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老北京摇元宵的情景您还记得吗?上好的元宵得符合这三个条件

2019-02-19 08:56 北京晚报 TF008

春节刚刚过去,眼瞅着又迎来了元宵节。元宵节有着悠久历史,在元宵节这天,赏花灯、猜灯谜……千百年来,人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老北京摇元宵的情景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作者 刘连良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商贩的推车旁有两个幌子,其中一个写着“雪白芝麻”的字样,说的正是卖芝麻馅的元宵。

在元宵节最应景的食物是元宵。不过,吃元宵节,并不像其他习俗一样那样悠久,有人说唐代即有元宵,有人说吃元宵出现于宋代。可以确定的是,如今北方称元宵,南方称汤圆的说法,在明代有了准确的记载。明刘若愚《明宫史》这样记载:“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由此可见,明代时,不仅元宵的做法与当今类似,其口味也是丰富多彩。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就有元宵佳节,小商贩在京城卖元宵的场景,在商贩的推车旁,插有两个幌子,其中一个写着“雪白芝麻”的字样,说的正是卖芝麻馅的元宵。

到了清代,元宵更是最为应景的食物,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尔。”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老北京,一到元宵节,在前门、西四、鼓楼前临时搭起的卖元宵大棚气灯点亮人头攒动,商贩边摇元宵边叫卖生意十分红火。上好的元宵,皮蓬松、馅精致、好煮熟。当元宵煮透后,盛在碗里又大又白,每个元宵都漂着,煞是喜人。

我小的时候住在原宣武区牛街,那里是老北京小吃的大本营。到了元宵节之际,一公里长的牛街两侧隔不远就是一处卖元宵的摊位,满眼都是“白白胖胖”的大元宵。当时我们家也会做元宵卖,现在回想起长辈们摇元宵的情景,那就是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画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正月过了“破五”,父亲和大哥便筹备元宵“大战”了,他们推着独轮车去天桥果子市买江米面、冰糖、核桃仁和各种果料,然后做成各种口味的元宵。幼小的我眼里看着他们摇元宵,跟摇煤球一样好玩,无非是一个黑一个白。

过去,北京的元宵都先做好了馅(有山楂、白糖、桂花、枣泥、豆沙的许多种)。操作时,先把糖化好了,掺上果料,等冷却凝固后再切成棋子大小的四方块。摇时把一颗颗馅料放在盛有江米粉的大笸箩里,跟潮干的江米面相粘连。摇动者使劲抽拉大笸箩使馅料滚动起来,这样蘸上的江米面均匀。然后,捞出来蘸水、再下笸箩继续摇,让馅一层一层地蘸上厚厚的江米面,最后才成为真正的元宵。那时,我喜欢在摊上腻歪,一边玩一边给大人添乱,偶尔会把揉坏了的元宵偷偷扔垃圾桶了。虽然没干什么活,却弄了一身的白面粉。

摇元宵是卖力气的活,几十公斤的笸箩连摇带颠的怂主儿干不了。当年手工制作元宵时一色全用20~30岁的棒小伙子,这些人还“人来疯”瞧见有人围观更来劲了,他们会一边摇,一边跳着独特的舞步,还不停地吆喝着“好大个的大元宵,留神粘掉您的牙啊……”倍有节奏感,引得路人驻足纷纷购买。

卖元宵时,有专属的数数法,卖主一边往纸口袋里装元宵,一边数:“买元宵来哟,您来一斤吧。一个唻(lai,四声)、两个唻、三个唻……二十六个地唻、三十个的唻。得嘞,您这一斤三十个齐了。”

(原标题:回忆幼时摇元宵)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分享到

北京稻香村元宵今天开卖 首次举办开摇仪式

今年元宵节汤圆销量超元宵,豆沙味最受欢迎

故宫“上元之夜”、亦庄灯光秀......传统文化成功点亮元宵之灯

北京顺义北务舞龙大赛“闹元宵” 高难度表演让观众喝彩

北京延庆猜康庄镇举办首届元宵灯谜会 感受不一样的世园年

北京延庆40档花会队伍闹元宵 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盛装亮相

元宵节逢“超级月亮 ”,200多元就可空中赏月

北京公交今明增开专线 方便市民元宵赏灯游故宫

四颗芝麻馅元宵汤圆等于一碗米饭!老人儿童和脾胃虚弱者慎食

奶油元宵混汤汤圆芝士组合……今年有这些新口味

北京各大元宵售卖点提前迎“长龙” 低糖元宵受老人喜爱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