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抗战,绝不仅仅是在战场,读书人对图书的守护也筑起一道文化长城

2019-09-06 00:50 北京晚报 TF017

蜿蜒的长城是阻挡侵略者的一道屏障,读书人对图书的守护也筑起了一道文化长城。

王苗


《雪落北平》,王苗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和北京历史文化爱好者,北京丰富的历史蕴含和浓郁的文化色彩给我的写作提供了太多滋养。我早早就给自己定下了书写不同年代北京童年故事的宏愿,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落花深处》出版后备受好评,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在准备第二部作品的写作时,我把目光从《落花深处》的军阀混战时期转移到北平沦陷时期。

寻找灵感、积累素材的过程永远是痛并快乐着。描写抗战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汗牛充栋,如何找到一个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角度久久困扰着我。那段时间,我集中阅读了大量北平抗战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著作。在读邓云乡先生的《文化古城旧事》时,有一段是记录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邓先生详尽记录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恢弘、壮观、专业和北平学子对它强烈的向往和热爱。看着邓先生的文字,脑海中突然浮现了多年前去这座图书馆的场景。那时它正式的名称已经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还是一名北大中文系学生的我,跟着老师懵懵懂懂地去那里看一场珍稀古籍展。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它,顿时被典雅气派的大殿、华贵雍容的绿色琉璃瓦屋顶和秀美俊逸的汉白玉华表深深地震撼了。时至今日,走在图书馆古香古色的木地板和木楼梯上,那清脆又低沉的“哒哒”声仍清晰地在我耳边回响。

阅读大量史料和研究专著后,我对抗战的理解也愈发深入。抗战,绝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保卫国土,收复失地,更有对文化命脉的保护和对精神信念的坚守。侵略者绝不仅仅占领了北平这座城市,更对这座具有八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从文化上进行掠夺和摧毁,并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精神上进行麻痹和泯灭。他们意图用这种毁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方式让自己的侵占更加长久。北平沦陷期间,各大图书馆损失惨重,大量珍贵古籍和各类图书被侵略者抢走、焚烧。八年沦陷,北平几乎成为一座“死城”,与昔日书香弥漫、诗意悠长的文化古都可谓天壤之别。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抗战期间也元气大伤,图书馆主体跟随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南迁昆明,一度作为西南联大的图书馆存在。部分人员留守北平,在沦陷期间克服种种困难,仍旧坚持开馆,为苦闷压抑的北平青年提供了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依靠。如果说南迁人员带领珍贵图书千里辗转、延续文化的行动惊天动地,那留守的员工用勇气、坚持和信念在北平漆黑的夜里点亮一粒粒如豆灯火,烛照青年们的前行之路,更是可歌可泣。

看到这些材料,我内心像有一把火在熊熊燃烧。我请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朋友借出了仅在内部流通的“馆史”,详细阅读了那段历史。仿佛是宇宙大爆炸一样,之前阅读的零碎资料在那一刻全都神奇地主动聚拢而来,小说《雪落北平》的故事主干顿时成形了。这是一个北平知识分子家庭,孩子们的父亲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北平沦陷后,他作为留守人员,负责守护图书馆的安全。图书馆遭到了日本人的种种刁难,又面临经费匮乏、设施损坏、人手不够等困境,但父亲和同仁们仍不放弃,用清瘦的躯干支撑着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点点长大,他们懂得了保护图书、保护图书馆的意义,也用自己的行动和选择诠释着文化抗战的内涵……

在《雪落北平》中,我还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位郑叔叔。郑叔叔是父亲的挚友,同样是一位爱书的痴人。上海沦陷后,他坚守孤岛,散尽家财,买回了大量在战争中流散的珍贵古籍。明眼人一看即知,这位郑叔叔的原型无疑就是著名学者、作家、版本学家郑振铎先生。郑先生在抗战中保护和收集珍稀图书的举动值得大书特书,永远铭记。正是有了无数个郑先生这样了不起的爱书人,敌人的炮火再猛烈,也不能把我们的图书焚毁殆尽;侵略者的用心再险恶,我们的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也会绵绵不绝,永远传承下去。

在北平抗战史上,“长城抗战”是一段无比悲壮的历史。如果说蜿蜒的长城和坚固的城墙是阻挡侵略者的一道屏障,那读书人对图书的守护是不是也筑起了一道文化长城?于是我强烈地想在小说的开篇就写父亲带领孩子们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为了找到更多当时游览长城的细节,我费尽周折,终于查找到一位叫李慎言的读书人在1934年出版的《长城明陵游记》。当打开这本书的影印本时,我激动得大声惊叫。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门的李慎言竟然是我的同乡,而他在书中使用的肖像照就是他摄于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站在那座有着华美的绿色琉璃瓦屋顶的大殿前,静静地凝视着我,在那一瞬间,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无声的对话。

历史小说的写作,有了完整的故事骨架还远远不够,还要填充大量丰富而真实的细节,这样整部作品才是有血有肉、扎实丰满的。在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当时人们写作的文学作品,力图让自己精准地把握到跳动的社会脉搏。其中有一部作品是老作家蹇先艾先生的《古城儿女》。这部作品讲述了北平沦陷后,几位年轻人的迷茫、惶惑和追求。小说中,两位年轻人去北海公园划船以排遣心中的苦闷,菡萏飘香中,一位年轻人说:“你看金鳌玉蝀桥旁的北平图书馆,是多么伟大!”读到这句话时,我泪流满面。

(原标题:雪落北平 文化常在)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日军“毒”害北平曾开千家鸦片店,将天坛神乐署设为细菌战基地

毛泽东的香山岁月,在这里发生了改变中国的多件大事

北平和平解放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

1949年,如何消除了原军统特务潜伏组织对北平市的巨大危害?

1949年接管北平后,人民政府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改造妓女”?

70年前今天,解放军举行进入北平入城式,留下这些珍贵老照片!

多角度看解放军入北平: 永定门、西直门两路进入,此举大有意味

首博展出《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画展 纪念这位“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老影像里的北平真美 这种美你们谁见过?

北京腊八怎么过?看看北平人都吃啥小吃

主要看气质是个什么梗 看北平人怎么说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