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互动北晚资讯

生日特刊30:携手野保英雄 呵护珍稀动物搭建保护平台

2017-03-30 14:56 北京晚报 TF006

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是国内、尤其是北京为数不多的民间野生动物救助队伍。从2000年建站至今,他们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整整17个年头了,救助过的各种野生动物有数千只。正是通过北京晚报的报道,很多人知道了“黑豹”,这群默默无闻的保护者,从大山深处走到了台前。

《北京晚报》59周年生日特刊版面赏析

青葱少年创建野保基地

李理从小就喜欢绘画,为了观察要临摹的事物,他经常在野外一待就是一整天。在西安美院附中上学时,有一次他在图书楼看画册,看到了许多历代大家作品中都曾出现过犀牛、狮子、猎豹等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难道不是非洲才有的吗?”带着疑问,他查询资料得知,原来,中国境内就有野生亚洲犀牛、亚洲猎豹和亚洲狮。不过,因为保护不力,这些早已绝迹了。这件事让他萌发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初心。

然而,比起国外,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起步晚,而且面临的困难也多。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奔走疾呼。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9年才开始施行的,人们的保护意识普遍低下。面对国内令人痛惜的野保现状,18岁的李理立志,要为野生动物做些什么,于是,他创建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在拒马河的下游房山十渡地区,他曾看到一种大鸟,它在阳光下异常美丽,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铜绿色的光芒。回到家查阅资料,他意识到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它的全球现存量只有两千多只,珍惜程度堪比大熊猫。李理首先想到的,是用画笔记录下它美丽的身影,同时,也想到今后该如何去保护这个绘画对象。

当时,保护站里已经有了12名队员,他们都是志愿者,没有工资,全凭共同的爱好和情怀走到一起。保护站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野生黑鹳保护。李理和队员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观察、记录它们的习性和种群。

北京北部的官厅水库,是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中转栖息地,天鹅、灰鹤以及无数的雁鸭类水鸟铺天盖地,保护站为此专门成立了迁飞候鸟保护项目。这两个项目一做就是17年。

北京晚报成为野保平台

2005年左右是保护站最艰苦的岁月。李理说,那时他们没资金、没物资,甚至没有通讯设施和交通工具。有时忙完一天的工作,他坐在保护站门口的大石头上也会感到迷茫与无助,不知道他们还能撑多久,走多远。“在很多人看来,野外工作新鲜、刺激,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塌方、洪水、泥石流、落石、蛇咬等等。我们这12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可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直到一次偶然间我拨通了北京晚报的电话。没想到,这次偶然的缘分,让我们开始通过北京晚报的大平台报道北京的生物多样性。”

2006年12月19日,十渡地区出现珍惜野生黑鹳的稿件见报,当即引发了社会关注。来自北京市民和其他省市同行的关注让整个保护站欣喜若狂--原来,和他们一样喜爱野生动物的,大有人在!

2007年3月12日至今,每年两次候鸟南北迁飞,北京晚报记者都与和保护站人员一同迎来送往,为候鸟们保驾护航。李理说,很多同城媒体看过报道后也陆续找到他,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多档栏目,他因此有机会能走到镜头前,为更多人普及候鸟迁徙的知识。

2013年5月,李理带领队员爬上京冀交界处285米高的悬崖,在峭壁上发现了野生黑鹳巢穴,经过北京晚报报道后引发轰动。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野生黑鹳的生存状况。市林业局和当地政府还为此专门成立了黑鹳专家组,黑豹野保站作为重要的巡护力量,也参与其中。2014年4月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授牌房山十渡地区为“中国黑鹳之乡”。

社会野保意识逐步提高

李理说,通过这17年来的保护,拒马河地区野生黑鹳的数量,从过去的3只已经攀升至70只左右了。这背后,离不开北京晚报的大力支持。通过宣传,保护站也得到了当地老乡的认同。

过去,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及特别薄弱,很多当地老乡随意打猎,甚至黑鹳也曾沦为一些农家乐的盘中餐。后来,政府关注、媒体报道,再加上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作为野保人,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所有的政策都开始向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倾斜了。

和当地的老乡接触时,慢慢发现他们也开始有了变化。比如,他们开始知道一些动物是保护动物。发现动物受伤后,能够第一时间联系保护站。救助时,老乡甚至还会关心地询问“这是不是保护动物?”“是国家级的,还是市级的?”通过这两句话,能看出他们很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

李理说,在北京晚报的长期支持下,他们从大山深处、从湿地里走到了台前。路,也越走越宽。曾经的迷茫和彷徨,已经被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认同所取代。他希望这个小小保护站的一切努力,能让生活在北京的人感觉到,北京不光是个五彩斑斓的大都市,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与我们共生在这片土地上。

参与野保报道的本报记者说,我们每年都要记录候鸟迁徙,新闻图片里有天鹅展翅的优美,有灰鹤亮相时的傲娇。从这些报道中,有人看到的是各种赏心悦目的“大片儿”,也有人看到的就是迁徙背后的大生态链和动物保护。这,其实就是我们报道的目的所在。

人不是独立于整个生态链外的。只有生态链完整,这个地区的生态才健康,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健康。保护动物,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报道野保,就是推动野保。

我们记录下那些盗窃、伤害野生动物者的种种丑恶,让人看到后引以为戒;我们也记录下环保志愿者为保护自然而做出的点滴努力,让人们有所感触,并逐步加入野保大军。野保之路,我们同行;野保之路,越走越明。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琳

分享到

生日特刊1:《北京晚报》迎来59周岁生日

生日特刊2:北京晚报“聆听”何以坚持了14年?

生日特刊3:这些年,聆听栏目一直关注着这些问题!

生日特刊4:报道开墙打洞 心系百姓疾苦

生日特刊5:聚焦城市治理 推广有效经验

生日特刊6:地锁不断“演变” 我们的认识也在转变

生日特刊7:老楼加装电梯 我们奔走呼吁

生日特刊8:呼吁老楼加装电梯 委员社区调研源于晚报新闻

生日特刊9:公共空间岂能私占 多篇报道促楼道恢复原样

生日特刊10:维修资金被谁冒领 一篇调查牵出渎职大案

生日特刊11:维修资金被冒领 将蛀虫绳之以法保住百姓钱袋

生日特刊12:伸张正义揭穿骗局 名老中医辟谣无良厂家退钱

“瞬间”摄影专栏诚征京城瞬间,一同记录你我身边事

“非遗”珍宝展、老字号VR体验,本月北京艺术展看这里!

《湖光院影》和棠瑞著高端摄影沙龙完美落幕

纪念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创刊六十周年:百花芬芳 一纸风华

【我与五色土】邓乃刚:感激和崇敬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