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白领早餐大多选择便利店,多睡十分钟成决定因素,仍有哪些不便?

2019-07-05 10:00 北京晚报 TF021

在家吃不赶趟儿,路边摊儿不放心,现如今,去便利店选个三明治,到自动收款台刷个码,已经成了许多上班族的新选择。早上这一口饭的变化背后,是城市业态不断发展、变换的结果。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三年内,北京市每万人将拥有3家便利店。其中餐饮服务,也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白领们为何选择便利店?早餐之“变”,背后仍有哪些不便?

资料图 宋溪 制图

变局 早餐成便利店增长点

早上7点50分刚过,陶然亭地铁站附近的一处7- ELEVEN便利店门口,陈乐正在“大快朵颐”。

左手一个面包,右手一瓶豆浆,面前对着个垃圾桶,陈乐却吃得挺香。“习惯了”,话虽这么说,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早上出门下楼,在便利店买一两样早点,站在垃圾桶前吃完,上地铁去单位,每个上班日,这都是陈乐的固定行程。超市对面就有个鸡蛋灌饼摊位,可他很少去那里吃,“一是怕不太干净,二来还得排队,浪费时间。再说买完灌饼要站在风里吃,还不如垃圾桶边,至少有个屋顶。”

在宣武门上班的刘女士,则是在被动中选择了便利店作为购买早餐的地点。按照刘女士所在的公司要求,在办公室吃早餐的员工,只能吃“没有气味”的食品。于是什么灌饼、包子都与刘女士无缘,超市里的面包牛奶,成了她的首选:“每天早上碰上同事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超市,都是来买早餐的。”

“尤其是这一年,来我们这儿买早点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家7- ELEVEN便利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最初几年,在便利店购买午餐的白领较多。随着近两年周边环境治理改造,路边摊逐渐退出市场,来便利店购买早餐的职场人群越来越多。便利店也随之丰富了早餐的口味,如今到了高峰时段,等待购买早餐的消费者甚至需要排队。与此同时,晚餐的购买量也在增加。

随着消费变化的,还有京城不断扩展的便利店规模。据北京市商务部门统计,3年前,北京每百万人口拥有160个便利店,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220个。未来3年内,北京将实现每百万人口拥有便利店数量300个的目标。

便利 多睡十分钟成决定因素

便利店卖早餐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与城市变化不无关系。如果说焦圈、豆汁属于老一代北京人的城市情结,面包、牛奶则是新一代北京人的生活节奏。

“上班路上也有庆丰、肯德基这种,但是来不及吃。”在西单工作的杨女士表示,单位的打卡制度比较严格,因此早餐只能通过便利店或是地铁口的便利车解决。相比之下,便利店选择更多,商品也比较直观。

陈乐改到便利店解决早餐,大概已经有一年时间。在他看来,便利店买早餐最大的好处也是省时间,为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如今许多便利店还加装了自助结账装置,“去便利店吃,能多睡十分钟”。

“我比较看重安全,便利店卫生一点,相对也健康。虽然路边摊的卫生条件比原来好多了,但你仔细观察观察就能看出来,他们擦台面的布,一早上都不洗的。”在陶然亭附近工作的刘先生坦言,无论如何管理,路边摊都有其先天不足,外加天热食品容易腐坏,每到夏天,就会有更多消费者走入便利店。

在中关村上班的许培,则是白领中的慢节奏。他会找一家有餐桌椅的便利店,买上两个包子,配一杯咖啡,慢慢地享受完属于自己的十五分钟。

“这两年品类丰富了很多,比路边摊好多了。”许培回忆,前两年单位楼下有家煎饼摊,因为环境整治,在2018年撤摊。最初的半个月,单位的同事们都觉得不太方便,不过楼下很快就开设了如今的便利蜂超市,除了常见的关东煮外,超市还提供热粥、包子等中式早餐。

