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清末“举贡考职”有位传奇第一名,悼念活动上毛泽东周恩来曾送其挽联

2020-07-07 16:07 北京晚报 TF008

时下,正是莘莘学子高考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多世纪之前,众多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种种情形。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考试,但这是在传统上推进文化精神、知识类型以及价值取向的一种转型。这个转型也留下许多令人思考的话题。

▌汪兆骞


清末北京顺天府贡院全景,中间三层小楼为明远楼。

贡院,即科举考试的场所,通常建立于城东南方,顺天府贡院,便建在北京城东南观象台西北。大门正中悬“贡院”匾,大门有牌楼,依次有龙门,进去为至公堂。龙门与至公堂之间,有明远楼。贡院两旁建号舍,以供应试者用。

清代,北京城及其他大省贡院的号舍凡万余间,小省则数千间。数十间至百间为一列,形如长巷,每巷用《千字文》编列号数,如天字第几号,号舍以砖墙相隔,宽三尺,深四尺,高六尺,置一小桌,南不设墙窗。考生入号前严格搜身,以防私带书文作弊,入号即封号栏,俟交卷方开。古时,贡院有围墙,外铺荆棘,以卫考场安全,贡院亦称棘闱。

依清制,科举分乡试和会试,会试由礼部侍郎主考,中试者称为贡士,可参加殿试。殿试在紫禁城皇宫保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题是时务策,两千字左右。殿试以文章成绩决出状元、榜眼、探花,后授翰林编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官职,余下的进士,可再参加一次朝考,以试卷水平,分别授予御史、给事等职或充任地方官吏。

殿试前十名进士之姓名、名次以及考卷,也要进呈皇帝审定。然后由考官填写乌金榜,上钤“皇帝之宝”御印,于第二天在太和殿举行传胪典礼,皇帝率百官到场。典礼毕,礼部官吏奉持金榜(黄纸书写)出午门,到长安门外张榜(文榜挂在长安左门外,武榜挂在长安右门外),诸新科进士随之观榜,此所谓“金榜题名”之荣。传胪后第三天,皇帝在礼部赐新进士以恩宴,后再择日到孔庙举行祭礼,并由国子监将新科进士之名刻于碑上。

科举是读书人走仕途的必经之路,它不可避免出现腐败现象,在清末,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鲁迅祖父周福清科举贿赂案,便是一例。

鲁迅祖父周福清(1838-1904),于清同治十年(1871)获进士,后参加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省金溪知县,后又任内阁中书。据一八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浙江巡抚崧骏写给光绪帝的奏折《已革中书周福清求通关节案审办由》看,可确认周福清科考行贿案成立。周福清“起意为子求通关节,并欲为亲友马、顾、陈、孙、章五姓有子弟应试者嘱托,希图中试……独自拟写关节一纸,内开五人,马(官卷)、顾、陈、孙、章,又小儿第八,均用宸衷茂育字样,并写洋银一万元空票一张,加具名片,装入信封。”也就是说,周福清暗订了“宸忠”和“茂育”四字作为关节字眼,写在一张纸上,另外还有一张纸写着“洋银一万元”,这是周福清许诺在事成之后的酬金。

周福清贿赂案发后,先避住上海,后患病回原籍绍兴,没多久便自行赴会稽现自首投案。针对此事,光绪十九年(1894)十二月二十五日颁布了“秋后处决,以严法纪,而儆效尤”的上谕。因贿考,周福清被判死刑,鲁迅之父周凤仪原有秀才的功名也被革除。

光绪虽下命处周福清“斩监候,秋后处决”,却没有抄没周家家产,但为了保周福清之命,周家不断花大钱上下打点。此时正逢“百日维新”失败,光绪自身难保,周福清处决一拖再拖,一直关监至1901年,出狱后回绍兴,三年后郁郁而终。鲁迅遂有“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之感慨。

科举除科考舞弊之腐败,阅卷取士也极不严谨,清时,一些考官和阅卷官非以试卷优劣取舍,而多以个人好恶任意屈仰。清《宾退随笔》有这样的记载:光绪年间,理藩院尚书裕德任阅卷官,凡于试卷中看到有犯其先人名讳的字,就起身整衣敛容,拱优行礼,然后把试卷恭谨置于一旁。传到坊间,每逢此公阅卷,考生就事先了解其家人名讳,考卷中不犯名讳,避免落榜不第。

1905年,慈禧太后迫于“戊戌变法”后的历史潮流,诏废科举,改为“举贡考职”。1904年的状元刘春霖也成为清代科举最后一名状元。科举废除后,为解决众多举得举人、贡生等身份的士子的出路,清政府于1907年开设了“举贡考职”(亦称“举贡会考”),即将举人和贡生集合起来考试,按照考试成绩授予不同的官职。

没想到的是,在1907年的“举贡考职”中,选出了一位后来集“状元”、章门弟子以及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吴承仕。

1884年,吴承仕出生于安徽省歙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岁进私塾就读,十七岁便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吴承仕十八岁,赴南京乡试,中举人。1907年,二十四岁的吴承仕,以举人的身份,赴紫禁城保和殿参加“举贡会考”,也就是俗称的“殿试”。此次“殿试”,不仅有举人参加殿试,此前科举所中贡生也可以参加。吴承仕获“朝元”、即过去的“状元”之殊荣。光绪钦点他为大理院(清代中央审判机关)主事。

辛亥革命后,吴承仕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司法部佥事。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于军事教练处,后转往龙泉寺幽禁,不久又转入东城钱粮胡同软禁。吴承仕对章太炎的言行和学问非常钦佩,遂以司法部官员的身份,到章太炎被监禁处问候。两人从此开始接触,并结下师生之谊。吴承仕拜章太炎为师后,开始研究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及经学。

1924年,吴承仕离开司法部,专心执教讲学,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系主任及教授、中国大学国学系系主任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联席会议主席的吴承仕,和学校师生一起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1934年,在中国大学任国学系主任时,吴承仕创办《文史》杂志,多载高尔基等进步作家作品。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五十多岁的吴承仕与热血青年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赶到新华门前集会。

1936年,经北平地下党的批准,吴承仕被接纳为中共党员,与齐燕铭、陈伯达等编在同一特别小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吴承仕化名“汪少白”,转移到天津,继续秘密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来,为了吴承仕的安全,毛泽东曾派人到天津接他赴延安,因天津当时发水灾而未成行。

1939年9月21日,吴承仕在北平治病时,被敌人谋杀。延安各界为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举行隆重悼念活动。毛泽东送挽联:“老成凋谢(意思是指年高而有德的人去世了)”。周恩来的挽联:“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模范。”中共七大将吴承仕列入烈士名单。

毛泽东、周恩来的挽联,实为吴承仕人格本色写照,不亦宜乎。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08

分享到

古代历史科举中北京有过多少状元?父子状元实属难得

别再用错了!“三甲”并非特指前三名或第三名,源自古代科举制

古代“高考”也延期!宋仁宗曾专门为苏轼苏辙推迟科举考试?

盘点古代那些科考落榜的“大才”们,唐伯虎蒲松龄有点冤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双状元”兄弟才华横溢,却因此事被包拯罢官

明朝皇族宗室子弟有多惨?层层条例下身不由己,感叹“真是命啊”

张居正12岁便一举中秀才,乡试时神童却“被落榜”,原是大有深意

清代北京科举趣闻:马虎主考官闹笑话 有人因名字取得好得状元

宦海沉浮柳三变,北宋大词人因何四次进士落第?

古人科举复读是常态,失利咋办?王致和转脸去卖臭豆腐了

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成网红,你知道古代科举怎么揭晓成绩吗?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