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每幅都是经典!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等名家作品汇聚中国美术馆

2019-10-21 13:43 北京晚报 TF003

“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自9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以来,观众的观展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截至10月17日,前来观看展览的观众已经达8.8万人次。

“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不足一个月,观展人数已超8.8万人次。 本报记者 阎彤 摄

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和平万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罗中立的《父亲》、刘文西的《祖孙四代》……现场展出的480件作品以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为主,同时汇集国内20余个重要美术馆的经典藏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年画、宣传画等多个艺术种类,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经典之作。

李烜峰《脊梁——汶川救援感怀》

赵晓东 《幸福的菜篮子》
商亚东 《最美太湖水》

观展解码

齐白石水墨画《和平万年》

荷花瓶子寓意“和平”

齐白石 《和平万年》

“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共分为一个序章和四个篇章,丰富而多维地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不懈斗志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走进序章部分,中国美术名家们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映入眼帘。一个如意耳长颈瓶,线条简拙质朴,瓶内三两枝红荷,色彩清丽高洁……水墨画《和平万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1952年,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年逾九旬的齐白石受到鼓舞,创作了这幅《和平万年》。荷花与瓶子的组合,谐音“和平”,既有着饱满的东方美学精神,又展示了以和为贵、开放共融的精神理念,更表达了白石老人对和平的热爱之心。用笔持重而刚劲,造型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既朴拙又纯净。

此外,序章还陈列着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关山月的《绿色长城》、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堪称大家荟萃,经典云集。

董希文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

泥土发出“难以形容的芳香”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颜文樑的《南湖》,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王路的《古田光辉染丛林》……在第一篇章“浴血奋斗:人民解放之路”,这些经典美术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上下欣欣向荣。中国艺术家们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自豪、幸福的中国人民,表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建设景象。展览第二篇章“艰苦奋斗:国家建设之路”主要呈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张京生、王元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刘海粟的《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吴云华的《跨过鸭绿江》等佳作引人注目。

解放后的西藏废除农奴制,实行区域自治,百万农奴翻了身。董希文是较早关注西藏题材的画家之一,他曾三次进藏从事写生和创作,在同类题材的表现上成果卓著。《千年土地翻了身》创作于1963年,他以朴素的画风和真挚的感情表现了西藏农奴翻身做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的喜悦心情。

画家以土地作为揭示主题的契机,让那乌金一样的泥土随着笔触的翻滚唱出画中人,也唱出画家心中的歌。正如他自己所说:“被犁头铲起的新土,闪闪发光,熟褐色的湿土、可可色的干土需经形象加工,使它们散发出难以形容的芳香”。人物后仰的动势,牦牛昂首奋蹄的姿态和黑土地笔触的走向,使画面充满了行进感,高耸的雪山和碧蓝的天空,使人感受到了西藏的春天那略带寒意的心旷神怡,并衬托出了画中人桃红色的上衣,使画面色彩明亮起来,也因之使内蕴的情感得到了强化。

詹建俊油画《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詹建俊 《潮》

第三篇章“团结奋斗:改革开放之路”,从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徐徐展开。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冯远的《我们》描绘了几名建筑工人质朴的笑容,白展望的油画《青藏铁路》将自然美景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蔡超、蔡群的《顶梁柱》呈现了如火如荼的工业建设场面……美术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革的经典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涌动着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詹建俊创作于1984年的《潮》画面重点表现了一位新时代的农民,他手扶铁锹,昂首挺立,自信而豪迈地站在绿潮涌动的田野上,被风掀起的大衣弧线与身后绿潮的旋涡形成对应,简洁而富有强烈视觉对比的颜色营造出热烈明亮的色彩氛围。画家以浪漫主义的情怀描绘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新面貌,舞动的外衣、矗立的铁锨、周围飞动的风潮与主体人物的内心憧憬形成一种意向性的表述,暗示了一代中国人在新时期充满渴望的雄心壮志。这幅作品被誉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高铁、雪龙号、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天眼……在第四篇章“伟大梦想:民族复兴之路”,这些现在人们熟悉的骄人成果和重大事件也呈现在画家的作品之上。此外,还有一些作品描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幸福生活。

观展亮点

唐勇力国画《新中国诞生》

每天闭馆后还要精修细补

位于中国美术馆正厅的大型巨幅中国画《新中国诞生》让很多观众驻足观看。这幅画再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在开国大典上的风采,居中的毛泽东主席正在对着麦克风发表讲话,半空一群群翻飞的白鸽和天安门城楼悬挂的巨大红色灯笼相映成趣。

2012年,唐勇力应中国国家博物馆之邀为中央大厅的展陈进行专题创作。为了对比不同人物的特征和色调关系,唐勇力对每位委员的形象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画过好几版素描小稿,每个人物都有数张不同形象、不同表情的草图,然后对它们进行比对,最后选出符合终稿整体效果的一张来使用。作品展出后,唐勇力每天都会在闭馆后再爬上架子,对作品进行精修细补,力求达到自己想要的至臻完美。

罗中立油画《父亲》

引起一场审美大讨论

罗中立 《父亲》

看到油画作品《父亲》,许多观众都露出了微笑,“这幅画我见过!我上学时的美术课本里就有这幅《父亲》。”

画中的老人,古铜色的面孔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眼角,干裂的嘴唇、残缺的牙齿、稀疏的须发纤毫毕见;苍劲有力的双手捧着一只粗瓷茶碗,指缝中还残留着干农活留下的泥垢……这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及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后创作的。在当时大幅人像基本都是领袖画像的时代背景下,还是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的罗中立选择了一位质朴的农民作为描绘对象,这幅画作让他一夜成名,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

吴为山作品《马克思》雕像

“行进”到马克思故乡

吴为山《马克思》

在展厅中,一座马克思的雕像的模型两腿一前一后,仿佛正在向前行进。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中国给德国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市送去一件珍贵的礼物——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雕像。雕像立于特里尔博物馆前广场中心位置,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厅中陈列的是大雕像的模型。

雕像选取马克思行进中的姿态,有别于一般的站像、坐像,也有别于一般举手势的政治家雕像,而是着力刻画和表现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马克思。雕像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不仅准确表现了马克思的形,还刻画了马克思的精神世界。

观展提示

■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期:至11月2日

■时间:9时至17时

(16时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

凭有效证件入馆参观

(原标题: 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等名家作品汇聚中国美术馆

每幅都是经典!

480件作品一次呈现)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张存 制图 图片 除署名外由中国美术馆供图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李可染长子、85岁李玉双举办个展 疫情期间每天作画4小时

画廊周北京5月底亮相798艺术区 全球观众可远程访问

办画展没做广告因怕人太多,他的作品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共鸣?

全国美展进京展开幕:573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

杨飞云的少女、冷军的“桃”,这个展览美哭了

美术馆打造与画作一样的房间,游客看完画展可“住进”画里

贺丹同名个展“贺丹” 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江苏省文艺名家晋京展 “天高云淡”高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北京近期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大师展层出不穷,如何像行家一样逛画展?

“大道无垠——陈仕彬书画展”首创“一展四地联动”新模式

“礼赞新中国 童绘新时代”主题书画作品展在西城少年宫举行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