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老滕米线再别老顾客,高三生专程骑车赶来,老人已有了新打算

2019-06-01 07:55 北京晚报 TF011

昨晚,位于王府井西街的老滕家过桥米线因为租赁合同到期,迎来了最后一天营业。从1984年至今,店主滕北玲在王府井地区一直做着米线生意,对老主顾们来说,其实吃得不光是美味的米线,更是满满一碗情怀。早在2016年,东华门夜市撤市,老滕第一次与老顾客们别过,微笑待客多年的老人,那一晚落泪了。2017年选了新址如今再闭店,这次作别却显得不那么悲凉,老滕说他已经有了新打算。

下午5点:味道与情怀

从昨天下午5点开始,老滕家过桥米线门前,就排起了长队,甚至“主角”滕北玲都差点儿挤不进店里。排队的尽是老主顾,回头一看是老滕来了,大家赶紧纷纷闪出一条路来。老滕一边往店里走,一边跟老顾客们寒暄:“嚯,小张来了,怎么没带你们那口子过来呀?”几乎超过半数的顾客,老滕都能喊出名儿来。“老样子,还是多加酸菜?”老滕也记得多数老主顾的需求。灶台前的老滕,身上仍穿着那件旧的红布围裙,依然还是在东华门夜市时代的那身打扮。

“如果只来吃一碗米线,没跟老滕聊上几句,总觉得还是哪儿不对劲。”张阿姨吃老滕家的米线十多年了,她总结说,吃得既是碗里的味道,也吃出了人情味,老滕不像是一个商人,初次见面就给人一种老朋友的感觉。

“老爷子说话直,还特别幽默,几句话解心宽。”老顾客王先生说,老滕做米线时,眼睛不止盯着锅里,察言观色,顾客有不顺心的事挂在脸上,和平时不一样,一眼就瞅出来,很多老顾客也愿意跟老滕聊聊心事,听老人讲讲笑话。

“滕大爷,今天是最后一天,我必须来捧场!”店里热闹,若不是老顾客们频频提起这件事,分明瞧不出是最后一天营业的样子。

晚7点:四面八方客

晚上7点开始,老滕有点忙不过来了。最后一天,不仅是邻近的,远从丰台、大兴特意赶过来捧场的也不少。最后一班岗,老滕绝不“放水”,每一碗米线仍不马虎,看见年轻人,米线烫劲道些,碰见老人多烫些工夫,发现顾客操福建、广东口音,加点火候,让米线更软糯一点。

小梁上高三,马上要高考,愣是骑着自行车从丰台赶了过来。这辆车是他自己刚攒的,身上的自行车运动员装备也是才置办的。“我特意来吃这碗米线,算给自己的高考先博个好彩头,顺便溜溜新车。”小梁一口京腔,祖籍却是云南。他评判,老滕的过桥米线特别正宗,在北京很难得。“预祝你高考顺利!”老滕请小梁吃了米线,小梁连连道谢,“滕大爷,我要考民航飞行员,现在专业已经考过了,就看高考成绩了!”

老顾客当中,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同来吃这一碗米线的不在少数,最小的顾客才2岁,这是老滕最感动的。“你看那姑娘,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可能还上学呢,喊我一声滕叔,如今她都带着孩子来了,小孩喊我那一声爷爷,别提心里多美了,这是顾客对我的厚爱,也是这么多年支撑着我的动力。”

晚10点:老人的新打算

“这鱼丸我拿回去先吃着,是不是我吃完了正好就赶上您开新店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到晚上10点,老顾客们陆陆续续出了店门,很多人临走不忘带上一大兜子米线、鱼丸。一声声的再见、一次次的约定让老滕的眼圈又有点红,老人给自己打气:“这次不一样,我有新打算,很快就能和大伙儿再见面。”

很多人还记得,上一次的别离是在东华门夜市,2016年撤市那一晚,最后的时刻,老滕向老顾客们作揖鞠躬,潸然泪下。“今天最后一天,老顾客们都见到了,我高兴!”老滕说,顾客们都加了他的微信,他也告诉大伙儿,这次只是暂别,他还会再开新店,还在王府井。“等我再开新店,我想还得再增加新食材,比如做点鸡片米线,满足新老顾客的需要。”

晚11点:“传帮带” 后继有人

直到晚上将近11点,仍有不少“迟到”的顾客急急赶来。忙了一晚上,老滕的汗衫已经贴在了身上,眼瞧着有点吃力。儿子腾永穿上和父亲一样的红围裙,老滕顺势摘下红色遮阳帽,反手扣在了儿子头上,行头一件不能少。怎么烫米线,怎么递碗,所有细节腾永练了不少年了,父亲站在身边掐着腰,指导一严厉,反而有点哆嗦了,“您让他自己来,他行!”旁人忙着劝。

“天不变道亦不变,老板不变味道不变,前半句是老子说的,后半句是‘老子’说的。”老滕十年前一个玩笑开到现在,终成了家训。关于老滕的报道有很多,本报就曾报道了多次。他一生传奇,是东华门夜市第一批商户,也是胡同里第一个买彩电冰箱的人。如今,这一晃他也奔70岁了,终有干不动的一天,不过让人放心的是,儿子和女儿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准备。

腾永说,他随父亲学手艺多年,干活儿没什么问题,父亲每天早上8点起床,一忙就到凌晨1点,天天如此,他也做好了吃这份苦的准备。但是,自己性格内向,唯一担心的是,没法像父亲一样,和老顾客们处得这么热乎,而味道和情怀恰恰是老滕家米线的特色,缺一不可。

“这不难,给您加碗汤?多来点酸菜?这不就开始了么!”在做最后一碗米线之前,老滕一句话,解了孩子的心结。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值班 刘琳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老北京这道名小吃颜值味道都不讨喜,却为何能让人上瘾?

老北京小吃“糖耳朵”也叫“蜜麻花”,名字稀奇,做法更讲究

北京丰年灌肠阔别三年前门试营业 不到一小时卖断货

周末跟我GO:小街小巷里藏着地道京味儿

北京奶油炸糕:小孩儿们最馋这道小吃 一口咬下去都是甜蜜

北京派炸糕洪记小吃:滚油炸出酥香脆 考验大师傅两个功夫

冬日里的北京“茶汤李”:铜壶冲出甜香醇 喝一碗就能暖胃

北京白记年糕好吃在哪?顾客:恨不得扎进糯白软甜里打个盹

北京老磁器口豆汁:配咸菜比焦圈更适合 冬天和夏天喝感觉不同

北京门丁肉饼:传说源于慈禧一句话 不少回头客来这儿吃

东四卤煮店:地道北京人都爱这口儿 喝一碗能解百愁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