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黄侃五十大寿之时,其师章太炎准备了一副对联,竟“一语成谶”

2020-08-13 16:19 北京晚报 TF017

黄侃个性可用激烈来形容,曾经拜师章太炎。黄侃五十大寿之时,章太炎为黄侃精心准备了一副对联: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娟初裁好著书。”

这副对联里有“绝、命、黄”三个字。黄侃对谶纬之学却颇为相信,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在过完生日没多久,黄侃与友人登高赏菊,因饮酒过量又吃了过多的螃蟹,导致胃血管破裂,吐血而亡。所以很多人就认为,章太炎的对联竟一语成谶!黄侃的书法,见证了篆书和文字学之间的关系,黄的老师章太炎也是篆书高手。黄侃篆书(图5)主要取法《天发神谶碑》,将原碑的雄强狰狞变得温文尔雅,金石气转化为书卷气。这无疑与刻石转化为墨迹相关,更主要是个人的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 侃 横幅 纵37厘米,横130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图5)

读马叙伦手札(图6),书卷气扑面。自幼好书,开蒙之际,便习八法。早年得力于欧楷。强调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篆等多体。用笔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结字跌宕多姿,气息清远简穆、风神俊朗。马氏无疑学过王羲之、米芾而能自化变法,以圆代折,笔势圆融流畅,时有夸张之笔,连断自然,时见妙笔。这恰巧是一件答复友人邀请书写作品的信札,可以看出书家日常的应酬与交际。

马叙伦 《致小藩》信札

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上世纪北京餐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豆腐、马先生汤。其中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三白汤”是也,即白菜、笋、豆腐,皆为白色之物,故名。早年出版的两本随笔集《石屋余渖》、《续渖》中,多有谈及美食。(图6)

作为经学大师,刘师培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一时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这样一位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之人,其生命里程的最后三年(1917-1919)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从刘师培的扇面(图7)来看,仿佛是硬笔书写,而且写得小心翼翼,比较生硬。整体看,学过魏碑,但志不在书法。作为旧时文人,笔墨文章不分家,书卷气还是很浓郁的。落款中没有具体年月份,刘命不长,活了36岁,总体而言,比较稚嫩。虽说是诗稿,乃誊抄而成,并非最原始的面目,算是精心之作。前人不管水平高下,没有败笔、病笔是必须的,而且一定有敬畏、庄重的心态。

刘师培 扇面

据资料介绍,刘师培确实有水平,虽然当时还是中年,却像个老教授,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随口背诵(图7)

这些在近代史中声名远播的文化人,创造了北大书法的多元风貌和永久辉煌。

获百零六岁作家 马识途封笔告示感作 沈 鹏

士人之笔苟言封?雨电雷霆叩上穹。

欲罢未休心暂歇, 自强不息意无穷。

《夜谈》老马龙门阵, 故事新编闾巷中。

宁教封存真语塞, 管城在握失天聪。

(注) 马识途(1915-),作家、诗人、书法家。2020年7月5日宣布封笔。《夜谈续记》为马老封笔之作。2020年7月24日

 

 

(原标题:学林笔趣)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看梁思成、钱钟书、林语堂书法,品世家翰墨风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长青坐地敛财,莫让艺术变了味

清华校长梅贻琦人称“寡言君子”,也被戏称“酒圣”,这一点令人玩味

这些无意成为书家的北大教授们,各自的笔墨功夫皆不俗

大书法家冯恕:进士翰林实业家,保护毛公鼎的功臣

古代书家多为文人学人哲人,明代大字热兴起,书法为何有别于前朝?

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明朝16位皇帝书法集锦:识者称朱瞻基造诣可与宋徽宗比肩

北京地域书风始于“燕系书法”,“天咫墨存”详叙京华今古书风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