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恶评如潮必有惊喜 花式吐槽让大家走进电影院
关于《盗墓笔记》,公映第一天我已经从各大电影购票网站和朋友圈里非主动的得到了同样的信息:一部烂片,恶评如潮。在大多观众还没来得及为一部电影掏钱买票时,这些流传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可以归为话题营销,即以制造话题为目的宣传手段,往往话题比众口皆赞更能吸引票房,因为人类的好奇心是无限的。比如《盗墓笔记》,各种花式吐槽都试图表现得相当风趣,外加对两个90后小鲜肉的主观否定,足够纠结成大多数人走进影院观摩的理由。
作者 金力维
《盗墓笔记》
不是所有话题营销都是片方主导的宣传,其成因很复杂,但一定有人在幕后操纵,原本的目的可能是希望黑掉一部片子。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总结:低期待必有惊喜。对,这次《盗墓笔记》带来的惊喜是,居然很好看,尽管那些评分网站一水打出不及格分。公映几天后,《盗墓笔记》呈现出口碑两极化,当然,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烂片,指出故事背景交待模糊,逻辑不通,五毛特效,漏洞百出,背离原著等诸多毛病;另一边是和我一样,既不是原著粉,也不是特效学院毕业的,于是很认可其中一些道具情节设计巧妙,神秘、惊悚又不失风趣。看电影时,我身边坐了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我闭眼等待恐怖镜头过去时他们大笑,兴奋地喊小黄人,虽然我不了解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会带孩子来看盗墓片,但孩子们的欢快完全消解了我的紧张情绪,总之,这是一次不错的观影体验。
张爱玲那个时代有了电影,她曾经感慨,人们总是从电影上先得到二手经验,而后才看到实物,比如大海。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悲哀的话,我们这个时代有更甚之处,人们常常还没来得及客观,就先被主观了。以看电影为例,理应先享受看的过程作为一手娱乐,再交流评价作为二手娱乐,可现在,别人的主观评价在电影之先灌进我们的脑袋里,这比剧透还讨厌,而且躲不开,看电影时还得忙着印证结果,一点不轻松。
更惨的是,我们很难完全不受先入为主的评价影响,就拿“五毛特效”这事说,到目前为止,国产影视剧特效不五毛的是哪部?还真的想不起来,好像部部都被批评特效很烂,而所谓“烂”的标准,就是对比好莱坞大片。显然,在客观标准模糊的前提下,做出的一切评价都已经很主观了。而且长此以往形成了惯性思维,用在好莱坞大片上的的形容词统一是“烧脑”、“特效一流”、“国际水准”,而对国产片的好评顶多是“全片无尿点”、“良心之作”,连“逻辑严谨”都少见。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不明觉厉,好莱坞的商业片往往是情节套路,观众走出电影院就不记得具体看了什么内容,只对一两个画面有点印象,谈起来,也只好说特效一流。如果忍得了《007》全片广告,看《变形金刚》叮咣乱打三小时都坐得住,怎么就不能接受国产片逻辑有点含糊呢,所以,吐糟《盗墓笔记》后请继续以同样标准抱怨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