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万钟运输百吨青石岫散尽钱财,乾隆捡漏送给母亲放置乐寿堂
前段时间,《北京晚报》刊登了《颐和园内寻奇石》一文,介绍了颐和园“乐寿堂”前有一座奇石“青芝岫”,它是明代米万钟发现的。其实除了这座奇石,米万钟与北京城还有很多联系。比如,一百年前燕京大学选址时,就有一部分是米万钟修建的园林。当年燕京大学学生许地山写的《燕京大学小史》一文,说“我校占有旧睿王园佟村府、米家坟及畅春园的一小部分,校内主要的建筑多在睿王园旧址。睿王园即明末米万钟的勺园”。
作者:汪兆骞
米万钟 奇石图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文石居士,海淀鱼长等,陕西安化(今甘肃庆阳)人,米芾后裔。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后任永宁(今北京延庆永宁镇)令尹。万历三十一年补四川、江苏等地县令,曾又任户部主事、工部郎中等职。时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米万钟多次被削职夺籍,直到崇祯元年(1628年),被复职起用,任太仆寺少卿理光禄寺丞事。
米万钟学识渊博,尤擅书法,与华亭董其昌、林府邢侗、晋江张瑞图被称为明末“四大书家”。今故宫博物院收藏不少其书画。米万钟兴趣广泛,在石刻、琴瑟、棋艺、绘画、造园等艺术方面,也有极高造诣。其对建造别业(墅)修建园林兴趣极高。他在北京就精心建造别业三处:勺园、湛园和漫园。
勺园又名风烟里,在海淀,园广数里。清翰林庶吉士查慎行游览后,有诗句赞曰:“东雉西勾地较宽,米园绝有好林峦”。园里有色空天、太一叶、松坨、翠葆榭、林於澨等湖泊、丘壑、亭台佳景。明代王思任来游,赋《勺园诗》:“才辞帝京入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寥寥几笔收尽勺园风光。
湛园,在西长安街,也极精巧别致。园中有曲水、送关、竹渚、石林,有石丈斋、仙籁馆、茶寮、饮光楼、绣佛居,水上有书画船,林中有猗台花径诸景。主人米万钟自题湛园诗:“主人心本湛,以湛名其园。有时成坐隐,为客开清罇。闲云归竹渚,落日深松门。登台候山月,流晖如晤言”。
第三座别业漫园,在积水潭东。有高阁三层,雕廊画栋,气象森然,有“不远城隅胜,风尘已觉远”之感。三园风光无限,常有达官文客造访,把盏饮酒,吟诗作赋,为京都一雅聚之所。《帝京笔记别集》有记载。
米万钟嗜石也成癖,宦游四方,斥巨资收奇石无数,多藏于米氏的另一居所古云山秀。其爱石雅好,被时称“友石先生”。当时藏石界有一口号,曰“石(谐‘时’)来运转”,坊间广为流传。有人赠诗米万钟:“米公寻石如寻丸,十年改邑不改官”,意为只为玩石,而官运不济。
古云山秀收藏奇石中最奇者,曰非非石:数峰孤耸,俨然小九子峰。另有一黄石,高四尺,通体玲珑,光润如玉。一青石,高七尺,形如片云欲堕。上有米芾元符云年二月丙甲的刻题,还有四篆刻:“四滨浮玉”。一仇池石,大如拳,声如响磐,峰峦洞壑,奇巧殊绝。米万钟自刻底曰“小武英”。诸石皆数百年,传之有序瑰宝。米氏著有《绢本画石长卷》记之,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当然,米万钟的收藏中,最重要的石头就是“青石岫”(乾隆时改为青芝岫)了。《春明梦余录》记有,“米万钟既得异石于大房,束性载书以告,甬东薛冈见之,复代石报米书。二书当时传诵,以为韵事”。米万钟在房山得此青石岫异石,不胜狂喜,“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青石岫,高四米,长八米,宽两米,约重百吨。米雇佣多人,用四十余匹马,欲从房山峻岭中运抵勺园,几个月间,耗尽钱财,只能弃于荒野。为送此石,米万钟荡尽家产,退隐于江湖。时人称之为“败家石”。
直到1750年,乾隆帝为贺母亲六十寿辰,在颐和园建乐寿堂时,想起米万钟弃于山中的青石岫,动用厚金,艰难将此石移于乐寿堂。其母见奇石润而色青,体态庞然而灵秀,形如云朵,与院中古玉兰、牡丹相映成趣,夏秋该石全身苔藓斑驳,翠碧欲滴,别有韵致。乾隆遂赋诗曰:“君不见房山巨石磊岌,万钟勺园初筑葺,旁搜皱瘦森笏立,缒幽得此苦艰涩……天地无弃物,而况山骨良?居然屏我乐寿堂……”字里行间,不免流露捡漏儿得意之情。
后来,米万钟的勺园同样历经变迁:清代,归于清王室,民初被陕西军阀陈树藩够得,几年后卖给燕京大学,成为校园。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北京大学校址至今,算是地尽其用,得其所哉。而风雅的米万钟,却无声的湮没于历史的风烟里。不舍局陋地去暇想,非为骄奢淫逸,只因建园嗜石雅好而败家,对米万钟来说还真有一种问天无语,无地埋忧的怆然,这或许是他不可逃避的宿命吧……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