除了方便,小便利店的价格也比连锁餐饮店便宜,许培购买的两个包子不到8元钱。而传统连锁餐饮店一顿早餐的价格大约在15元上下。

暗战 一个路口四家便利店

消费者的转移,也引发了便利店之间的暗战,一个热点地区多家便利店集聚,已经是京城常态。

早晨的海淀黄庄地铁站,仅从出口鱼贯而出的人群,你就能判断地下交通的紧张忙碌。作为中关村工作区的“起点”和机构聚集的“教育圣地”,喧闹的人潮已是常态。

走出地铁的人们,往往需要一份早餐。搜索地图就会发现,仅一个黄庄路口东,就聚集着包括广场便利车的四家便利店,其中便利蜂甚至在马路两侧各开一处门店。

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门店也各有特色——老牌连锁超市7-ELEVEN的面积较大,商品更为丰富;生力军便利蜂则布置了餐桌椅,以供消费者使用;离地铁口最近的便利车自不必说,全靠位置取胜。

送餐小哥同样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据记者观察,上午9点左右,仅10分钟时间,就有4名不同平台的送餐人员在超市取货,送到周边的写字楼,所购货品全是早餐。

事实上,随着早餐这一刚需被逐渐开发,便利店对早餐的争夺早已明朗化。全家便利店前高管简印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便利店对早餐型商品的重视程度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因素不断提高,当下已成为兵家必争的重点项目之一。”

“除了包子、好炖,现在轻食、沙拉也挺受欢迎。”一家便利店的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不仅对早餐的便捷、安全性有所考量,对于早餐的种类要求也与时俱进。例如健康等概念逐渐火爆,让低热量的食品,如无糖酸奶、蔬菜沙拉等商品的销量一路走高:“还有咖啡之类提神的饮料,最近也卖得特别好。”

不便 缺少更近的“自提点”

“豆浆卷饼要么?”上午9点40分,黄庄地铁站东南口,一名身穿灰色上衣、斜背挎包的女子,低声向过路的行人推销着装在包中的自制早餐。每次询问后四处张望的眼神,仿佛让人回到了20年前,看到中关村街头兜售光盘的场景。

在她身边20米外就有四家超市的事实,会让这一场景更加吊诡——然而短短的两分钟内,这名女子就卖出了两份豆浆卷饼套餐——在女子背后的自行车筐中,还藏着更多的存货。

“真是没时间,她这个最快了。”付账、接过卷饼,再快步向前,吕先生只在女子身边停顿了不足20秒,记者的询问也不能让他停下脚步:“到单位再吃,去便利店还得排队。”

事实上,吕先生的早餐也许比“便利店一族”更有代表性。据中国营养学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35%的调查对象不能每天吃早餐,时间紧张是最主要因素。在用餐时间方面,81%的调查对象早餐用餐时间在15分钟之内,42%在10分钟以内。

与此同时,在早餐品种更换频率方面,仅有26%的调查对象能够做到每周定期更换早餐品种,无法满足食物多样的平衡膳食原则。

数据背后,则是便民餐车、路边摊贩、便利店难以无缝衔接的现状。毕竟从租金、成本的角度考虑,便利店常常藏身于写字楼内,不会栖身于交通最便利的位置。

2018年底,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缩短食品经营许可审核时长、改进食品药品经营限制等措施,直指便利店经营餐饮缺口。

“说白了,又方便又实惠的选择还是不够多。”消费者许培建议,便利店的早餐经营可以更有针对性,引入灌饼、煎饼等传统食品,选址方面,也可以在交通站点附近设“自提点”或“迷你店”,“我还是挺怀念楼下的煎饼果子的,希望有一天能在便利店买到。”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吴楠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北京发布便利店防疫指引:避免面部直接试用化妆品样品

北京实体小店为何不可或缺?复苏是市民的期盼

开便民小店有望获政府一半投资,北京新政对外征求意见

北京多家自助结账便利店遭窃,两男子作案30余次终落网

近3年北京新建便民店4200个,特色小店拆迁优先就近经营

天太热了,店里来了两只吹空调的鸭子,而网友却都在找牛!

北京地区便利店为何能在早餐市场异军突起 背后还有哪些不便?

北京小食杂店整治便利店受益,便当、凉菜增长迅速,价格也很实惠

北京整治小食杂店,便利店成受益者,便当、凉菜销量增长迅速

便利店推出洗衣服务:线上预约取单 价格低于互联网洗衣

北京朝阳又有8家便利店可以买药,包括京客隆屈臣氏苏宁旗下门店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