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意外开启的中国近代外交史,通过散文记下晚清时节点滴

2020-07-10 13:27 北京晚报 TF024

晚清时局风云莫测,在新旧交替之时,总有些人和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晚清史学者姜鸣总是能从一些故事中找寻出反映大时局的局部之美。姜鸣的最新作品《却将谈笑洗苍凉: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编》,是延续前两部《天公不语对枯棋》和《秋风宝剑孤臣泪》之后的第三部晚清历史散文,共收入十三篇文章。

作者:夏凡


《却将谈笑洗苍凉:
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编》
姜鸣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中写到晚清历史中不大不小却长期不为众人所重视的事件,例如“马嘉理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清政府遭遇到的外交失败;一颗彗星如何震动朝野,又如何反映出了当时的人与天的关系;一场清代的金融风暴如何让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倾家荡产;清廷中“清流”代表张佩纶在官场内斗中的沉浮过往等等,大历史注意不到的细节,姜鸣将其写进了书中。

在全书十三篇文章中,首篇“从户宋河畔到伦敦——马嘉理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全书篇幅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篇。这篇并非是安坐在家中翻找资料写出的,姜鸣曾顺路探访过马嘉理被害处,将史料与个人感受的结合,不仅将分析整理出来,还将见闻写进了分析中。

1875年,英国探路队为了打通缅甸通往中国的商路,由缅甸进入我国云南省,当时英国驻华使馆派翻译马嘉理南下接应探路队入华。在云南边境被当地的克钦百姓所杀,而在马嘉理被杀后,清廷方面因各种消息的延误和错误的传递,让英国单方面认为马嘉理被杀案背后有清廷官方的插手,一下成为外交事件。而在马嘉理被杀后,清政府对于在云南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云南地方官也没有任何通报。清政府并不清楚什么叫国际关系,什么叫外交事务,对一名外交官员被杀并没有重视。马嘉理被杀半个月后,清政府总理衙门收到英国使馆发来的照会,才知道一名英国官员死在了中国。

马嘉理遇害之前,中英之间已经爆发了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已经发现清政府是只纸老虎,纷纷撕开脸面,掠夺中国资源。此次通商队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一条独属于英国的内陆商道,串联起印度、缅甸和中国。英国驻华使馆最初提出的六项要求,除了第一条希望组织中英联合调查组前往云南腾越调查此案外,其余的五项要求均超出了此事件的范围。他们希望凭借此事汲取更多的中英贸易利益和优惠,甚至在当时发给英国首相的电报中,出现了是否要发动对华战争的提议。

英国方面一直认为清政府云南省官方策划了捕杀行动,认为当时的腾越副总兵李珍国有重大嫌疑,清廷总理衙门此后革职查办了很多人,甚至李鸿章都认为属理云贵总督岑毓英有重大嫌疑。在调查中也出现了很多疑问,最后此事竟成了一部“罗生门”,犯人供词互相矛盾,众多疑问并没有解决。当时清政府主调查官员急于把责任按到李珍国身上,希望此案快速了结。这似乎是当时朝内的一致想法,查不出真相,希望靠糊弄瞒骗过英国人,然而英国人可没有众人想的那么好糊弄。李鸿章私底下说道:“大家皆思糊弄鬼子,要知鬼比人更伶俐耶。”

中英之间对此事已经难有共识,此后问题皆在谈判桌上进行。在英国驻华大使威妥玛一再施压下,清政府迫于无奈,由李鸿章为代表与英国代表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英国因此获得了商业上的利益和治外法权,尤其是领事裁判权被大幅增加了。威妥玛对马嘉理案当事人的处理,并不在乎简单的惩处,而是将其扩大为强调清政府无法保护进入中国内地的英国人的安全,借此争取到很多与本案无关的权益和机会。

郭嵩焘在此案前,就以独特的眼光和胆大的语言引人侧目,他曾批评清廷官员面对外事,“一味怕,一味诈,一味蛮,一味蠢”“不能知其情,而欲以刚相胜,以急撄其怒,其祸速而大”。可见在外事方面郭嵩焘并不像清廷众多官员那样傲慢轻视,在处理问题上有他的一套想法。所以清廷特遣郭嵩焘代表清廷赴英国道歉,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官第一次正式向邦交国元首递交国书。国书内写的有点不伦不类,语气更像是战败国道歉,内容把前前后后各种参与此事的人物名字都写了上去,最后还不忘夸奖英国驻华大使威妥玛,处处尽显清政府的无奈和软弱。因为此次赴英致歉,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体系下的国家关系。郭嵩焘在英国的住所——伦敦波特兰大街45号,后来搬迁到49号,这个地方成为中国近代建立的第一个驻外使馆,至今中国驻英大使馆依旧在这个位置。此案件在国际影响深远。

派出公使,相当于清政府放弃了“天朝上国”的地位,承认中国与英国为平等,可以说是中国在国际上转向现代国家形式的重大标志之一。清政府的这次道歉,让它从至高无上东方君主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严重打击了清朝的主权。

姜鸣谈论历史的角度既有重大影响也颇有趣味,从他书中的选题来看,就可以窥见他对于自己研究历史的态度,从彗星对清朝政局的影响到金融危机引发的胡雪岩破产,从张佩纶的官场运势再到他的婚姻和子女,再到李鸿章终身喜爱的滋补品保卫尔牛肉汁,题材刁钻,但细读起来都有一番内在道理和逻辑。书中很多配图都有作者姜鸣的身影,姜鸣不光善于利用信件、札记等资料还原历史,还多次实地勘查,用双眼见证历史的变迁,从现场回到历史,再由文字将读者带回到现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4

分享到

西施、夏姬等四位传奇女,背后一部春秋史,女作家柳岸为之作传

读懂董每戡:拥有波澜壮阔一生的他,或许最心仪自己“诗人”的称号

东山京白梨、龙泉雾白杏、陇驾庄盖柿......它们竟都曾是皇家贡果?

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男女同游、喝咖啡、拍照片,清末万牲园里,品新潮生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千古传诵,因何被称神来之笔?背后有个故事

“关羽”戏里戏外有不同,“过五关、斩六将”非史实,实际被曹操送走

长城一般自西而东,石塘路却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因为啥?

曾“跟任何人都不能说”,时隔60年揭秘“北京九所”,大量细节披露

1941年,他断然拒绝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要求,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