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榫卯当积木、画作可取暖……这些文创新玩法你保准没听过

2020-08-20 13:57 北京晚报 TF010

2020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目前已有部分区完成了各自分赛场的比赛,这些从区里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将继续在月底举办的市级大赛中一决高下。

记者发现,优秀项目中不乏新意满满的设计,令人大开眼界,背后更寄托着创业者浓浓的人文情怀与商业智慧。

“七千岁”的中国版乐高积木

长长短短的小棍儿,中间下陷,两侧翘起,端口截面状如蝴蝶结,它们叫做“榫条”。

规格统一的方块儿,每个平面均开有一条凹槽,槽口截面呈梯形,它们叫做“卯块”。

拿起一根榫条插入卯块凹槽之中,继续拼上一个卯块、换个方向再插入一根榫条……横纵相锁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组构件是如此牢固,除非按顺序依次拆除,或利用工具将安装好的榫条从卯块凹槽中“捅”出来,否则任凭你抠拽甚至摔扔,它们也不会散作一团。

“具有7000年历史,不用钉子就能加固物件……”亲手触摸之下,“榫卯结构”的奇妙得以从书本文字走向具体。而“每个面都开槽”的卯块设计,又为拼插赋予了多达6个方向的延展空间,大大增强创作乐趣。

一榫一卯、一转一折,在2020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上,北京九天方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晋平带着他的“唐块”积木,凭借全新创意征服了评委,荣获海淀区分赛场一等奖。

如果将“唐块”握在手中摩挲,其色彩、光泽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在世界范围流行的“乐高”。同为拼插类玩具,“唐块”在使用者中有“榫卯结构的中国版乐高”之称。而能达到这样的质感,足足经历了五轮产品迭代。

许晋平坦言,卯块各面开槽可以组装榫条的设计,从结构上简直是生产的“噩梦”。它意味着模具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还得在相应方向有抽芯,这样注塑后待抽芯全部离开,一个卯块才能从模具里掉出来。加之“唐块”体系内,所有榫条和卯块凹槽都是标准化的,均可互相拼插,需要的精度非常高。“我们从2018年5月着手,尝试到2019年底才确定了合适的生产厂家。”

理解不用钉子能建房的精妙

如果说制造技术的提升使得“唐块”手感顺滑、质量过关,设计哪些款式才能令它拼装出尽量多的形象,则是保障其好玩的灵魂。而这份“核心工艺”,可以说已在许晋平头脑中悄然发酵了几十年。

43岁的许晋平出生于山西晋中,祖父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做寺庙建筑以及农业生产工具都是一把好手。但祖父走得早,去世那年许晋平的父亲还没有成人。由于对儿子放心不下,他请求一位同行老相识帮着照顾。“那位木匠师傅平时做民宅比较多,技术也很好,见我父亲能吃苦又灵巧,就收他为徒,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我的母亲。”

成长在这样一个木匠世家,许晋平打小眼里看的是祖辈做活儿时用榫卯进行结构连接,手里玩的是父亲按中国古法做的鲁班锁等质朴玩具。虽然没有从事木匠行业,但耳濡目染中,见到整体知其如何分解,见到零件知其如何组装,是他早已具备的思维能力,工匠精神也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大学,许晋平考到北京读软件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商业航天公司分管教育。工作中他发现,孩子们做科学项目时需要某种结构,要么用乐高拼,要么用木条组装,很费时间,就考虑使用一种方式能够迅速搭建。此外,伴随父亲年事渐高,不时会念叨几句想要收徒,但始终没有合适人选。“他就觉得这些东西难道就这样要失传了吗?我想,或许只有在孩子手中,才能得到延续。”

多方触动下,“唐块”诞生了。“原本很多大人连榫卯这两个字都不认识,我们做活动时常有人看着宣传海报说,我知道这大概是什么意思,但这两个字我不会读。”而“唐块”让人们不但认识了榫卯,还能亲手拼插,感知这个东西到底多么稳固,真正理解“不用一根钉子建房屋”的精妙。创业近三年,这是最令许晋平欣慰的事。

半小时将房间升温12摄氏度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唐代诗人王维的《画》,寥寥数语道出其玄妙特色。而若纸张能够发热,同居一室令人如沐冬日暖阳,这样的画你见过吗?

