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泰杯·地坛银杏摄影大赛落幕获奖名单公布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方的秋来得虽不如南方的绵延,但却更为斑斓浓烈。而当北方的秋遇到地坛的红墙黄叶,绿瓦蓝天时,当这座城市中最懂得在传统时令赏秋的人纷至沓来,在古老的银杏大道漫步时,北京所特有的秋就此映入眼帘。
版面展示。
是时候跟北京的秋相约来年再见了。近日,由北京晚报官方网站·北晚新视觉网主办的“吴裕泰杯·地坛银杏摄影大赛”也落下帷幕。大赛期间,主办方为北京晚报的读者网友们举办主题摄影采风活动,在银杏树下邀大伙共赴老字号吴裕泰的“无我茶会”,在参与活动的读者网友们看来,比赛的结果已不再重要。沉醉在“老吴家”的应季茉莉花茶茶香中,聊着属于老北京人的话题,看着片片银杏叶飘然而落,旋即铺在青石板路之上,在午后的暖阳下沉浸在北京的秋色中,这已足够。
地坛品秋 沉浸秋色
《品茗·品秋》 龚跃贤 摄
在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当中,从体量上讲,第一第二当属天坛、地坛。尽管地坛没有天坛的贵气与名气,也无能与祈年殿、回音壁等量齐观的文物建筑,但正如地坛的名字一样,地坛很接地气。
一道红墙隔绝了一箭之遥的北二环路的喧嚣,人们在这里漫步小憩,没有声嘶力竭的导游喇叭和在小旗引导下的列列游客,只有偶然从林间传来的溜嗓子声,让这座静谧的古园中多了份本就属于市井的喧闹。
《辉煌》 王浩 摄
一到秋天,地坛最引以自豪的就是植于上世纪50年代的银杏景观大道。经过一甲子光阴,这处由200多株粗壮的银杏树组成的景观林,已成为地坛最重要的一张名片。在每年银杏观赏节的两周左右时间里,都能吸引到超过10万名市民游客到此赏秋。走在青石板的大道上,飘落的银杏树叶织出迷人的金黄色,漫步在此,足下的咯吱作响声令秋意更浓。
除了市民赏秋,地坛的银杏大道也是摄影爱好者施展才华的取景地。近年来,每逢此时,地坛公园管理处、京城老字号吴裕泰、北京晚报三家都会共同推出相关摄影大赛,以银杏和秋色为题,广泛征集,广而告之,三位“老北京人”为宣传推广“北京的秋”可谓乐此不疲。
树下品茗 沉醉茶香
《银杏树下无我茶会》 陈曦 摄
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不但将地坛公园的名声远播国内外,也将地坛历经沧桑而依旧充满生机的气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而在与地坛比邻而居的老字号吴裕泰看来,“老吴家”的人生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
130年前起家于北新桥的吴裕泰经历过早期的辉煌,也有过“玉砌雕栏剥蚀坍圮,只剩散落残垣”的困惑;而史铁生笔下那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与今日否极泰来的吴裕泰之间也似有着某种惺惺相惜,这或许就是吴裕泰年复一年在金秋时节将“无我茶会”搬到地坛银杏树下的原因吧。
《画下属于你的美》 王冉 摄
在金黄的银杏树下布上精美的茶席,带上应季的茉莉花茶与他人分享,沉醉在蓝天秋风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这个秋天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成了在此摄影创作影友眼中的美妙画面。
跪坐在银杏大道上冲泡茶叶,在身着汉服的茶博士指导下,两位吴裕泰的小粉丝认真地品尝着从对方手中接过的清茶,他们每一个举手投足引得周围快门声连连。
《情定银杏下》 宋佳音 摄
吴裕泰连年在此举办“无我茶会”,除了为茶友搭建一个雅致、轻松的交流平台外,也希望借此形式让更多人放慢生活的脚步,重温老北京人传统秋日的闲适生活,哪怕时间只有匆匆一晌。
“吴裕泰杯·地坛银杏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现已在北晚新视觉网公布。如果您在这个秋天错过了地坛的银杏,那么不妨来此体会那个属于北京的秋,弥补不能身临其境的遗憾。网址:http://play.takefoto.cn/2016/yinxing/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曹小彧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