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戏说生肖:告诉你关于鸡年的故事 节前有哪些民俗?

2017-01-24 12:05 北京晚报 TF003

春节临近,猴年将别,金鸡报晓,以鸡为生肖的丁酉年即将到来。现在已在腊月中,开始了过年当中的娱乐。过年不只是放假那几天,而是一段旅程,包含了思想和物质准备。当然,这段旅程就包含了中国传统的习俗。

作者:高文瑞



注明画家马文典所绘鸡年“五德画”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养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已有七八千年养鸡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以及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甘肃秦安大地湾、山东滕县北辛等遗址,都先后出土了鸡骨骼。先民驯化原鸡最初是用来司晨报晓,故因稽(计)时而得名,雅称“司晨”、“知时畜”

鸡能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之地,排在狗猪之前,位在第十,自有其特殊之处。鸡是惟一的禽类,蕴含着诸多人文意义。比如说,雄鸡一鸣,太阳驱散阴霾。而鸡又与“吉”谐音,预示大吉大利。鸡自古与人类相守,古人对鸡颂扬,且总结出“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的这种文武兼备,勇猛向前,相互提醒,守时以报的诸多特点,令人们对鸡多有称赞而不能离舍。原商业部长胡平就曾讲过,鸡有八个“美德”:鸡守时;鸡自己找食;鸡好争斗,敢于拚搏;鸡能下蛋;鸡会飞,争取自己的空间;鸡很美,发挥自身优势;鸡最节约;鸡比较“谦虚”,不争当凤凰。这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鸡年的到来充满期盼

按照传统习俗,一进入腊月就在提示要过年了。腊月八日,熬腊八儿粥,泡腊八儿醋。雪白的蒜瓣儿泡进醋里,也泡入了期待,盼着翠绿,仿佛望到了三十晚上的饺子。醋蒜结合升成的美味,已溢出坛外。

旧时腊月十五以后,各种物质准备开始了。街上布满了卖年货的。除夕前七八天,更是紧锣密鼓。人们对每天要做的事进行了总结,编出了歌谣:二十三,糖瓜粘。之后要扫房子,糊窗户,炖牛肉,宰年鸡,把面发,蒸馒头等。也有不同版本,还要写福字,扫尘土,对联贴门口等等。这也不是全部。每一项里还有许多细节,仅搞卫生还有这样的民谚:“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都搬走。”扫尘表示辞旧迎新,民间俗称“扫年”,源于古代先民驱除病役的一种宗教形式,经历代相传,扫除的不仅尘土,还有秽气、晦气、穷气。

糖瓜粘,有说法儿。这一天要做糖瓜儿、糖饼。不同的地方还有别的品种,如胡蔴糖片、胡蔴条、糯米细糖、梨糕等总称南糖;粘牙糯米糖做成关东糖等。二十三前后,街上也开始卖了:糖瓜儿圆的,像瓜,如此得名,吃起来很酥,嚼化后才发黏;关东糖是长的,很脆;南糖里的芝麻花生,很香。糖是用来上供的,要用黏来粘住灶王爷的嘴一事。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多在正月,要鞭打春牛,称为打春,还要吃春饼卷合菜,也有书中说在初七,并要吃萝卜,统称为咬春。目的是免去春天青黄不接。预示年景大,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供糖便如对联所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天也称为小年儿,街上也就开始爆响了鞭炮。

餐桌上有鸡寓意吉利

北方人谈起饮食的丰盛,往往用“鸡鸭鱼肉”来形容,其中鸡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鸡代表着大吉大利。过春节当然不能缺少了鸡,传统习俗有讲究,初一不能动刀,因此要提前准备。旧礼是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做好的鸡不为当天吃,要到除夕或之后才用。节日期间,餐桌上有鸡,便有了口彩,有了吉祥,有了圆满。

腊月二十九是蒸馒头的日子,要把过年吃的主食做出来。按照旧俗,从初一到初五,各家不用生米做饭,不动刀动剪,只能热年前做好的吃食,所以初五又叫“破五”。这天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包几个饺子,把小人的嘴捏住,俗称“捏破五”。有了主食的好处还在于,过年时客人来与不来,来多来少,心里都踏实,上锅一热就行了。以前过年时,凭购货本能买到富强粉,蒸出的馒头特别有咬劲儿,再蒸点豆包儿就更好吃了。那时没有冰箱,这些主食全放在外面缸里存放。天寒地冻,早晨拿出豆包儿,带着冰碴儿,又凉又硬又甜,一咬掉渣儿,在那个年代,吃起来真过瘾。

过年时要做的菜,待客用的茶点干果,拜年串门儿时的提拿,一应物品不仅百姓,官方也重视,从县令至皇帝,都要上街采购。物质短缺的年代,还要看看购货本上的瓜子花生粉丝香油芝麻酱好米富强粉等还有哪样没买,千万不能作废,年货备齐了才好过年。笔者以前住在四合院,临近年前的那几天,每家都忙得不可开交,院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炖肉炸鱼蒸馒头的各种香气。人们匆匆而出,得意而入,提进大包小包。街坊见面,相互问候着:“年货备得怎样了?”脸上透出疲惫与喜悦,年也过得有滋有味儿。

