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北京榜样”参观晚报创刊60周年展:做公益如办报,要不忘初心
2018年3月24日讯,昨天是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览的“北京榜样日”。当天上午,三位“北京榜样”张佳鑫、张岩雄、陈文森来到活动现场,和参观展览的市民亲切互动。
前来参观晚报创刊60周年展览的观众和三位“北京榜样”合影
上午9点刚过,展厅刚刚开门,三位“北京榜样”就来到了活动现场。他们都不止一次登上过《北京晚报》,对晚报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看到展厅里《北京晚报》的创刊号和老报样时,他们对晚报的深厚底蕴发出由衷赞叹。三位“北京榜样”还仔细观看了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的形象片,对晚报近年来的新变化、新发展也表示了祝贺。
张佳鑫是2014年度“北京榜样”。当天凌晨才赶回北京的他,一大早就来到了活动现场。他告诉记者,他和“60”这个数字很有缘分。他说,他参加过60周年国庆的游行方阵,还参加过母校北京邮电大学的60年校庆,如今又参加了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的活动,感到非常荣幸。张佳鑫是北邮通信专业的博士,一直致力于科技助老事业。他创立的“夕阳再晨”让无数老年人学会了上网和使用智能手机。在活动现场,张佳鑫带领“夕阳再晨”的工作人员向观众分享了他们的教学故事,还带来了最新出版的《防范诈骗》和《生活辟谣》两本口袋书,吸引了不少老年观众的注意。
2016年度“北京榜样”提名者陈文森,是“绿色离校”大型环保公益项目的发起人。他呼吁毕业生离校时对物品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在600多所学校掀起了“绿色风暴”。他说,晚报不但有众多老读者,在新媒体上的实践也颇有特色,吸引了不少“新粉丝”。“晚报虽然60岁了,但我要祝愿她永葆青春。”
“晚报的展览主题是不忘初心。我要说,做公益也要不忘初心。”张岩雄是2017年度“北京榜样”提名奖获得者。他说,不忘初心是一种情怀,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自己。做公益同样也是如此。“我们如果是为了自己考虑,就都去赚钱了,不会选择做公益。”在赶来参加“北京榜样日”活动之前,他刚刚为东城区大兴社区的40户困难群众送去了慰问品。
张岩雄说,他是1996年来京求学时第一次接触到《北京晚报》。“我记得当时晚报的定价是四毛钱,给人家五毛钱还要找一毛回来,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他最喜欢看的是晚报的民生新闻。这么多年来,晚报一直站在百姓中间,关注民生的特点一直没有褪色。
当天,还有一些老读者也来参观了晚报创刊60周年展览。读者耿稚麟今年77岁,老人家穿着红色大衣,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来到国子监的展览现场。他随身带来的一张旧报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十年前晚报创刊50周年时制作的个性化报纸,老爷子的照片登上了晚报的“头版头条”。照片中,老人同样是穿的这件红色大衣。“我特意穿了这件衣服来拍照,你看我头发白了,那是没焗油。”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一笑。
老人说,他最喜欢的栏目除了《五色土》,还有近几年创办的《墨缘》周刊。尤其是《墨缘》周刊,老人到了痴迷的程度,每一期都要珍藏起来。他同样是位晚报“有缘人”,当年为晚报画“阿凡提新篇”的漫画家孙以增,是他的初中同班同学,两个人还是同桌呢。本报记者 王琪鹏 张林摄
观展侧记
八方读者心相聚 寄语墙上话真情
一段段小文章常把我带回童年
“祝北京晚报新媒体越办越好,喜欢直播的小姐姐”,自进行网络直播之后,《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的留言墙上,多了不少写着网络用语的留言笺——“厉害了,我的晚报!”“为北京晚报打call”“北京晚报666”……
走进“创刊60周年展”展厅,红色的寄语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寄语卡片,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围绕着“见证初心六十年”。
在“见证初心”四个字边,用繁体艺术字装饰的寄语卡片上写着“祝福长青长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祝北京晚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Wishing A brighter future to北京晚报(祝北京晚报前途光明)!仔细在数百张寄语卡片中寻找,还能发现用英语、法语等不同文字书写的祝愿。
一位年轻姑娘认真参观了“风行甲子 其命维新”形象片后,来到寄语墙边写下留言。她告诉记者,她叫况璐,今年25岁。她还记得,奶奶在她小的时候收集了很多《北京晚报》,一直保存到今天。“我从小不但爱看晚报,更喜欢报纸的油墨味,闻着很踏实。现在,还经常翻出老报纸,看着分成像‘豆腐块儿’一样的内容还特别亲切。那一段段小文章常把我带回童年。”况璐指着展柜里一张1958年出版的《北京晚报》说。“前几天通过北京晚报新媒体直播平台——‘北京晚报创刊60周年展,我们带您看’已经先看了‘展览’,觉得特好,所以今天抽空来现场看看。”
“官方微博粉丝已突破1240万了,微信公众号还有10万+的爆款文章。这些‘电子号外’设计真漂亮!”一个个北京晚报新媒体的数据让况璐惊叹不已。
“北晚新视觉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新闻和文章,我也经常看。春节期间在地坛办的北京晚报60周年的展览,我还去看了呢。”
她告诉记者,“现在《北京晚报》给我的印象,可不仅仅是一份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报纸。她还是一个活泼、接地气的、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新媒体。”
“厉害了,北京晚报!”况璐再次拿出纸笔,认真地写下了第二张寄语……
谢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