记者面前这幅画,重850克,厚度仅0.63毫米,淡雅背景上描绘着隽永山水。相隔半米,能感受到热量温和而均匀地散发,后退一步,仍被浓浓暖意所包围。

细看画作底轴,插在接口处的电源线揭示了个中奥秘——通过压制在前后两张耐热布中的电加热膜,使得悬挂画作成为低能耗、安静、美观的取暖设备。在2020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上,北京冬日唤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陶亮的“融画·卷轴发热画”项目,获得石景山分赛场二等奖。

用画来取暖,乍听上去新鲜之余难免让人心中打上几个问号,它的供热效果如何,真能媲美空调、电暖器等传统取暖工具?“我们做了多次测试,室外温度6摄氏度的情况下,不超过15平方米的房间,门窗关好,只开一幅画,半小时左右室内就能达到18摄氏度。”陶亮介绍,“融画”决非只用概念吸引眼球,对待取暖是“相当认真”的。

能耗方面,由于电发热膜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每小时耗电量0.7度,仅为空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画作取暖不产生空气对流,对湿度没有影响,不会让人口干舌燥,而且完全没有噪音。

画作平时挂在墙上使用,不小心碰到是否有危险呢?记者触摸一幅正在通电的“融画”,80摄氏度的表面如果长时间按住不动,的确有些烫手,但几秒内离开的话并不会造成影响。据了解,“融画”目前已更新到第二代,只要有人一碰就会自动断电,安全性更高。

数百次研发终克服技术壁垒

做卷轴发热画的创想,来自于一个颇有年代感的故事。陶亮告诉记者,几十年前东北地区需要热水管+发电机的搭配,才能使得雷达屏幕在冬天维持正常显示。“那会儿兵工厂有位高级工程师承担了为雷达屏幕做发热解决方案的任务,做出的核心产品就是发热膜。”

2010年前后,相关技术已经解密,工程师也已退休,机缘巧合下陶亮与其结识。听闻对方的发热膜技术,有十余年外贸销售经验的陶亮敏锐察觉到,这可以继续应用于现代生活,比如装饰画。

在他提议下,工程师做出了一份雏形样本。但看上去构造简单的发热画,真正做到可以大范围应用,却有着重重技术壁垒。高温下,胶水不能爆开,不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颜料不能褪色,要始终保持表现力;发热膜粘贴平整无气泡,重复收卷不损伤,连开10万小时无故障……从取得专利到真正上市,陶亮和团队足足用了6年时间,做了几百次研发试验,光画布就测试了200多款。

2017年9月,“融画”在京东众筹做了一个首发,一个月众筹金额即达212万元。因其概念实在太新,陶亮巧妙将其定位为高科技文创产品。沿着以故宫为代表的景区、公司企业开展礼品定制以及南方城市茶馆等三条路线推进,仅2019年即售出3500余幅。

“主要面向的是没有暖气的南方,或是北京在来暖气之前以及停暖后的大半个月,用起来也很合适,绝大部分是买给老人的。”陶亮表示,画面内容除了授权版,也计划推出定制版。“比如小朋友的照片、婚纱照,甚至父母喜欢的书画,将自己的作品做成发热画送给亲友,更有别样的意义。”

原标题:榫卯当积木 画作可取暖 这些文创新玩法你保准没听过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魏婧

流程编辑:TF010

分享到

国家文创实验区五年探索成绩骄人,今年前5月实现收入357亿元

买得起的“前门楼子”来了!文创冰棍亮相北京前门大街

走进北京胡同里的文创小店,买一件T恤,听一段故事

北京延庆文创大赛开启民宿专场,有文气的院落受待见

12个项目角逐海淀文创大赛,中国榫卯结构新玩法得大奖

惠民文化消费季将推出长城、颐和园等主题文创新品

旅游纪念品卖不动了?小店儿的味道要有北京基因

天坛文创特色茶饮店颇具文化韵味 预计10月开放

旧粮仓改造成小型文创园,山东泗水山村流出“圣源”古风

过年带上北京礼物回家!传统特产仍热销,冬奥文创产品受热捧

北京市属公园年货大集:春节逛公园把年味儿文创带回家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