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走近北京家庭医生:电话微信随时咨询 医患如同“老朋友”

2020-07-20 10:09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10

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咨询社区卫生机构的家庭签约医生,确有需要、出行不便的老人,可以请医生上门出诊;慢性病患者遇到的开药间断、取药不便等困难,社区医生可以依据对老人长期的健康监测情况,开具长期处方;老人突发急症,社区医生还可以帮助确需转诊患者转到附近的大医院就诊……

疫情期间,更多老年人看病就医的“首选”不再是大医院,而是社区卫生机构,家庭医生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跟随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出诊,感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带来的便利。

上门诊疗就像去见“老朋友”

上周三早上9时,家住展览路街道的彭阿姨感到头晕、乏力,因为曾患过脑梗,彭阿姨和老伴儿老袁都非常谨慎。帮彭阿姨测过血压后,老袁发现她的血压也有点偏高,便立刻给他们的家庭签约医生李菲拨去了电话。

“袁大爷您早呀,怎么了这是?”几秒钟内,李医生接起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二老熟悉的声音。

“李大夫,我老伴儿今早起来就觉得头晕,脑袋昏昏沉沉的,血压也有点高,刚才量的是170/96。我担心这是得了脑梗,您看需要我带她上医院一趟吗?”老袁担心地说。

“您别着急,咱们先让彭阿姨放松放松,可能越紧张测出来的血压值越高。”李医生一边安慰着,一边让老袁和彭阿姨一起回忆,帮彭阿姨做初步的排查,“彭阿姨最近有没有觉得胳膊腿不好使唤?哪一侧肢体发麻了,或者抬不起来、没有劲儿了?有没有舌头发麻、恶心、胸闷憋气等症状?有没有一阵儿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

在得到全部否定的回答后,李医生基本排除了彭阿姨患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脏病、心衰等急性病的可能,耐心地劝说道:“彭阿姨患急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比较小,咱们别着急,先休息一下,也别走动了,过一会儿再量一次血压,我马上到您家去看您。”

与彭阿姨家相隔一条马路的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医生李菲一边通过电话询问彭阿姨和老袁的流行病学史,排除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一边准备上门问诊需要的医用急救箱、防控用具……9时20分,李菲身穿白大褂、手提急救箱,跨上自行车,赶往彭阿姨家。

“别让二老等着急了。”李菲一刻也不愿耽误,原来,彭阿姨和老伴儿都身患残疾,70岁的彭阿姨视力重度残疾,72岁的老袁腰部残疾,老两口相依为命,自3年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李菲就肩负起照顾两位老人健康的任务,对她来说,去见他们,就像是去见自己的“老朋友”,“从二老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实仅有1公里的距离,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步行前往,也经常要花上近1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他们身体有哪里不舒服,我都先去家里问诊,省得他们再来回跑了。”

见到签约医生心里踏实多了

五分钟后,李菲拐进彭阿姨家所处的胡同,老袁已经站在房门外等候,连忙将李医生引进门。李菲在门口玄关处停下,在长长的白大褂外面又套上了一层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套上手套、鞋套后,走进起居室。

“李大夫,辛苦您跑一趟啦。”起居室里,彭阿姨坐在沙发上,手扶着额头,见到李医生,老人脸上的表情柔和许多,“看见您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您怎么样?怎么不舒服?我先给您二位测个体温。”李菲说着,开始给二人测量体温,做信息登记,她眼前的护目镜已经蒙上了一层雾气。

“我因为有脑梗病史,所以一有头晕、恶心的症状,就格外注意。这次头晕来得没缘由,有时候看东西还有点天旋地转的感觉。”彭阿姨说。

“来,咱们慢慢地转一转头……”李菲一边为彭阿姨查体,一边耐心地询问,“现在看东西还有旋转的感觉吗?这几天血压的情况怎么样?”

在得知彭阿姨近几日血压都是“忽高忽低”的状态后,李菲进一步询问:“这两天咱们有没有外出?饮食有没有变化?吃的咸不咸?”

“不怎么出门,就是平时在胡同里遛遛弯。吃的可能偏咸一点,我俩都口重。”李医生的每个问题,彭阿姨都认真回答,“可能这两天天气热,没休息好。”

“那咱们还是先测个血压看看,您靠在沙发上就行。”李菲说着,从急救箱里拿出血压计,手部消毒后,为彭阿姨测量了血压,结果显示,彭阿姨的血压还是偏高。“您头晕的症状应该还是血压高导致的,另外您的心率也稍微快了点儿,我再帮您听听。”李菲又拿出听诊器为彭阿姨检查心脏。

