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上元之夜”、亦庄灯光秀......传统文化成功点亮元宵之灯
借助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必须融入当下生活。
摄影:程功
这个元宵节,从高大上的故宫“上元之夜”到五环外的亦庄灯光秀,北京城有十九场灯会供民众游玩,算是真正火树银花不夜天了。明代大才子唐寅《元宵》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唐代诗人崔液也说:“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从古到今,正月十五观灯赏月就是雅俗共赏的乐事。
时光荏苒,在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娱乐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看灯会、猜灯谜依旧能够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投身其中。不信?网友们为了抢到故宫夜场的票,都已经把这事儿上升到“决战紫禁之巅”的高度了。当然,高科技时代的赏月和古人的月上柳梢头还是不一样的。据报道,因为这个正月十五升起的是“最大最圆月”,“赏月航班”的经济舱也早早售罄。一直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这回,古人也要羡慕一下我们可以飞到空中从云端看月了。要知道,在他们为我们留下的诗词歌赋里,写月亮的有无数,但都是从地面仰望,顶多登个高楼。古今一也的,是“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的美好。
说起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跟农耕文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这里面渗透着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元宵节从古代就是全民参与、金吾不禁的热闹日子,甚至还承载着古时候小青年们“人约黄昏后”的职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至今令人遐想。在现代社会,不少传统节日文化,一度受到冷落。往年,每到此时,基本是元宵或者汤圆唱主角。但今年,猜灯谜、逛市集、看灯光秀、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更有文化味儿的项目全城开花,取代了千篇一律的“吃吃吃”和“买买买”。比如为了让灯市口找回老灯市的感觉,史家胡同博物馆特意在元宵节当天安排了一场元宵节灯会。这里有以北京中轴线遗产建筑为主题的“七小狮”灯笼,只要一靠近就能发出老北京叫卖吆喝声的“会说话的灯笼”,还有“北京宫灯”传承人亲手制作以及来自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自贡的数百个各异的灯笼。来逛灯会的人不仅可以看灯,还能了解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温故知新,身为北京人的自豪感无形中又会提升几个量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纵观这个更强调传统文化的春节和元宵,可以更深刻体会这番话的含义。借助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这个春节的尝试堪称一个样板。文化的传承应该是鲜活的,随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发生变化的。文物可以放进博物馆供人参观,但文物传递出来的民族气质会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构筑出属于我们当下的精神家园。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丽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