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北方人曾爱吃花红海棠,如今混在水果摊里,没什么人认识了

2019-10-07 18:19 北京晚报 TF011

论四季水果,北方出产的最有名的水果要数苹果了,说人人爱苹果似无大错。今年8月开始,猪肉价格陡高,8月之前,水果蔬菜的价格也一度波动,其中红富士苹果的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是三伏天大暑时节,郑州的超市里,本年的早苹果、嘎啦果陆续大量上市,而上一年的红富士,每斤还卖十元以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仅追求水果的吃口,还要注重品相,红富士是苹果里的佼佼者。

作者:何频


苹果是个大家族,古老的农书如《齐民要术》等,老早就有柰和花红、林檎、蜜果、海棠、海红、文林郎果等记载。京津地区与中原,是传统苹果的出产地。早几年刘心武的《想吃虎拉槟》一文很有代表性,他说:“北京地区,原来苹果一类的水果种类极多,除了古时写作苹婆的大果子,还有林禽、香果、沙果、秋果、虎拉槟、酸槟子、苹果梨……等等”。这样说,和清代学者汪灏在《广群芳谱·果谱》里说法一致:“蘋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

现代果树学,将苹果家族分成三大系统:苹果、花红和楸子,楸子多指海棠。而花红系列,主要包括红沙果品种群、白沙果品种群和槟子品种群。伴随南北物流发达,水果品种空前丰富,但水果的洋化和优质化,却使传统水果的多样性不断遭受损失。以苹果家族为例,花红海棠的比例明显在缩小,尤其是西府海棠这一类原本可以食用的果木植物,只是在春季观花了,因为它的果粒小,品相单调,成了“鸡肋水果”,人们觉得吃口不过瘾了。花红也成了稀罕物--五六十岁的人,以前在夏秋之交买花红吃花红很正常,与核桃大小相仿的花红果红里透黄透白,酸甜口味沙沙的,口有余香。如今偶遇花红,看着它混在五光十色的水果摊里,不用说少年儿童,即便是同龄人,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

几年前,我在丰富胡同老舍故居的“老舍书店”里买了一捆减价书,其中“北京旧闻丛书”,李春万和樊国忠两位先生合撰的《闾巷话蔬食: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实际上是一本难得的老北京风土吃食辞典。关于秋冬的水果与干果,且照着它抄一段目录来--

烤白薯 人参筋儿 炒大花生 烧花生 煮五香花生 梭罗花生米 炒花生仁儿 盐水炒一窝猴 炒半空儿 炒葵花子儿 酥豆儿 炒蚕豆 玛瑙红 鸭蛋李子 苹果干 杏干儿 大石榴 大黑枣儿和黑枣儿糖葫芦 蜜枣儿 干红枣 醉枣 卦落枣 甜酸老虎眼 大海棠果 大挂山里红 烂择儿 虎拉车 生熟荸荠……

其中那篇《大海棠果》的全文如下:

到城中来卖的大海棠果儿有两种:一种是大白海棠,多买去做糖葫芦或“蜜饯果”用;那红色的,除去做糖葫芦用之外,多做水果供人吃用。北京人好在秋、冬、春三季买此果吃,而且随季节不同各有不同的风味:秋天,海棠刚下来时,其色红粉相间,汁味儿也足,可与沙果、槟子、虎拉车等一同充北方的果子市,供人们当鲜水果吃。在秋日,秋风儿下来了,别的水果有的已没了,可经秋风一吹,大红海棠就更好吃了,成了北京人爱吃的“风蔫大海棠”;到了冬季,只要你不把海棠的外皮碰破,它可以直放到寒冬,上了冰后,带着“冰碴儿”当水果为人所爱,被称为“冰碴儿大海棠”!一物当三季之果,供人吃用,海棠之功不可没!

京津一带的花红海棠,名气可不是自吹的。1909年,上海的《图画日报》连载三百六十行“营业写真”,这一幅担挑子卖花红的图画上的说明文字类似竹枝词:“天津花红好来路,不熟不生真崭货。入口并不涩舌头,爽脆鲜甜吃得过。花红好个吉利名,此名商界最欢迎。年年只望生涯好,得把花红分几成。”花红与红利相通,可谓一语双关。

郑州的碧沙岗公园,原本是北伐军掩埋阵亡将领的墓园,后来演变成城市公园。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恨水游豫,对此曾有专栏文章报道。现在此处以观赏海棠木兰为主,每年春天都会举办海棠花节,除了传统的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这“海棠四品”,又多了北美海棠等新品种。秋来白露时节,满园海棠果实累累,有白有黄,更多则似山楂初红,还有一种海棠的果实似野棠梨,一嘟噜一串的褐红果实如豆子。

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周王记载花红沙果--沙果子树:“一名花红,南北皆有。今中牟岗野中亦有之,人家园圃中亦多栽种。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而色深绿。又似急?子叶而大。开粉红花,似桃花瓣,微长不尖。结实似李而甚大。味甘,微酸。”其救饥方法:“摘取红熟果食之。嫩叶亦可煠熟,油盐调食。”花红的叶子能够食用,我们早已忘记,可周王记录了下来。但《救荒本草》有花红而无海棠。

伴随老口味的水果被遗忘、淘汰,昔日的平民街景也在迅速消失。十多年前的郑州街头,夏天有豫西洛宁人拉着架子车沿街叫卖黄杏、花红、嘎啦果;冬天河北邢台和大名一带人推着自行车,后边载两个大篓子卖红梨--煮冰糖水,消炎治咳嗽的红梨……这几年全绝迹了。去年夏天我在家门口的十字街头,一连几天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大小伙子,骑车载着两个大篓子卖青白皮羊角蜜和黑皮大面瓜,分明就是卖红梨之传人。白天,他哪里都不能停留;黄昏时分,超市门前人流如织、灯光明亮,小伙子歪仄着自行车,一个篓子偏沉着地,掏出手巾不停擦他的瓜,那坚毅不屈的脸庞,活脱是郑州德化街和北京王府井的一尊青铜雕塑。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赏花攻略:“却道海棠依旧” 从名人故居到“海棠花溪”别错过

海棠花源自古老的中国,为何李时珍却得出“棠自海外来”的结论?

故宫内海棠星罗棋布,颐和园白海棠来自极乐寺,明清人为何尤爱这种花

北京北海西府海棠进入盛花期,游客赏花千万不要错过最佳时机!

北京陶然亭公园海棠绽放 3000余株“花贵妃”斗艳迎宾

元大都遗址公园之海棠花溪 雨中别有一番风味

延庆八棱脆海棠:冰糖味的粉红色果子

趁夜色偷走7棵海棠 警沿着一路掉落花瓣抓到“采花贼”

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解语花”染粉红溪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