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庙会上的老手艺人 张阔:弘扬北京自己的年画
2016年2月15日讯,阔爷,是圈子里对张阔的官称,一位地道的北京大爷。
张阔
今年58岁的阔爷爱玩,看京剧、大鼓,听评书,高兴了还下场子票一把。阔爷还有一身本事,一手木匠活儿特棒。如今,阔爷玩上了一件老东西,北京年画,把它当成了正经事儿。这不,猴年厂甸庙会非遗区,阔爷拿出了他做的“新年画”,金猴献寿。
“这是北京年画,北京也有这东西?”游客们边打听,边掏着钱。
“您要订货,年后到杨梅竹斜街找我去,现在人太多,印不了。”说话的正是北京大爷一一张阔,他手里还攥着一叠木版印的黄草纸年画。
打小住在西河沿的张阔是老北京了。上世纪50年代,老北京的好多东西都破四旧破没了。当时邻居家有个王顺年王大爷,是京城木器老号“龙顺成”的老师傅,木匠活远近闻名。胡同里的孩子没事就围着他,看他的木匠活儿。等张阔稍大一点儿时,也跟着老爷子一起,打个下手,慢慢学了一身手艺。不过,一身木工手艺的张阔却没有以此为职业,而是进了北京路政,修起了郊区公路。但木工活儿可没放下,有空了就鼓捣,不懂了就请教王顺年老爷子。
说起这北京年画,张阔还记得是唐山大地震那年,盖地震棚时,他看到了一件旧家具上的花板很新鲜,就去找王顺年,老爷子告诉他这是北京木版,也叫北京年画,不多见了。当时虽然喜欢,但忙着修路,也没细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改革了,张阔也闲下来。开始真正接触北京年画。
“没有刻意学习,就当玩儿”,张阔说。可这一玩儿就是10多年,一玩儿才发现,北京年画讲究挺多。他说,老年间,都用棃木刻版,草纸印刷,内容多是财神、灶王爷等神祇,逢年过节用的最多。
玩上了北京年画,时间长了,有朋友撺掇他,你还不自己刻版,把这手艺捡起来。
张阔的心活分了。周末跑到潘家园地摊花30多块钱买了两块棃木板,提了着就奔王顺年老爷子家。
“大爷,您教我刻版吧!”张阔说。“行,你回去先刻着玩,喜欢什么刻什么,爱怎么刻就怎么刻。”说完王顺年就不管了。
这也算教,张阔回到家看着梨木犯晕。
反正也买了,刻吧!张阔找了一张神像的图片,开始刻版。好在他木工活好,刻坏了,刨平了重来。半个月后,第一件作品成了。他又提着板子来找王大爷。
“嗯,有点意思。但这能印出来吗?”王大爷又扔下一句话。
张阔回家,用染料在木版上一刷就明白大爷的话了,刻得太浅了,染料糊成了一片。
半个月后,张阔又带着他的玩意儿找王顺年。“嗯,不错,这回能印了,就是这线条太死了。” 几年里,张阔没事就往王大爷家跑。老爷子话不多,可都说在点儿上。
手艺是学了,棃木板也废了不少,而且棃木太少不好买。张阔四处托人,终于在河北涿州一个烤鸭果木供应商那买到了,他一下买了4立方米。刚运回家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放,供应商又来电话了,说还有一点儿,索性都买走了吧!阔爷也爽快,又去拉了一趟,这下一辈子也用不完了。
2007年春节的一天,张阔又去了王顺年大爷家,这回提了的是几样北京点心。
“大爷,我今儿来拜您为师。”阔爷说。“你想学什么,我都教你。”王大爷话还是不多。
从那以后,阔爷往大爷家跑得更勤了,浮雕、镂空雕......张阔一点一点学。
3年前,阔爷的北京年画进了庙会,去年又带着它去台湾展示,在杨梅竹斜街还建了工作室。从去年开始,西城文委把北京年画列入申请非遗。
玩了10多年北京木板年画,张阔玩成了阔爷,也“玩”出了正经事。
就说这几天的庙会吧,一卖就是1000多张,还有很多人订货。可阔爷却想,是不是慢一点儿,再积累积累,把这份老祖宗的遗产继承得更好。
为这,他在戏友间票戏时,更认真了,观察人物线条,带入他的板画。
“老祖宗的东西,也得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阔爷今年把二维码刻进了北京年画金猴献瑞中。“需要刀功更细,一次就成功了,用手机能扫出来”看着年画,阔爷很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