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都会作对联!李渔梁启超皆是“作对”高手

2020-01-11 08:43 北京晚报 TF021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逢年节或一些重要时刻,人们习惯用作对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向往,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对联集成类的书籍。据我目力所见,现存最早的与对联有关的书大概是明代王子承辑万历庚申刻本《唐诗联选》。明清以来好作对联者亦众,清代一些著名文人如李渔、俞樾、袁枚、吴汝纶、吴梅村、梁启超等,皆是“作对”高手,特别是梁启超,他的“能招过客饮文字,闲看儿童捉柳花”、“岂有雄心骋老骥,不妨余兴看游猪”等,读来耳目一新。

作者:朱小平


肥鼠吉祥 刘燕

对联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以至于原来的科举考试中有“试帖诗”,即作五言十句律诗;凡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士子,都会作对联。一些朝廷高官如梁章钜、纪晓岚、陶澍、林则徐、何绍基、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皆好作对联。尤其是梁章钜,他是宣南诗社的重要成员,任过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和两广总督,楹联专著多有存世,其中《楹联丛话》一书在中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像张之洞著有《联语丛录》,曾国藩著有《曾文正公楹联》、左宗棠著有《联语》,由于曾、左是举人、进士出身,有极好的古文功底。

当然,对联不仅为文人所好,一些军事家也喜欢,如明代大败蒙古骑兵的兵部尚书于谦曾撰“雨中红绽桃千树,风外青摇柳万枝”一联,春意盎然,令人心怡。我查原出处是他的一首七绝,韵脚是“条”,大概是临近春节书成对联时才改“条”为“枝”,《北京对联集成》收入此联即如我引。在军机处做章京的谭嗣同,其对联大气磅礴:“大陆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可窥其志向胸襟。

时近春节,想必不少人又开始为庚子年的春联“费脑筋”了。作春联自然要喜庆热闹,还得彰显文采,但也有例外——雍正帝的自撰春联“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平白如话,看似寻常,寓意颇深。

(原标题:联语杂话)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今有网上购物“双十一”,古代人如何“买买买”?司马迁提到这些

郑和二下西洋时,做的这件事绝不是所谓的“外交智慧”!

古代进士相当于如今的博士 最早可追溯至战国后演变为一种官职

北京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延禧攻略》沉浸展:为剧迷量身定制打卡地

古人也愁少白头!宋明时期染发已成潮流 天然古方不了解一下吗?

《古人的日子》细节化再现古代生活 曾被吐槽都是有钱人过的日子

3000多年前青铜时代就有“汽锅鸡”了?古代菜谱也很有讲究

古人怎么称呼不同朝代?除了靠位置五行,文人还爱用“江湖黑话”

元旦一词在中国已有五千余年历史 揭秘古今元旦区别在哪儿

中国古代酿酒业到宋朝已完善? 一杯酒霜天雪夜也能变温暖

《大鱼海棠》没有提到的古代大鱼 北冥有鱼非吉兆?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