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北京当年除了粮票还有“营养票”:开荤多靠它 一般人还得不到

2018-10-27 09:38 北京晚报 TF017

回顾当年的食堂经历,我心中总有一丝抹不去的“眷恋”,并非因为在那里享受过多少好吃好喝,而是因为在那里经历了许多的时代特色、“捉襟见肘”、酸甜苦辣。

于炳绅


资料图

说起来,那会儿许多单位因为有食堂,倒是能在食材方面让职工多少享受到比外面人家宽松一点的待遇;一些有条件或不得不在食堂吃饭的上班族,除了买主食需要按粗细粮比例花粮票,吃菜方面起码能缓解一下家里人口多菜不足的紧张状况。

记得每到中午,我们几乎都会陆续来到食堂,拿上从家里用铝饭盒带来的专门在食堂熥的饭菜。至于饭菜内容,自然是“各具风味”的粗茶淡饭,因为谁家也没有“丰富多彩”的食材,偶尔带些稍微好点的饭菜,也不过是,要么家人“发扬风格”,把好东西留给上班族;要么家里有“点石成金”的厨房高手会“粗粮细做”、“素菜荤做”。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职工举着个饭盒或小瓷盆,迫不及待跑食堂排队“抢饭”,因为如果去晚了,很可能会买不到或很难买到可心一点的饭菜。

说来不怕人笑话,刚工作那会儿,我特别羡慕某些外班组的同事,他们竟然可以凭着一张看上去很普通,但额外盖了章的纸票,到食堂专门的窗口去打一份被称为“小炒”的好菜!而我们,都只能带饭或自己花钱到普通窗口买些素炒卷心菜、素炒土豆丝之类缺油寡味的“大锅菜”,尽管这些菜在当时的市面上其实也是缺乏的。

当然,要想买相对贵点的饭菜,比如烧茄子、汆丸子、肉片豆角、肉丝土豆,甚至小炖肉、熬鱼之类的“好菜”,也不是不可以,但须具备几个条件,要么家庭条件好,要么一家人省吃俭用供着你,要么只能靠自己紧衣缩食很久之后“剜开肋条”忍痛掏钱开回荤。

因此,每当发现那些举着“特殊纸票”就可以从专门窗口领出一份露着肉片、飘香扑鼻的菜肴时,我心里真嫉妒了!后来我才得知,“特殊纸票”是相对牺牲换来的,是国家或企业给从事“有毒害类作业”的员工提供的特别福利。

有一次,我和几位同事被通知临时到那些班组帮忙,虽然明知可能对健康不利,我们心里还是非常兴奋,原因就是,帮忙干完活后,我们也能像他们那样,得到一张“营养票”,我们觊觎已久的“特殊纸票”。

“营养票”终于到手了,票面金额好像是0.20元或者0.25元,就是这两毛钱左右的“纸票”,让我们“如获至宝”,走出临时班组时颇有几分成就感。

等到午餐时间,我们急不可待来到食堂,来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充满诱惑力的“专门窗口”,得意地将“营养票”和饭盒递进去,不用多说话,不一会儿,香喷喷的“小炒”就递了出来。

我们这些头一次享受“营养菜”的员工,满怀好奇地将饭盒接过来,一边闻,一边仔细“欣赏”那难得的菜肴,其实,不过就是用炒锅炒出“一锅分九份”的非“大锅菜”,菜里有额外添加了些许肉片或者肉丝的土豆、辣子、豆角、茄子等现在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肴!

然而那时,这些食物,我们许多人却是难能经常吃,更很难尽兴吃的。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吃上小炒,我们几个人表现出来的兴奋,真就跟过节一样;我们美滋滋地大饱口福的“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和感觉,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实不相瞒,要不是自己确实没其他可吃的,我们真想留着下班带回去全家共享。

所以,时代迅猛发展到如今,一日三餐轻易就能吃到各种美味各类佳肴;超市、农贸市场货架柜台上粮油、果蔬、肉蛋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餐厅街巷遍布……生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我是真的心怀感恩啊。

所以,每当看到有人毫不心疼地把好端端的饭菜轻易扔掉,我很自然就会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曾经”,就忍不住想劝告那些人,别浪费,一茶一饭,都当珍惜。

 

(原标题:得之不易的“营养票”)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分享到

50年前孩子觉得穿草鞋挺光荣,有人家里有半筐,结果俩月后……

北京1990年在王府井开了第一家麦当劳 还有新人在此办婚礼?

改革开放前后 一家人的伙食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与改革开放之治理永定河:沙坑变成亲水园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