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工作却成志愿服务?爱丁堡大学留学生告赢中国橄榄球协会
张某在中国橄榄球协会工作近1年,却成了“志愿服务”,输了劳动仲裁的她,提起诉讼,继续为自己讨公道,结果如何呢?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该案一审判决:海淀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同时判令橄榄球协会支付工资。
资料图 王金辉 制图
1993年出生的张某,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自2015年9月就读于爱丁堡大学运动政策、管理与国际发展专业,后获硕士学位。张某说,经人介绍,入职中国橄榄球协会,担任外事管理兼秘书处秘书,负责外事管理和翻译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其在职期间,接受中国橄榄球协会代理秘书长刘某管理,主要通过微信沟通安排工作。刘某曾与张某口头约定月工资标准为17500元,但从未支付。张某每周一至周五工作,上午9时工作至下午5时,无需打卡,但需要按时到岗。
中国橄榄球协会辩称,张某并非协会员工,双方是志愿服务关系。协会代理人表示,协会在2017年11月之前并无用工主体资格,也未与张某约定过工资待遇或劳务费。
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张某提交了多份证据,如加盖中国橄榄球协会公章的证明信,证明自己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中国橄榄球协会工作,负责外事工作,以及相关的工作记录。
此外,还有与刘某的微信对话记录。
张:悄悄问一下,过年我能回家吗?还是要在萨摩亚比赛?
刘:你回家吧。
……
刘:以后九点上班,到不了要请假。
张:好的。
……
张:我今天不太舒服,能请假回家休息一下吗?
刘:好。
……
对此,中国橄榄球协会表示,该单位请假不需要请示。而且,协会也不认可张某自行制作打印的工作记录的真实性,并表示从未给张某出具过证明信。协会还坚称,张某与该协会只是志愿服务关系,仅对外宣称是秘书处秘书或协会工作人员,协会并无考勤、制度等对张某进行约束。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张某提交、中国橄榄球协会认可真实性的微信对话记录、网页打印件显示,张某不晚于2017年12月5日即持续以中国橄榄球协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对外从事赛事组织联络、翻译工作,各赛事、活动联络工作本身时间具有持续性,并接受该协会的用工管理。同时,法院查明,中国橄榄球协会系2010年12月23日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并持续存续,其自成立之日起便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因此,法院认定双方自2017年8月23日至2018年7月9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另外,由于中国橄榄球协会否认劳动关系,又未能就此提举相应证据,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法院采信张某所持双方约定月工资标准为17500元,最终,判令中国橄榄球协会支付张某工资183046元,同时支付张某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15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