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体小店为何不可或缺?复苏是市民的期盼
老百姓家门口缺菜店、便利店、早餐店,咋解决?
魏婧 摄
在疫情冲击之下,城市餐饮等服务行业如何尽快复苏?据本报昨天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刘筱敏建议,疫情后应助力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优化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提振小店经济。随着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不止餐饮外卖行业,本市小超市、便利店、理发、洗衣、房产中介等店面几乎均已开业,北京的小店经济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实体小店,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体现城市经济活力,体现城市烟火气息。疫情发生后,实体小店遭遇困境。助力小店经济恢复元气,既是市民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保就业的重要途径。近一个月来,商务部、国税总局等五部委频频发文关注小店经济,力撑这一民生底盘。近日,北京市发改委也出台政策,开便民小店最高可补一半投资,蔬菜零售店、早餐店、便利店等5类新建或在建便民商业项目均可申请。
作为特大型城市,大型商超比比皆是,网购更是大行其道,但实体小店依旧不可或缺,究其原因,除了小店经济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还在于实体小店方便、亲近与聚拢的特性,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是方便。上班族奔赴地铁站的路上可以吃到各色早点,下班后可以顺路取回干洗的衣服;老人下楼遛个弯儿,就可以买到蔬菜、水果,甚至是刚出锅的饺子、盖饭。锅里油热了才发现少一头蒜,网购自然是远水不解近渴。
其次是亲近。小店就在身边,店主就是各路万能街坊。发个微信老板娘就给留好几袋鲜奶,打个电话一箱啤酒片刻送到,来不及取的快递放那儿最安心,理发店小哥吃着隔壁的包子告诉你五金店地址,冲印店老板甚至能帮你找到孩子几年前拍的大头照电子版。
因为方便与亲近,于是有了聚拢。共同抗疫时小百货店组织大家团购口罩、消毒液,水站门口放上裁缝店贡献的旧沙发让打纯净水的老人们一起歇脚晒老阳儿,成功网购的经验、垃圾分类的秘笈,主妇妈妈们可以在小店里交流分享。
各式各样的实体小店,不仅为居民各自的小生活提供最直接的供给,而且提供了一种温暖的生活方案。可以说,不管零售业态如何演变,实体小店都会长久存在。小店可以做大生意,小店更是大民生,所以,后疫情时代,在市场准入等政策层面进一步扶持小店经济,通过资金补贴实打实解决小店困难,是城市经济复苏的需求,也是市民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