思,才写做“云”。其他如“發”与“髪”、“巨”与“钜”、“慼”与“戚”、“並”与“并”均是如此,只有“昆”与“崑”为古今字,“絜”与“潔”亦可互通而已。
不但如此,这一千个字还多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字,使用率很高,用它来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引启功先生文中特意说“以‘天地玄黄’为起句的《千字文》”,是因为此后还有多种续补的《千字文》,但无论是用原本一千字翻破再造,如唐人周逖改次的《天宝应道千字文》(参《封氏闻见记》卷十“惭悚”条),还是宋人侍其玮、葛刚正全不与前文有重字的《续千字文》与《三续千字文》,都不如周兴嗣原版《千字文》选字的使用率高,遑论明清之后五花八门的各种《千字文》、《二千字文》、《三千字文》甚至《万字文》了。
除了识字之外,《千字文》也很适合于积累词汇。《三字经》把着眼点放在所要阐发的道理上,所以不但不避重字,而且也几乎没有太多词汇,《百家姓》就更不用说了。《千字文》不但能提供使用率很高的单字,而且其词汇也极为丰富,语言优美,其中有许多如今常用的成语,如寒来暑往、吊民伐罪、知过必改、空谷传声、临深履薄、川流不息、夫唱妇随等等。四字一句的体裁,使得《千字文》意蕴丰厚深远,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几乎每句都可以作为成语来使用。
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千字文》还是学习书法的圭臬。由于《千字文》集中了常用的一千个互不重复的汉字,加上行文优美典雅,更重要的是它的产生便与书圣王羲之有密切关系,所以,它无心插柳地成为了历代书法家最为青睐的书写对象,古代大部分著名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从书法教育、熏陶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启蒙书能提供比《千字文》更丰富全面的书法范本了。
近现代插图本《千字文》
古代文化史的入门书
传授知识 陶冶性情
《千字文》可以提供很多的字和词,但事实上它所提供的知识也比别的启蒙读物要宽广和系统,能够帮助初学者学习典故,熟悉历史人物与事件。全文从自然环境说起,再到远古历史、个人修养、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等等,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非常严谨完整。仅就这一点来说,要了解南朝梁以前的历史文化,以它做教材最为合适,也最高效。
有些启蒙读物仅仅介绍一些历史事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蕴含文化,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触摸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脉搏。《千字文》在介绍自然环境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历法,如“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便涉及了“闰年”的问题(律吕为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后为音调的名称);介绍个人修养时说到了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念、贵贱尊卑等,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乐殊贵贱,礼别尊卑”等;此外,“治本于农,务兹稼穑”说明了农本思想,而“庶几中庸,劳谦谨敕”则体现了中庸思想。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孩子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面貌。
十二律吕
《千字文》不仅能教孩子识文断字,更能传授做人的道理,把对孩子道德培养的道理融入到其所介绍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去,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就分别说了孟子、史鱼、疏广疏受和王充的故事,与此同时,也说明了质朴正直、洞察先机、勤奋好学的品质,比那些枯燥空泛的说教要有力得多。(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疏广、疏受,汉宣帝时的太傅与少傅,位高名显,后因洞察危机而主动告老还乡;王充,东汉思想家,著有《论衡》。)
而且,此书编写较早,也就不像有的启蒙读物那样,充满了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说教。这里所说的道理,如“夙兴温凊”、“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笃初诚美,慎终宜令”等等,都是朴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