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般自西而东,石塘路却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因为啥?
蓟镇石塘路,系明代边关,与西协四路中的墙子路、曹家路、古北口比,距京城最近,管辖范围绵长,东自陈家峪,西至现属怀柔境内的河防口,担负着“二十三个关寨,一百五十五里边城”的防御。
作者:高文瑞
一般来说,长城自西而东横亘山巅。而石塘路的长城则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只因这里群山巍峨,地形复杂,建有多个城堡,设有多个关口,其中黄崖口关与鹿皮关口最为著名。石塘路的指挥中心设在石塘岭,把守住这一重要区域。
鹿皮关 文中照片均为高文瑞摄影
此外,这里还是抗日英雄白乙化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建有白乙化纪念馆。于是,在7月7日,我前去石塘路一带,既为纪念英烈,也为访古。
黄崖口尚有城堡
在史料记载中,黄崖口关口通畅,能走大队人马。《日下旧闻考》记:“黄崖口关,正关通单骑,冲,鲇鱼石墩空,通单骑,余通步。”长城各关口中,有名称的墩台并不多见,能走骑兵的道路显然重要,因此,在黄崖口处建有城堡。光绪时期的《密云县志》记:“黄崖口,通步,县北六十里,在营城岭口西,有堡。”现在把黄崖口称为黄峪口。关口内相距二三百米是西湾子城堡,因在河湾西侧而取名西湾子。
密云西湾子是个行政村,下辖石炮沟、迎城岭、西湾子、鲇鱼沟、高家岭、东湾子六个自然村,共447户,约766口人。若按自然村算,西湾子村74户,139口人。西湾子城堡在一座小山上,有河绕流城下,光绪《顺天府志》中称为“蛇鱼川”,名称沿用至今。沿蛇鱼川河前方不远处是黄峪关口。关口狭窄处,两边各建一敌楼,卡住通道,实为易守难攻之地。
此地在明代属石塘路管辖,处于石塘岭北部,山势复杂,地形险要,关口众多,重点布防,城堡密集。清《畿辅通志》更为明确地记述了周边的城堡关口:石塘岭关“西北为黄崖口,有堡。其东为高家庄,又东为石佛、冯家峪皆有堡,又东为白马关”。
在西湾子村处沿着陡坡登上小山,猛地抬头,透过树木,看到一座高五六米的城墙矗立在前,巨大的毛石层层垒砌,下面露出四五层条石。在坡下仰望,更显威武森严。这是城堡南墙,常年雨水冲刷,一处墙脚已经坍塌,露出墙心的碎石。南门处立有长城文保碑:西湾子城堡。城门已无,拐角处的条石形状特殊,能觉出是为城门錾制。
西湾子城堡建于坡地,随山就势,形状并不规则,西北角呈弧状。坡度陡,内墙矮,可以登上南墙寻看。东西两面随山势而上,保存着三五米高矮不等的墙体。北墙上灌木丛生,有一处踩成坡状,可以登上。连接毛石的白灰粘在墙上,虽经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坚固异常。
西湾子城堡的位置利于军事防守,生活却多有不便,所以村民在坡下平缓之地居住,与城堡隔河相望。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堡也有多处被拆毁。上世纪70年代在城堡办过小学,还办过中学,因城墙有围墙作用,才没被全部拆毁。
西湾子城堡南城墙
抗日英雄曾在这里战斗
西湾子城堡外的山坡上种有板栗。这里地处燕山山脉,气候、水质、土壤适合板栗生长,栗子也久负盛名,古时即有栗树。明代戍边将士虽有朝廷发放的口粮,但地处深山老林,遇到洪水暴涨,或有运送不便,就可以用栗子充饥。漫山的树木中,唯有栗子可以饱腹。
栗树适应能力很强,山区平原都可生长。印象中栗树多长在山区,《诗经·小雅·四月》里有句“山有佳卉,侯栗侯梅”,意思是:山上有上好的花卉,又有栗树又有梅树。可见,在遥远的古代,栗树就种植于山上,并为文人雅士吟咏。
这里也是抗日英雄白乙化战斗过的地方。白乙化是辽宁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经校方同意,他保留学籍回家乡抗日。1932年5月,白乙化在家乡组建抗日义勇军。由于他好穿白衣,指挥作战灵活机动,人称“小白龙”。1939年,白乙化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当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1941年,白乙化在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白乙化牺牲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了《告全军同志书》,对白乙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牺牲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损失了一个有丰富军事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个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个曾为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英雄。”