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烟袋锅子到烟卷儿,北京烟袋斜街几十年前就名噪京城

2021-08-06 18:07 北京晚报 TF060

几十年前老北京人吸烟,讲究吸旱烟,就是用烟袋锅子直接抽干烟叶。这个习俗,据说是因为满清旗人大多有吸旱烟的嗜好,连大姑娘都叼着旱烟袋。他们入关后,把这一习俗也带入了关内,尤其是对北京的影响,就更大了。由于烟民多,所以烟袋铺在京城也兴盛起来了。像什刹海周边有条商业街,曾因卖烟袋而闻名,被人俗称烟袋斜街,现在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了。街东口路北,当年名噪京城的烟袋铺的旧屋都还在,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面貌。

我小时候,还有很多人都是嘴里叼着大烟袋。吸旱烟就要买烟叶,当时很多小商铺都兼卖。十几张棕黄色的大烟叶,用绳子拴在一起,论捆卖。买回来把整片的烟叶弄碎,放在黑布袋里,别在腰间,随用随往铜烟袋锅子里装。

现在叼着大烟袋的人已经很少见了,都改吸卷烟(俗称烟卷儿)了。这个玩意儿是舶来品,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因其吸食方便,就逐渐取代了烟袋锅子。当时,在城市里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中,烟卷儿很快就流行了。随之而来的,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或人流量高的街头路口,出现了很多烟摊儿或挎篮子卖烟卷儿的小贩。烟卷儿都是十支一包,外包装是纸盒,上面印有彩色的商标图案,内层由金属锡纸包裹着,用于防潮。卷烟的品牌很多,分档次,当时像小鸡牌、蜜蜂牌最便宜,老刀牌是中等货,大前门和红锡包是中上等,最贵的是三炮台,一支烟的价格比当时一斤最好的面粉还要贵,可以论支买,一般烟民是吸不起的,小贩也少有经营这个牌子的。

烟草公司为了促销、拉拢住常客,就采用往烟盒里放小画片的手段。因为纸烟也俗称洋烟卷儿,所以里面的小画片就叫“洋画儿”。比如水泊梁山中有一百单八将,有不少人为了把这一百多张洋画凑齐,就固定买这个品牌的香烟,但也很难说打开一包都不重样,所以几年都凑不齐,就这样勾着人不断地买。我小时候,男孩子流行玩拍洋画儿的游戏,用的就是香烟盒里的洋画儿。

小贩在烟市趸来各种烟卷儿,到街头摆摊售卖。可以整盒买,也可拆包论支买,摊上点着盘香,经常有人买一支香烟,点燃后边吸边与卖烟的小贩闲聊。

卖烟的小贩多是中老年人,因为卖烟卷儿的获利极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愿干。有一些破落的读书人失业了,就像孔乙己一样脱不下长衫,不肯干体力劳动的活儿,宁可摆摊儿卖烟,挣点小钱。

我还见过年轻姑娘脖子上挎着个木方盘,边走边吆喝盘里的商品,“香烟、洋火、桂花糖哟!”在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上,都少不了卖烟的小贩。那时人们对吸烟的害处了解得少,像饭馆儿、戏园子里到处都是烟雾缭绕。

我家是个大家庭,几代同堂,有烟瘾的好几位。客厅是大家聚集谈笑的地方,几个人同时吸烟,过一段时间,墙壁、屋顶、窗户和窗帘儿就都熏黄了,用抹布擦,用水洗,洗出的水都像茶水一样,呈棕黄色,可知烟的销量有多大,人的肺就受多大伤害。

现在医学发展,吸烟的危害被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控烟形成了社会风气,摆摊卖烟的小贩也基本绝迹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原标题:烟摊)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何大齐

流程编辑:TF060

分享到

“老鼠嫁女”体现人对鼠的矛盾心理,周作人为此写的诗充满童趣

“新四大年俗”盛行,可知百年前外国人笔下的北京春节是怎样的?

老北京芝麻情缘:既是昔日节令习俗,也是舌尖离不开的美味

老北京过年每天都有讲儿!大年二十五到三十儿都干嘛?照片告诉你

做花灯、卖芝麻秸、放花炮……老北京过除夕的习俗都有啥?

古人将冬至过成“小春节” 那时都流行什么玩儿法?

七夕刚过“鬼节”来了 “盂兰盆会”“张水灯”这些习俗是为啥?

先秦时迎秋除祭神还杀人! 古代立秋都有啥习俗?

今日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这些习俗您都知道吗

白塔寺老街坊们自己办庙会 原汁原味还原老北京习俗

曲水流觞“三月三” 古人在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一场寻亲之旅 虚实难辨的文字迷宫

《零K》 时下最热话题:人体冷冻与永生诱惑

《时间旅行简史》:给科幻爱好者一段享受的旅程

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乡土》举办首映礼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实践展演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