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重回严格管理状态,老人有些不适应,还好院方有“高招”
放宽探视条件还没几天,因为疫情突然的反复,北京的养老机构又重新回到严格封闭管理状态。
对于这种转变,有的老人一开始不太适应,但在院方和家属的开导下,老人们逐渐开始平复心情,配合管理规定。
工作人员在给老人们录制课程。
首开寸草望京养老院
孩子突然来不了 老人有些不适应
“我在这吃得好,睡得也好,都挺好的,你放心吧!”上午9时,首开寸草望京养老院内,护理员拿着手机,年过90岁的朱奶奶正在跟女儿视频通话。听到老母亲说昨天一天走了“三百米”,女儿一边夸着“真棒”,一边嘱咐母亲还是要多休息。
新发地市场出现疫情当天,养老院就接到了上级部门指示,要控制来院探视人员的人数和频次。到了上周二,北京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调至二级,养老院完全回归了几个月前的严格封闭管理状态,不允许任何家属入院探视。
“有家属原本预约要来养老院探视老人,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改成视频见面了。”养老院院长骆欣表示,对于再一次的严格封闭管理,大多数老人表示理解,但也有少数老人不太适应。
“院里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每次我们问啥都说好,都说没问题。可前两天,我们护理员路过奶奶房间,听见她在那叹气。”护理员上前聊了聊,才发现奶奶是因为家人没法来看她而难过。了解到这种情况,骆欣一方面联系家属和老人进行了视频,缓解一下老人情绪,另一方面也给老人做起了心理按摩,“我说咱们大北京都在共同抗疫,您让家里人别过来,也是给抗疫做贡献呀!”老人听着听着,最后还握起拳头来了一句“北京加油”。看到奶奶重新焕发了活力,骆欣和护理员也松了一口气。
不允许家属到院探视,对于一些新入住的老人也是一次考验。在学院路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80岁的汪爷爷是一个月前刚刚入住的“新住户”。院长孙娟介绍,虽然当时民政部门对新入住政策有所放宽,但老人办理入住的流程还是十分严格,“需要做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后再住进单间隔离一段时间,才能正式收住到生活区。”
汪爷爷在这里刚住了一个多月,6月9日,北京市民政局发了一则通知,取消了对探视人员的人数和频次限制,这也意味着汪爷爷的家人可以经常来看他了。可通知下发还没几天,养老院就重新回到了严格封闭管理状态。
“老人刚住没多久,还在逐步适应环境中,家人的陪伴其实能帮助他更好地度过适应期。”但因为现在家人来不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必须更关注爷爷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多陪他聊聊天。
在跟家人视频。
虽然平时可以通过视频跟家人见面,但在前两天,汪爷爷对家人的思念还是迎来了一个“小爆发”,情绪突然很低落,吃饭没胃口,跟照护师说想回家。
孙娟和照护师合计了一下,想到用老人的兴趣进行疏导。“平时爷爷爱下五子棋,我就派我们员工里一个五子棋高手跟他对下。”老人性格像小孩,玩着玩着,慢慢就忘了刚才想家的事情,情绪也回归稳定。
优护万家
日常生活过得好 食品安全很重要
在疫情好转的那段时间,优护万家的照护师们常常会推着老人到“后花园”透透气。院方也会提前通知家属,让他们到花园的栅栏墙外跟老人见个面,打打招呼。但最近因为疫情走向还不确定,这项“远程探视”只能暂时搁置。
为了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孙娟和同事也在积极给老人们策划活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机构里组织了一场晚会,由工作人员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原本我们还邀请了部分家属来参加,现在来不了,我们就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家属们参与了进来。”
在首开寸草望京养老院,骆欣也给全体员工做了动员,一是要组织好院内活动,让老人生活得更有乐趣,二是要保障好老人的日常生活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
申师傅是养老院的厨房负责人,同时也承担着与食材供货商联系进货的工作。“前几天我就跟老人们说了,我们的肉和菜都是从岳各庄批发市场进的,都经过了检疫,让老人放心。”一个月前,供货商的车都是开到养老院里的空地上卸货,但在养老院严格封闭管理后,车只能停在院外,申师傅和同事也都要全副武装,穿好防护服和手套再去拿货。供货用的包装箱,也要先消毒再送进养老院。
除了保证食材安全,厨房环境的消杀工作也是一大重点。申师傅表示,目前厨房没有卫生死角,每天要消毒两遍,所有餐具用具也要先放进高温消毒柜后才能使用。
严格封闭管理期间,按照规定,与老人接触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外出。骆欣表示,一些员工为此也克服了自身困难。“就拿申师傅来说,前段时间他在老家的岳母心脏出了问题,本来都跟我说请假回家看看,结果还没来得及,员工就不许外出了。”这两天,申师傅的岳母到医院做了心脏支架,好在过程比较顺利,申师傅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一些。他表示,等疫情再次好转,养老院管控政策放松一些之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回老家看看家人。
养老驿站
微信群重新活跃
线上服务不会断
除了养老院,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驿站也同样受到了疫情影响。张梅是顺义四个社区养老驿站的统一负责人,这几家驿站刚刚在6月1日重新开门,还没满两个星期,又不得不暂停营业。
“这次停业确实比较突然。”张梅表示,她在6月13日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马上就把驿站关了,都没来得及和老人说明情况。在那之后的好几天,张梅接到了不少老人打来的电话,询问关门原因。“我们就和老人耐心解释,虽然顺义区并不是最危险的地区,但驿站开门还是会有风险,我们要以大局为重。”
驿站原本在这周策划了一个端午节活动,老人们来现场制作香囊,做好后送给社区一线的值勤人员。但因为驿站的关门,制作材料也来不及提前分发给老人,这项活动也只能取消。还有几位老人,在驿站关门之前曾把理疗设备借到家里使用。张梅表示,已经借出的设备,老人这段时间仍然可以继续用,不收费。
驿站何时能再次开门,张梅心里也没有谱,目前她能做的,就是争取在驿站关门期间继续为老人提供一些服务。“上一次关门,我们就做过一些线下转线上的尝试,这次再接着做算是有经验了。”
张梅表示,每个驿站都会跟附近的居民共同建一个微信聊天群。在驿站正常营业期间,群里说话的人并不多。但驿站因为疫情关门后,微信群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为了丰富老人的居家生活,张梅和工作人员会提前录好一些课程视频,发到群里供老人们学习观看。“这星期因为比较匆忙,放的都是以前播过的课程。我们现在已经在加紧录制新课,下一周就会跟老人见面。”
新课当中,除了有国画、书法等鉴赏课,还有带领大家一起运动的健身操课,“做操本来就是开门期间每天的固定项目,既然老人们现在出不来,我们希望他们在家也能跟着动一动。”
随着这几天微信群越来越活跃,张梅发现,有个别老人总会把一些谣言消息转到微信群里。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张梅会赶紧给发消息的老人私下辟谣,让他们不要再继续传未经证实的信息。
“老人年纪都比较大,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我们年轻人就得承担传播正确信息的任务。”现在,张梅和同事会尽量抢在老人之前,发一些官方媒体的消息和文章,“老人看我们已经发了,他就不会再发小道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