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探幽旧址:沈家本故居,枕碧楼里论法制

2019-04-12 16:51 北京晚报 TF022

在北京这样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中,众多风流人物纷纷登场,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印记。法学先贤沈家本在金井胡同1号院完成了《枕碧楼偶存稿》、《枕碧楼丛书》等著作。而枕碧楼则见证了沈家本主持修律的十年艰难历程,也见证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在面临国家重重忧患中的夙兴夜寐……

 

宣武门外金井胡同1号:沈家本故居

枕碧楼里论法制

在西城区宣武门外,有一条南北向的老胡同,它南接达智桥胡同西口,北到上斜街。金井胡同的得名,据说是源于胡同里的一口井,这口井可不一般,名叫“金井”,于是胡同便依此取名为金井胡同,并沿用至今。离胡同的把口处不远的便是这口金井,也就是在今天沈家本故居所在的胡同1号院门前。

沈家本何许人?对于国内每位法学生,这个名字蕴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是首任修律大臣,修旧律立新法,在中国法律史上承前启后,开风气之先;他是首任大理院正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他是培养了上千名社会急需法政人才的中国第一所法学教育机构京师法律学堂的管理大臣,即今天的校长;他是中国首个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的首任会长;他是“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中国近代法学奠基人”“依法治国理念首倡者”……

沈家本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住进金井胡同1号院的。这一年,沈家本荣任刑部大员,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下了金井胡同里破落的吴兴会馆作为自己的宅院。这是一个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的三进院落,有高大宽敞的大门,门前设垂花踏步,对面设影壁,门的两侧连接有门房二间和倒座南房六间。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宽敞实用。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二层小楼,上面的匾额书写着“枕碧楼”三个字,这里是沈家本的藏书楼枕碧楼了。楼下是3间半正房,作为客厅之用。楼上4间是沈家本的书房,里面藏有他毕生收集的5万余卷图书。他晚年的多部著作如《枕碧楼偶存稿》《枕碧楼丛书》等都是在这里写成的。枕碧楼见证了沈家本主持修律的十年艰难历程,也见证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在面临国家重重忧患中的夙兴夜寐。

在枕碧楼一层,从左手起的厢房逛起。进门正中是尊沈家本半身雕像,雕像背后的墙面印满沈家本的法治名言与著述封面,将“修律大臣沈家本”几个大字围在中央。现在参观的枕碧楼已经修葺一新,里面陈列着沈家本生前用过的印章、砚台等珍贵文物,其中有著名的晚清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的奏折。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沈家本在此楼中读书、写作,与当时社会贤达一同畅论法制的场景。

登上二层的展室,滚动的电子屏幕上,可以看到张居正、曾国藩、沈家本等明清以及近代历史上和法律相关人物的简介。在这里,整个院落尽收眼底,后院中那棵硕大的皂角树也仿佛近在咫尺。老北京四合院中一般都会种有石榴树、枣树,而沈家本的宅院里却与众不同地种了一棵皂角树。这棵皂角树是沈家本亲手栽下的,迄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树龄,树干要两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

望着历经风霜的皂角树,坐于修葺一新的故居内,阅览一行行简要概括的文字和一张张时有模糊的旧照,那个在云谲波诡中竭尽一生所能、倾尽一身热血,为救国救时力推法制改革的老人的背影,似在面前。1913年春,沈家本在病榻上作诗感叹“可怜破碎旧山河,对此茫茫百感多。”“处仲壮心还未已,铁如意击唾壶歌。”这年端午,73岁的沈家本在枕碧楼去世。

 

来源:北京晚报 胡德成

分享到

陆宗舆故居变身“缘庆书苑” 从8月16日起免费向居民开放

寻访老宅:现在挂着“丛良弼故居”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创始人故居迎众多北京市民到场,为此事

人民大会堂、吴晗故居、北大燕南园……北京首批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名人故居两大展览举办,14位名人邀您跨时空“对话”

周末跟我GO:北京有哪些名人故居?诉说年代故事见证城市变迁

探幽旧址: 蔡元培故居,“五四运动”在此策

探幽旧址:茅盾故居,小院朴素别有韵

探幽旧址:李大钊故居,一副对联写一生

探幽旧址:老舍故居,“丹柿小院”怀斯人

探幽旧址: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古巷深处访画笺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