年三十要贴春联。买来春联,在年三十那天贴在门楹,千门万户,焕然一新。过年时分,大街小巷,一片喜庆,装饰门户,点染年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为人称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因此也把春联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上记载:进入腊月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此外,旧时还贴门神、钟馗、福禄、天官、挂钱等。

到了大年三十的黄昏时分,街上行人渐少,商店关门,院子里各家闭户,开始剁肉剁菜。刀与案板相击,传出“当当当”的声响,这时才真正感到:年到了。和上最有劲儿的面,用最好的食材,拌出最香的馅儿,此时也最舍得放香油。全家围坐在一起,包出精致的饺子,说着各种高兴有趣儿的话题,其乐融融。

饺子下锅前,先放鞭炮。乓乓乒乒的声响,激荡着每个人的心。新年爆出的火光也映照出每家喜悦的面容,年前的紧张与忙碌一扫而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心情放松下来,该是亲朋好友相互交谈的时候,平时再累或是再穷,此时也要敞亮干净轻松,显出年前早已做足了准备,有条不紊,或迎来送往,或出门儿拜年,一切来得体面,显出年过得顺利祥和。

古时咏“鸡”的诗词还真不少

过年当中的娱乐,最好玩儿的要算逛厂甸了。厂甸在琉璃厂,街里有火神庙。来这里逛,能看到许多平日少见的新鲜好看的玩意儿。长长的糖葫芦儿;有说有唱的拉洋片;风车随风传出“答答”的悦耳音响,击打出过年的欢畅。逛庙会人多,场面也是一景:老人坐在车上,推着也要来;小孩儿骑在家长肩膀上,呵儿喽着凑热闹,看个新鲜。厂甸庙会曾经一度停办。刚恢复那年,南新华街那么宽的街上人山人海。久别的物品又能在这里见到,光风车就卖疯了,就那几天,小贩们回家组织了几次货源,红火劲就甭提了。

初七为“人日”,据说这天如果天气清明则人生繁衍,这是古老的习俗。春节期间多有一事。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多在正月,要鞭打春牛,称为打春,还要吃春饼卷合菜,也有书中说在初七,并要吃萝卜,统称为咬春。目的是免去春天青黄不接。预示年景大事,不仅百姓,官方也重视,从县令至皇帝,都要举行不同的仪式。

此后便准备进入另一个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也称灯节。有了灯节便有了灯市。明代灯与市同在一处,所以王府井北面有灯市口。到了清代,灯与市分开,市场移到琉璃厂,而张挂灯的地点改在前门和地安门等多处。旧时这几天的场面壮观,有词描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不仅看花灯,还有各种娱乐表演,“一夜鱼龙舞”,举国上下,全民参与,闹个通宵。咱京城的大街小巷也挂起大红灯笼,家家张灯结彩,那种热烈场面,才是“闹元宵”的氛围与味道。

旧时,正月十五过后,还有十九的“燕九”,也称“筵九”。古时相传,十九日有神仙下凡,所以民众多游白云观等庙宇祈求福祉。直至二十一日,学校陆续开学,京师各署择
日办公,称为“开印”。按现在的习惯,过了正月十五,甚至出了正月这个年就算过来了。

鸡年特殊,文化内涵很深。与鸡相关的对联有很多,春节用的吉祥话就不说了,还有许多有趣故事:一秀才路过叫白石的小镇,见一只白色公鸡,便吟出上联“白石白鸡啼白昼”。时隔数年,又经过黄村,时已黄昏,一只黄狗,才续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此外还有“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只要肥”,“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等等。这些联语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且妙趣横生。

咏鸡的诗词作也很多。唐诗中屡屡见到,如白居易的“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李廓的“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等。唐玄宗李隆基写有:“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摆弄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有《金鸡报晓》的打油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最为熟悉的还是毛泽东的那首:“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雄鸡高鸣,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一片欢乐祥和。

古往今来对鸡的诸多赞誉,预示着吉祥幸福年景的到来。

原标题:告诉你关于鸡年的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他是“潘门学长”高冠华,因何称“谁都没有我幸福”?

元宵节的古诗词有多浪漫?辛弃疾李商隐唐伯虎笔下有真意

“吃瓜落儿”是啥意思?老北京咋给人扎针儿的,别说我没告诉你!

《道北京》:图文并茂一展老北京生活 娓娓道来正宗京味儿文化

《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 :为首都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一只小铃铛承载两代人的重恩:血乳恩情今相报

没有鞭炮的春节 地球照样会把我们带到新的一年

大年夜的饺子:在案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和过年的鞭炮一样重要

加州阳光:春节,在热闹和冷清之间 在美国过春节缺什么?

北美笔记:一样又不一样的加拿大春节 吃饺子年糕收压岁钱一个都不能少

“岁月流痕·宗其香画北京”拉开纪念宗其香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序幕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