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北京近期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大师展层出不穷,如何像行家一样逛画展?

2019-10-28 17:03 北京晚报 TF008

逛画展已经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休闲方式之一。近期在北京,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大师展层出不穷,对于喜爱艺术的人来说,有时他们甚至还会不远千里地前往某座艺术名城,只为能如饥似渴地享受一顿艺术的饕餮美餐。

作者 彦晶


法国卢浮宫将举办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特展  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资料图

自幼出生在艺术家庭的“艺术经纪人”翁昕在第一次举家出国游玩之前制作了一本“书”——既然欣赏艺术品是家庭旅行的核心目标,他们便一口气列出了第一次出国最想看的名画真迹,汇总起来的资料如同一本书那么厚。然而,即使他们为卢浮宫预留出了三个整天的行程,当真正站在画作面前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原作的信息量,又高估了自己的胃口,最终在卢浮宫就花去了七天。这件事让翁昕意识到:对于逛展而言,希望将全部杰作一口气尽收眼底的结果,就是精神上的“消化不良”。在之后的日子里,翁昕不再把“一口气看到饱”作为唯一目的,欣赏艺术这件事终于变得从容了起来。翁昕也乐于把自己看画的这些心得和经验与朋友分享,毕竟总有人出国旅行时很想造访那些著名的博物馆,可是又怕花去几个小时仍旧看不明白。这即是翁昕写作上一本《如何看懂艺术》的初衷:他想让那些不是艺术专业的朋友,也能尽可能多地从艺术鉴赏中收获乐趣。

读艺术史自然是重要的,但我们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在看展前了解艺术史?翁昕解释说,我们在读艺术史的时候,重点在于了解艺术作品是什么、是谁做的、为什么要做,以及艺术家与艺术家、风格与风格、时代与时代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关联图。“事先对艺术史的积累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我们看展的时候能说得头头是道,而在于看展的当场能够解放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本身。”

关于艺术的书有很多,但翁昕不推荐初接触艺术的人一上来就读E·H·贡布里希写的《艺术的故事》,“因为它是特别典型的大家写小书,里面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是金玉良言,信息量非常大。”傅雷先生也早就在多年前写出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为读者了解艺术作品提供了经典的入门示范。与之相较,翁昕的这两本书有何不同之处?翁昕说,自己的写作“不是要搞学术,也不是单纯讲段子,既要有专业性,又不能过于艰涩”,而艺术经纪人的工作经验,给了他不小的帮助。翁昕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帮那些喜欢艺术的人去寻找适合他们的艺术品。虽然他也会向对方介绍艺术史,但更重要的其实是一种“享受艺术的心态”:“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阅读乃至学习艺术史和享受看懂艺术的乐趣是有所区别的两件事。”

故事存在于每一件艺术品中。作品里丰富的细节本身就能解读出故事,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也是故事,作品历经沧桑如何最终被安置在博物馆、美术馆中又是另一个故事。翁昕希望,当我们站在明亮的博物馆内,面对那些艺术品时,并不只把它们当成一件件孤单的文物。倘若我们知道在作品之外那一系列有关它们的故事,我们也许就能够想象出,这些圣像当年是如何使信徒们在摇曳的烛光、空灵的圣歌中流泪的。

我们可以将《如何看懂艺术》以及它的最新续作《如何看懂艺术2》当成是一份全面的意大利艺术之旅手册。“艺术旅行,首推意大利。”翁昕无不赞叹地说,“意大利的艺术璀璨夺目,有着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两大高峰且自成体系。观众无需通读《世界艺术史》,只需对意大利的文化有个大致了解,便可以获得深度的艺术体验。”翁昕希望,读者能够真的在未来跟随着他的书走完一趟意大利艺术之旅。书中每个章节正文部分所涉及的作品,绝大多数仍保留在这两个城市的博物馆或宗教场所并公开展出,倘若以这些作品为线索,恰好可以组织一趟七至十天的艺术旅程。

随着以不同视角展开的故事逐步推进,读者也会发现那些在艺术史教科书上分列各个词条的大师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可能是师徒、父子、挚友甚至是宿敌。从罗马、那不勒斯、米兰神游至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翁昕在这两本书中并不仅只谈了意大利艺术,他还从艺术经纪人的视角出发,对艺术市场以及一些收藏观念都有所涉及。在《如何看懂艺术2》里,围绕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两个城市发生的艺术故事中出现的不仅有艺术家,还包括赞助人、艺术史家……甚至还有老百姓,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与其说这是两本艺术史,其实更像是一系列经过认真考据的漫谈。

总的来说,翁昕想要告诉读者的是:观看艺术展的时候,先通过阅读,可以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积累,看展的时候就能够解放我们的眼睛,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观看”本身。在观看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去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想着一口气看得太“饱”,那样的话会适得其反,消化不良;最后,观展不是离开博物馆就结束了,可以跟朋友们一起聊聊看展的体验。当我们看艺术展的时候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次的体验延伸,带入我们的生活。在阅读、观看、阅读的反复循环中,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一个看展的行家。

 

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

李可染长子、85岁李玉双举办个展 疫情期间每天作画4小时

画廊周北京5月底亮相798艺术区 全球观众可远程访问

办画展没做广告因怕人太多,他的作品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共鸣?

全国美展进京展开幕:573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

杨飞云的少女、冷军的“桃”,这个展览美哭了

美术馆打造与画作一样的房间,游客看完画展可“住进”画里

贺丹同名个展“贺丹” 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江苏省文艺名家晋京展 “天高云淡”高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每幅都是经典!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等名家作品汇聚中国美术馆

“大道无垠——陈仕彬书画展”首创“一展四地联动”新模式

“礼赞新中国 童绘新时代”主题书画作品展在西城少年宫举行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