1984年,密云县政府重建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萧克将军手书“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白乙化也是个知识分子。1933年,他组建的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32军骗入冷口缴械,他含愤回到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5年,他获得中国大学学士学位。目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收藏有白乙化的《备忘录》手稿。手稿记录了白乙化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点滴感悟与收获,不仅是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即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发展历程的见证,而且是执行冀热察挺进军“发展平北”战略的重要物证。1990年,该手稿由原晋察冀军区第10团政委吴涛的夫人耿真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12年,手稿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我在十几年前曾编发过纪念白乙化的文章,还曾带着那期杂志去拜访漫画家李滨声先生。李先生翻看到那篇文章时说,他与白乙化是北平中国大学的校友,并翻找出一张老照片。李先生记得白乙化蓄着络腮胡须,身材高大魁梧,真是一员猛将。以前受条件限制,留下的照片极少,老照片尤为珍贵。
白乙化烈士像
石塘岭处有“鹦鹉崖”
从西湾子城堡向南,有石塘路城堡,但城堡已于1958年修密云水库时拆除。这个城堡曾经辉煌过,其建造于明初洪武年间,万历年间再度增修,开有四门,在路城中较为特殊。北门石匾额“石塘岭”,南门石匾额“石塘路”。作为屯兵的营城,石塘路城堡有参将率军驻扎。
石塘路城堡旁有石塘路村,村里现有约两百多户,五六百人。村里老人说,当年城墙下面是条石,中间是毛石,上面外包二三米高的砖。日本鬼子侵略时,西城门被炸坏了。城里城外有十几座寺庙:如城隍庙、关帝庙、药王庙、圣人祠等,城外还有校军场、演武厅等。
石塘路城堡西面5里是山口,白河自此涌入,秋冬季少水,成为通向山外的通道,可以通过大队人马,永乐年间建起石塘岭关。《四镇三关志》做了描述:“石塘岭关,永乐年建,正关,河口宽浸,通众骑,极冲,迤东石门墩,大河口。”明初两代皇帝先后下令在此修建关口,可见其位置的重要性。石塘岭关口两侧悬崖峭壁,危岩峻险,山崖岩石断面处颇似鹿皮斑纹,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又形象地称为鹿皮关,现有鹿皮关长城碑立于关口崖上。
鹿皮关古时就是交通要道,关口内有一骠骑堡,后来改称马营城堡。《昌平山水记》对这一带做了描述:“白马关西南四十里为石塘岭,其西北有骠骑堡,有水关,白河从堡西北塞外来,经石塘岭,下密云县,其东北有石佛堡。”清《畿辅通志》记:“石塘岭关在密云县北五十里,有城,周二里有奇,旧设参将驻守。本朝改设都司佥书。其西北为黄崖口,有堡。”做过文物所长的专家祝自祥说:“石塘岭关就是鹿皮关。”
石塘岭城堡当年的选址定然是精心挑选,西面接应马营城堡把守鹿皮关,东北面支援石佛城堡看护白马古道,形成防御纵深。如此重要的城堡,至清代作用渐失,级别逐年降低,光绪《密云县志》记:“国初都司驻之。乾隆五年改置守备。道光二十三年置把总戍之。”民国《密云县志》补记:“把总裁,城废。”
石塘岭处有崖,如鸟形,旧称“鹦鹉崖”,在当地是一奇景,其位置正是现今的黑龙潭。潭水之上,山石突出,似只巨鸟,细辨形状,尖喙面人,有如鹦鹉,喜望游客。明人《四镇三关志》作者刘效祖曾有《石塘岭鹦鹉诗》:“原是关西鸟,似因塞北看。千年留胜迹,万里恣飞翰。影落金塘静,光生玉壁寒。从军有陇客,只恐报书难。”《方舆纪要》记:“自汤河上稍正南行,顺白河至石塘岭,可二百里。山恶水深,称为天险。”古时山恶水深,如今天险变为美景,黑龙潭成为景区。
沿着这古时的石塘路一路走来,几处城堡发生过多少故事,难以说尽。相较于山水的美丽,这些残存的古堡,更具有历史的气息。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