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长征? 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之“钙”
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80年后,华夏大地再次兴起纪念长征的热潮。不知你是否想过:80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长征?
抗战馆民族精神大讲堂
因为长征是“路”。82年前的一个夜晚,细雨秋风,梧桐落叶,野鹿哀号,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中国革命进入又一个低潮。那是因为只会背马列书本、照抄照搬的“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不切实际地幻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途中,悲壮惨烈的湘江战役,“血染十里溪,河底遍尸体”,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残酷的事实面前,红军不得不思考: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在哪里?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攸关中国革命的生死转折点,红军开始走上一条胜利之路。此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结果而告结束”。
回望长征,能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实现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因为长征是“魂”。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民族英雄的忠骨。长征中,四路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今日化作纪念广场上的22根方柱,但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小卫生员龙思泉,为老百姓看病拿药,名声远播十里八乡,自己却倒在贵州桑木桠,至今还被乡亲们誉为“红军小菩萨”。红四方面军大金川独立二师政委李中权一家八口长征,母亲等四人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
长征是一曲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红军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却始终表现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生命优势被掩盖了,甚至被曲解成了劣势。尤其是当今社会变革日益加剧,思想意识多元,有的人对中华文化不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长征精神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也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回望长征,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长征精神夯实了文化自信基础,增添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因为长征是“钙”。爬雪山过草地,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行军。夹金山上,不少红军走着走着就倒下来,再也没有起来。松潘草地,每走一里就有数人倒下,红军先后牺牲达上万人。为什么红军面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的绝境,却能让“雪山低头迎远客”,突破人类生理承受的极限,“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就是因为红军具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种意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革命精神之“钙”。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鲁迅先生说得好: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中国的“脊梁”,绝对不会缺少精神之“钙”。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共同的愿景”对一个组织、团队、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而团队精神的凝练也绝不能缺少精神之“钙”。小到个体,但凡取得一些成就的人,谁没有经历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难,哪一个缺少精神之“钙”?反观而今的一些伪娘、啃老族,其形成的原因多多,但缺少精神之“钙”是主因。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少革命精神之“钙”,得了“软骨病”,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回望长征,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之“钙”:英雄虽已远去,但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一座不朽丰碑。长征从未远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将永远高高飘扬着长征精神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