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纪念张君秋百年诞辰:“先做人再演戏”

2020-07-06 14:47 北京晚报 TF024

1987年冬,我呱呱坠地后的第一声啼哭,就得到护士的赞誉:“介小嗓门,真高!”出院时,有护士打趣地对妈妈说:“无菌室里数你女儿哭得响亮,像个小歌唱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由于长辈喜欢戏曲,我从小耳濡目染,会哼唱几句;我也喜欢绚丽多彩的戏曲服饰,经常穿着妈妈的花衬衣舞来舞去。

作者:张其婷


新华社资料图

我爸爸是远洋船员,一年里有三四个月的公休。一天,爸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途经天津艺术学校时,他看到京剧幼儿班的招生广告,对我说:“闺女,咱去试试?”就这样,爸爸带我走进艺校。面试老师上下打量我,说:“小姑娘好漂亮,会唱歌吗?”我大方地唱了《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家的表叔”,当即得到老师的肯定,顺利通过面试。我的开蒙老师是祝彩霞,她既温和又严厉;两年时间里,我学演了《拾玉镯》《二进宫》等折子戏。上小学后,我仍坚持每周二、四下午到艺校学戏,除了写作业、学戏,没有一点玩儿的时间。1995年11月,首届中国戏曲艺术节在天津举行,我代表非艺术类学校参加儿童组的戏曲展演,还登上了《中国京剧》杂志。艺术节期间,我欣赏了众多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其中张君秋先生演唱的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让我领略到张派艺术的魅力,怹大气磅礴的气场、美轮美奂的旋律、惟妙惟肖的演唱,令我陶醉。就在那时,张派艺术在我幼小的心底生根发芽,我暗自立志:不管多苦、多难,我都要努力学习张派艺术。

我在首届中国戏曲艺术节上的表演引起了天津艺校的关注,艺校领导找到我的父母,建议我报考艺校。1996年3月我转入天津艺校学习,1998年9月考入天津艺校京剧表演班,七年寒窗,每天唱、念、做、打,苦乐尽在其中。2005年初,学校特意为我聘请了天津京剧院的张学敏老师,怹口传心授给我《玉堂春》《状元媒》《望江亭》等张派戏,我正式走上张派艺术的道路。经过三四个月的学习,经由天津艺校推荐,我参加了“纪念张君秋大师诞辰85周年——张派新秀大赛”。在全国众多京剧院团推荐的青年京剧演员中,我年纪最小,是唯一的中专生。我变压力为动力,将老师教授给我的内容全面展示出来,最终获得“张派艺术新人奖”与“张派艺术新秀奖”两个奖项,这段经历成为我刻苦钻研张派艺术的原动力。

2006年我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校学习期间,我在练功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周末回津要么找老师学戏,要么到天津京剧院实习。我的努力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学校聘请薛亚萍老师来教授我张派剧目。薛老师德艺双馨,我本科毕业会演的《刘兰芝》机房一折,受到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对薛老师的感恩,无以言表……

大学毕业后,我前往天津京剧院报到。在天津张君秋艺术基金会的协助下,我同时拜在薛亚萍、张学敏二位老师门下,成为真正的张派再传弟子。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此后十年里,我学演了《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秦香莲》《诗文会》《四郎探母》《大·探·二》、《刘兰芝》《红鬃烈马》《西厢记》《春秋配》《祭塔》。两位恩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张派艺术的精髓,也反复强调张君秋先生最注重人品,教导我“先学做人,再学演戏”;舞台表演以外,两位恩师还要求我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博采众长,多听、多看前辈大师的音、视频资料,不断提高艺术素质,加强艺德修养,做德才兼备的青年京剧演员。

2020年恰逢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为缅怀怹,我特意写了这篇小文章。作为张派再传弟子,继承好张派艺术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我愿意用工匠精神来刻苦钻研张派艺术,当好张派艺术常青路上的一颗石子,做好人、演好戏,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4

分享到

“京腔京韵总是情”活动展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

女老生曾与男老生分庭抗礼,为何如今京剧舞台上鲜有露面?

经典曲剧《珍妃泪》再公演,40年前珍妃首演者甄莹升任导演

京剧《红灯记》李玉和扮演者钱浩樑逝世,享年86岁

《鬓边不是海棠红》再度热播,商细蕊程凤台再吸粉,这些梨园讲究你知道吗?

新编京剧《李大钊》与观众见面,专家学者点赞,其中许多唱段令人震撼

一位“京戏迷”的故事:80余年,迷恋丝毫未减

“五个名丑”串联“四大美人”,新编京剧《五丑四美图》兼顾传统与创新

缅怀张君秋大师:用骨髓练就的京剧艺术 为后学传递艺术圣灯

张君秋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明起网络展播,于10月下旬结束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