“您的心跳挺稳的,就是稍稍快一点儿,主要还是血压比平时高了点儿,高压160,低压100。”为了让彭阿姨的病情尽快缓解,同时不麻烦二老再到社区开更多的药,李菲对彭阿姨现在的用药进行调整。她拿出一张便签纸,一边写下注意事项,一边耐心嘱咐二老,“阿姨现在吃的降压药是‘替米沙坦’,咱们可以每天再加一片‘苯磺酸氨氯地平’,把血压降一降。另外,因为您现在心率偏快,低压偏高,咱们每天再吃半片‘倍他乐克’,把心率和低压都降一降。我帮您调整的用药量都不大,您这几天注意休息,休息好了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一点儿,再有药物配合,就能保持血压正常。”

“这次药吃完了,我再给您做个健康评估,有些常用药可以开12周的长处方,咱们一次把药开够了,就不用每月都往医院跑了。”用药的注意事项都写好了,李菲把纸条交给老人,还不忘再多“唠叨唠叨”,“刚才跟您聊天我就注意到了,您在饮食上也得注意,要控制盐的摄取。因为像‘替米沙坦’这类的降压药和盐有相关性,如果吃的咸,药的作用就弱,吃的淡,药的效果就好,所以您在饮食上要吃的稍微清淡一些。”

“原来是这样,没想到爱吃咸口儿也会影响血压。我听您的,一定注意!”彭阿姨和老伴儿这才恍然大悟。随后,李菲又叮嘱老人晚上一定按时睡觉,睡前尽量减少听收音机、看电视,睡前泡个脚,促进良好的睡眠……“因为阿姨有脑梗病史,咱们别大意,还是注意每天上下午各量一次血压,同时还要关注身体上的症状,头晕加重、恶心、四肢麻木或者没劲儿、口齿不清楚,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都要特别注意。咱们都有微信、有电话,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

李医生的每一句“唠叨”,两位老人都认真听着,连连点头应和。“李大夫太好了,就像我们的亲人,又温柔又贴心,什么问题都能给解决。”

急性心梗患者被第一时间转诊

告别老两口,李菲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是10时许,另一位“老朋友”已在这里等候。71岁的田大爷也是李菲的签约居民。他近一周经常出现恶心、打嗝、出汗等不适症状,一直不见好转,便来中心向李医生寻求帮助。“出现这些症状以来,我一直感到身体没力气,每次出现这些症状,都需要20分钟左右才能够缓解。”田大爷焦急地说。

经过询问,李医生得知田大爷并没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头晕手抖、鼻塞咽痛、咳嗽发热和腹泻等症状,结合老人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既往病史,她判断:田大爷虽然没有心肌缺血典型症状,但仍不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可能。“咱们先检查检查心脏。”李菲立即安排田大爷进行心电图检查。

田大爷很是疑惑,坚持认为自己身体很棒,并用手指着自己的左胸,对李医生说:“大夫,我这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更不可能有心脏问题,没必要去做心电图检查吧。”

田大爷固执、爱较真的毛病,李医生早就习以为常,她微笑着耐心解释道:“您这回可不能不听话!心肌缺血有很多不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如胃疼、肩痛、牙痛等,万一心脏出了问题,那可要出大事了。这个检查您应该听我的,咱们先去做个心电图排除一下。”说完,李菲迅速拿起电话联系B超室的同事,帮助田大爷做了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田大爷患的是急性心肌梗死。

李菲立刻呼叫全科多名医护人员,迅速开展紧急抢救,给田大爷吸氧、嚼服阿司匹林,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等。同时,她一边安抚田大爷舒缓紧张情绪,一边联系120急救车,协调将田大爷转诊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

10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李医生和同事又与120急救人员一起将田大爷抬上了救护车。田大爷的老伴儿崔阿姨也及时赶来,紧紧握住李医生的手,连声道谢:“李大夫,有您在,我就放心多了!太感谢您了!”在得知田大爷已经转往阜外医院进一步诊治后,李菲和同事的心里才算踏实下来。

其实,崔阿姨、田大爷的经历只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缩影,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23位家庭医生,为周边22个社区、120755位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有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李菲说,虽然家庭医生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但是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正在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流程编辑:TF010

分享到

随家庭医生暑天出诊记: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线上多沟通 ,线下一分钟” 患者该走的程序家庭医生代劳

答疑解惑、科普纠错,东城区将社区与家医结对,共筑健康防护网

上线了!海淀家医远程服务板块正式启用

北京市35%家庭签约家庭医生,患者看病就像“串门”一样自在

北京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近九成 全市家医签约居民超740万人

沈阳市民用手机可签约家庭医生 完成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

远程监测技术走进北京马家堡社区 血压过高大夫电话就追过来

北京去年家庭医生总签约率达38% 累计总人数达817万人

丰台今年将组建450个家医团队 “五分钟便民蔬菜网”覆盖全区

北京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累计达817万 334个社区每周有专家出诊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一起虚拟游览三里屯……深圳文博会北京云上展区亮相

《北京蓝皮书》系列报告:多项文化指数全国居首

广渠路东延年底完工,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东西延工程明年通车

北京供暖第一天,报修电话没几个

176辆京牌小客车带牌拍卖,评估价最低1.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