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带来的震撼 享受难得一遇天文奇观
2016年3月29日讯,今年3月9日,一场日全食盛宴在印度尼西亚上演,日全食带从东到西划过印度尼西亚的12个省,弧长约为5000公里。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赶到印度尼西亚,观测此次天文盛事。全球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也会聚在这片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上,享受这难得一遇的天文奇观。
满月—飞机 白继开 摄
这是我第三次观看日全食,第一次是2008年在新疆哈密,那次非常成功,日全食带来的震撼依旧记忆犹新;第二次是2009年在安徽铜陵,结果很遗憾的遇到雨天,只能感受到七分钟白天里的黑夜。此次也不错,虽然天空有薄云,又是在全食带边缘的加里曼丹岛巴里巴板,但还是第二次看到了日全食。
记得十来岁时的一个夏日傍晚,大院儿里一位搞测量的老哥将他工作用的经纬仪指向月亮,透过这个七倍的小东西,我第一次比肉眼更清楚地看月亮。虽然需要努力辨认,但我能确定,那些月亮上的小坑就是书上说的环形山。
1994年,刚工作不久的我第一次独自出门旅行,从新疆到四川、湖北,再转至北京。在北京天文馆,花四百元“巨款”买了一支俄罗斯20倍单筒伸缩望远镜,那是属于我的第一支望远镜。那年夏天,太阳系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虽然我手头这支望远镜还无法让我看到那一切,但它至少能让我看到木星最主要的四颗卫星,清楚地看到月面环形山,更主要的是让我继续对星空保有持续不断的兴趣。
1997年,是开始尝试天文摄影的时期。那时手里有一台单位的海鸥DF1单反,还有自己花五千多买的一套佳能EOS50E相机。增添装备的同时,我也开始看天文类的书籍,那时此类书籍纯粹是小众中的小众,我常看的是一本科普书——《行星 恒星 星系》。现在看来,那是一本印刷质量一般,缺乏阅读感的科普书,那个年代的科普书本就不注重阅读感,更多的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应试教育。不过,也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星空的概念。
那一年有两个重要天象,中国只有在漠河才能看到的日全食,和中国各地都能在3月至9月持续看到的世纪彗星——海尔·波普。那次日全食在新疆哈密可以看到宛如娥眉月的日偏食带食日出,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寄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尽然刊登了!第一次在全国刊物上登照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绝对是件激动得两天睡不好觉的大事。为了继续拍海尔·波普彗星,又托朋友从北京带回来ISO800的高感胶片。随后几个月里,拍了一些彗星照片,但现在看来,那些曾引以为豪的照片水平实在一般。
2008年8月1日,发生了一次中国西北大部可见的日全食,我的家乡新疆哈密是极好的观测地。在伊吾县苇子峡,认识了周子元和黄伟,一位是望远镜制造商,一位是天文摄影高手,与他们两天的交流,就像通过一支高质量的望远镜看星空,一切都变得更加清晰。虽然做不到像黄伟那般执着追求天文摄影的极致,但能满足自己的爱好也是足够。
2009年7月22日,我和周子元相约选择安徽铜陵去看日全食,那次整个长江流域都可以看到的超长日全食,选择铜陵一是那里气候相对干燥,晴天的几率高。有这种天象的时候往往会成为天文爱好者的盛会,也是因为大家能聚在一起,很多许久未见的朋友能在那里相聚。只是很遗憾,下雨,大家只能感受七分钟之久的白天里的黑夜。喜欢天文就是这样,受天气影响很大,你就是做了再充分的准备,运气不好一样没辙。
不管自己在天文摄影上的能力是否有限,只要喜欢就好。生活即是如此,抓紧时间,享受一切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哪怕是大多数人认为有些乏味的星空,躲开雾霾笼罩、灯光污染,星空会显现出壮美的面目。看星星总是寂寞的,安静,甚至不能出现一点杂光,但你也可以尝试着去享受这种寂寞,那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的一种快乐。
原标题:追星星的男人
“拍星星是寂寞的,不能出现一点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