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基因编辑婴儿”案一审宣判,用法律守好伦理之门

2019-12-30 15:56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17

“基因编辑婴儿”案12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分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为何招致舆论痛批和司法介入?

“有悖伦理”是最大的质疑点。一则,项目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本身并不难,但充满不确定性,修改基因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谜团重重。而“脱靶”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如此情况下,贸然试验风险极大。

更重要的是,已经有相当成熟的阻断疗法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如此情况下“挥动基因剪刀”的必要性并不充足。而法院也审理查明,贺建奎等人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二则,只能用即将销毁的人类胚胎做短期试验是学界公约,贺建奎的做法相当于打破了“禁区”、践踏了规则。

“基因编辑婴儿”事发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并于2019年1月公布调查结果。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广东省对涉事单位和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和问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已将相关涉案人员列入人类生殖技术违法违规人员“黑名单”,终身禁止其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工作。

科技主管部门已对涉案人员作出终身禁止其申请我国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终身禁止其申请财政资金支持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等行政处理。科技主管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别责成涉事单位完善科研和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等。

重拳出击、辞严法肃,表明了一种态度:科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探索,更影响着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争议极大的基因编辑领域,其“改造人类”的可能性、想象性,或许让某些人兴奋,但对大众来说更多的是忧虑。

一直以来,缓解这种忧虑的关键就是科学伦理。这起事件则印证了霍金的“超级人类”预言——“法律能禁止人类编辑基因,但人性无法抵挡诱惑。”

可见,技术是中性的,但人心是善变的。仅以伦理不足以限制人,关键要善用法律。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基因编辑在人体的试验,我国也有相关规定。但从这一案例看,现行法律法规尚有需要完善之处,科学伦理的监管、审查机制也有不少漏洞。

如今,三位被告获刑,但这记警钟还在震响,需要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以此为鉴、补齐短板,全力捍卫科技向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晁星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基因编辑婴儿”案一审宣判,科研幌子难掩非法行医事实

“基因编辑婴儿”案一审宣判,贺建奎等三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调查结果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贺建奎现身,国家卫健委与科技部回应此事

“基因编辑婴儿”父母是否足够知情?就业婚恋可能面临法律问题

科技部将严肃处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至今无人能联系到贺建奎

1997年电影《千钧一发》 似乎隐约预测了基因编辑的未来?

基因编辑婴儿竟“无人审查” 违反科学伦理的行为该如何处置成疑

和美医院:从未参与“基因编辑婴儿” 审查申请书签名涉嫌伪造

世界首例艾滋免疫婴儿中国诞生 贺建奎:基因编辑类似疫苗预防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最新进展,官方启动伦理调查“潘多拉魔盒”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

北京市民对人口普查有疑惑可用多种方式解决,上微信公众号打电话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