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他断然拒绝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要求,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
在彭俐所著《千年一遇马师曾》的新书发布会上,罗家英先生高度评价家父马师曾是他最钦佩的粤剧老前辈,可见父亲在老一辈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此时推出这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父亲在表演艺术方面有什么特点,在创作剧本及唱词方面有什么特色,特别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来龙去脉。
作者:马鼎盛
1941年“黑色圣诞节”,香港总督向日寇投降,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上门逼父亲登台演出,为日寇占领香港作贺。父亲断然拒绝,带领全家老小十余口冒险偷渡澳门,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继续投身抗日演出活动。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近八十年来不断被人们传颂着。有时候我在想,作为一个粤剧艺人,即使父亲不愿意为日寇歌舞升平,也可以像梅兰芳、齐白石那样闭门谢客,不必偷渡澳门,再远逃广州湾(湛江),却还是躲不过禾久田的跟踪。后来,我重温他强烈爱国情怀从燃烧到迸发的十年历程,发现他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三省,正在美国演出的父亲闻讯后立刻电汇两千美元回国,捐赠给在前线英勇杀敌的东北义勇军。当时美国政府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的薪饷是每天一美元,可见两千美金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全面侵华,父亲在演艺界带头给抗日部队捐款,并持续编写、演出抗日爱国粤剧《爱国是侬夫》《汉奸的结果》《洪承畴》《还我汉江山》《最后胜利》。1938年6月,日寇轰炸父亲的家乡广州,致数千人伤亡,广东省发起纪念“八一三”抗日救亡献金运动,父亲带着他的“太平剧团”到广州捐赠两万港元,其中一万港元是他的个人捐款。广州沦陷后,日寇的气焰日渐嚣张,其驻香港领事馆迫使港英当局禁止父亲演出抗日爱国粤剧,“太平剧团”因上演《汉奸的结果》而遭到停演处分。1941年日寇袭击香港前夕,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利诱父亲到广州为汪伪政权演出,遭到他的拒绝。
父亲并非政治人物,也无党无派,但他十年如一日地参加抗日爱国运动,渐成粤剧界抗日的领军人物。1941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被日寇侵占,大部分主要城市及工商业中心沦丧敌手,国破家亡的危机令父亲悲愤欲绝,身为一个艺人,他既无权也无力,只有学习屈原、文天祥、史可法等先贤,只要一息尚存,就坚持编写、演出抗日爱国粤剧,毁家纾难,带领粤剧团到抗战大后方继续奋斗。同时他致信香港粤剧界的同仁,希望大家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为日寇歌舞升平,要设法逃出虎口。后来,父亲的老友薛觉先也离开日寇铁蹄下的香港,到抗战大后方演出。
吴镝/摄 图文无关
当年父亲痛别香港,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并不是说走就走的。他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幼女娇妻,还一直供养着三个弟弟的学业及其子侄辈的生计。在粤港两地拖家带口渡海偷越日寇封锁线,是事关性命的紧要关头。至于放弃在香港呕心沥血经营的粤剧基地,拜别千千万万粤剧观众和高朋满座的大戏院,走向穷困偏僻的广西边陲,所造成经济损失和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涯,年逾不惑的父亲早在南洋学艺的青年时代就已深知;而在空前大战乱中跋涉几千里,重组一个粤剧团并在异乡开辟市场,也必然是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但是“时穷节乃见”,父亲虽然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坚信中华民族不会被日寇击垮,粤剧人有责任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族觉醒,号召全民齐心协力打败侵略者。如此,在当时五亿中国人“发出最后的吼声”中,有父亲苍劲有力的唱词:“望人地咪侵犯都应该决心共倨(他)相争,誓死我地难以被他侵!”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