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比邻“红军堂”老人在这里讲起红军故事

2016-09-09 13:43 网络 TF006

2016年9月9日讯,马有益住在广西兴安县界首镇的老街上,与自家一箭之遥有个地方叫三官堂,是镇上供奉天、地、水三官的老祠堂。解放以后,这座建筑有了新的名字“红军堂”。作为这座红色旅游景点的编外讲解员,马有益讲起红军故事总能吸引游客驻足,原因很简单,马有益见过红军。

34_调整大小

三官堂如今也叫红军堂,当年的指挥部就设在这座祠堂。

36_调整大小

没事老人就喜欢来红军堂溜达,给游客讲讲当年红军的故事。

38_调整大小

儿孙如今都各有自己的事业,马有益每天吃饭、遛鸟,当年红军的艰苦和牺牲换来了如今的好日子,老人感慨道。

35_调整大小

这里曾经被国民党飞机扔的炸弹炸掉一块,老人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再熟悉不过。

37_调整大小

马有益还住在老街的老房子里,离红军堂不足百米。

39_调整大小

今年91岁高龄的马有益坚持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老人的身影与老街共同讲述着中国近百年的历史。

今年已经91岁高寿的马有益亲眼见过红军来到镇子,并且清楚记得红军来了打土豪后将缴获的生猪简单加工后分给当地的穷苦百姓吃,对于那时候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的当地老百姓来说,如同提前过年。

站在界首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三官堂”外,用手抚摸着被炸弹震得有些剥落的墙壁,如果不是街边飘来袅袅的“凤凰传奇”,以及中国移动贴在门板上的硕大广告,古风如昨的古镇一时会让人有种穿越感。

界首镇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湘江西岸,1934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场之一的光华铺阻击战就发生于此。当时,成为战役指挥所,三官堂也因此得名“红军堂”。

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上,湘江战役是关系当时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最后一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中央红军此役也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痛定思痛后,遵义会议在不久后召开。

一般来说,兵荒马乱的时候,部队纪律也无从谈起,不过让马有益印象深刻的事除了吃肉外,红军在战斗间隙还有功夫帮着老百姓挑水扫地,料理家务,让他原本悬着的心彻底放到肚子里。另外,马有益还看到好多红军战士没有鞋,而是用布条绑着脚,趁夜渡河。要知道广西北部11月的河水也是冰冷刺骨的。马有益说,自己曾有过把鞋脱给红军的想法,可惜自己也只有一双。这一犹豫,他遗憾了一辈子。

“我知道的好些东西都是书本上没有的,你单靠书本的内容讲的不生动。”对此,老人唠叨了好几遍。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安旭东 摄影报道

分享到

西施、夏姬等四位传奇女,背后一部春秋史,女作家柳岸为之作传

读懂董每戡:拥有波澜壮阔一生的他,或许最心仪自己“诗人”的称号

东山京白梨、龙泉雾白杏、陇驾庄盖柿......它们竟都曾是皇家贡果?

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男女同游、喝咖啡、拍照片,清末万牲园里,品新潮生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千古传诵,因何被称神来之笔?背后有个故事

“关羽”戏里戏外有不同,“过五关、斩六将”非史实,实际被曹操送走

长城一般自西而东,石塘路却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因为啥?

意外开启的中国近代外交史,通过散文记下晚清时节点滴

曾“跟任何人都不能说”,时隔60年揭秘“北京九所”,大量细节披露

1941年,他断然拒绝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要求,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