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北海公园新开三景,大佛殿万佛楼与乾隆母亲有关

2019-11-06 01:51 北京晚报 TF010

最近北海公园动作不断,先是8月底开放了北海东侧,有着北海“园中之园”之称的画舫斋,后来又在9月底开放了北海北岸的两处佛教建筑。其一是位于阐福寺后部区域的大佛殿,另一处则是极乐世界殿(小西天)北侧的万佛楼。

作者:杨征


游人所站处即为大佛殿遗址 宝君 摄

因为历史的原因,大佛殿和万佛楼已经无存,只剩下当年这些建筑的遗址。不过,留在它们背后的故事依然还在人们记忆中。这两座建筑都与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太后有关。

随着画舫斋、大佛殿以及万佛楼遗址这三处景点的开放,一起来探寻这三处景观的前世今生。

阐福寺

从避暑胜地到第一“福”地

北海公园展出的阐福寺主体建筑复原图

在了解这三处景点之前,要有一个概念,北海历经元明清三代的修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在不同时期,这一带的建筑规模不一样。

北海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发源地”。当年忽必烈兴建元大都的时候,正是以金中都东北郊外的离宫——太宁宫为大都的中心。如今人们熟悉的北海白塔所在地琼华岛,可以算得上是中心的中心。因此,元代时,琼华岛上兴建了广寒殿,并称琼华岛为“万岁山”。

明代,这一带因位于紫禁城以西,而得名为“西苑”,北海是西苑的一部分,当时称为“太液池”。由于明成祖在紫禁城正北堆起了一座风水山(即今日的景山),以镇压元朝的王气——整座土山堆砌在元代帝后所居住的寝宫区域上方。这座风水山也旋即被明成祖命名为万岁山,以求大明江山千秋万岁,因此明代的万岁山专门用来称呼景山,而元代原有的万岁山(琼华岛),在明代的史料中,多以“广寒殿”来称呼。

明代初期,西苑的建筑并不多。明英宗复位后的第三年即天顺三年(1459年),在西苑北部兴建了一组避暑宫苑——太素殿。这可以算是北海北岸第一组建筑群了。之后明代中后叶在北岸还曾先后出现过乾德阁、嘉乐殿以及五龙亭等建筑,其余则没有较大的工程。北海真正迎来建设的高潮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这之前虽然有顺治皇帝在广寒殿旧址增建喇嘛塔等工程,但较之乾隆皇帝时的营造,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北海北岸、北海东岸的众多建筑正是乾隆皇帝所建,比如著名的九龙壁、静心斋、先蚕坛等都是乾隆时期兴建的。

按时间先后来看,阐福寺应该是如今北海三处新开景点中最早修建的。它和上文提到的太素殿有些渊源。

明英宗时期,太素殿是按照“垩饰茅覆”的原则建造的。简单说来,就是用白灰抹墙,不做装饰,屋顶则是用茅草覆盖,颇有些杜甫草堂的感觉。当时这里是皇帝在炎炎夏日避暑的场所。西苑的这些工程竣工后,皇帝还特邀自己的亲近大臣一同游赏,当时的吏部尚书李贤,在游览之后还专门写了篇游记,其中对于太素殿的描述如下:“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后草亭,画松、竹、梅于上,曰岁寒。门左有轩临水,曰远趣轩。前草亭曰会景。”从名字和建筑样式来看,这里在当时就是一处颇具雅致的休闲园林。

到了英宗的玄孙正德皇帝在位时,这座太素殿可是被这位游乐王者“玩儿坏了”,原有的朴素建筑被悉数拆除,这位万岁爷一时兴起,为了图凉快,命人用金属锡建造起了一座大殿,名曰锡殿。而他的堂弟,即后来的嘉靖皇帝,则将这里改造成一处道教的道场。

万历年间,太素殿附近迎来了一个大工程,那就是五龙亭的修建。此后,这一带清净了几十年,那座锡制大殿一直用到了康熙年间。高士奇在其《金鳌退食笔记》中对锡殿有过一些描述:“中有锡殿,以锡为之,不施砖瓦。每岁盛夏,太皇太后避暑于此。皇上听政之后,辄驾小舟问安,或侍膳亭上。”高士奇还记载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五龙亭燃放烟火的庆典,当时高士奇已经回家,皇帝特意派使者请他到五龙亭前一同观赏焰火。

清代初年,按照《康熙皇城衙署图》中的信息显示,在北海北岸,只有太素殿和东侧的大西天经厂两组主要建筑。乾隆七年(1742年)新的先蚕坛在北海东岸最北侧建成,太素殿便成了先蚕坛的附属建筑——茧馆。两年后,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太后建议将此处改建为佛寺。孝子乾隆皇帝当即按照母后的意愿,开展寺庙的建设工程。乾隆十年(1745年)动工,第二年八月,全部工程即告竣,可谓神速。

新建成的这座庙宇名为阐福寺,乾隆皇帝对该寺名的解释为“上为慈圣(即崇庆太后)祝厘(祈求福佑),下为海宇苍生祈佑”。这座大寺院以五龙亭作为南端起点,北侧是一座宏伟的牌楼,名为“性海福田”牌楼(南边石额为“性海”,北边石额为“福田”)。其规制仿自于大高玄殿木牌楼。再向北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其布局为“伽蓝七堂”样式,建筑规制则大多模仿自正定隆兴寺。

过了牌楼往北,是三开间的山门殿,入内两侧为钟鼓楼,正北则为天王殿,天王殿后为第二进院落,主体建筑是高三层的楼阁,其内部相通,供奉有一尊用整棵金丝楠木雕琢而成的千手千眼佛像,因此这座楼阁也被称为“大佛殿”,其正式名称为“大雄宝殿”,建筑样式则模仿自隆兴寺的大悲阁。

大佛殿前立有两通石碑,石碑很有特点,位于东边的碑身南面无文字,北面刻有乾隆题写的《御制阐福寺大佛诗》;西边的石碑正好相反,碑身北面无文字,南面刻有乾隆题写的《御制阐福寺碑文》。

阐福寺建成后,它成为北海重要的梵境胜景。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开始,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乾隆皇帝都会到阐福寺拈香礼佛,之后会在此处书写“福字”,这座寺庙真正成为了京城第一“福”地。根据清室资料,乾隆皇帝每年都要到阐福寺拈香,为生母崇庆皇太后祈福,并在每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派喇嘛一百零八人在阐福寺内诵《十六罗汉经》等,阐福寺成为清代皇室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佛殿的后面又添建了一座“真实般若殿”,其得名直接取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座大殿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中并没有体现,因为在这一年大殿还尚未完工(另一说“真实般若殿”应为万佛楼后面的殿宇)。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阐福寺遭到严重破坏,大佛殿里千手千眼佛周身的宝物被洗劫一空。民国八年(1919年),当时由袁世凯卫队改组而成的消防队在大佛殿内生火做饭,不慎失火将大佛殿等其他建筑烧毁。大佛殿毁于本身职责为灭火的消防队手中,这对当时的社会体制也不失为一种讽刺吧。

大佛殿里的千手千眼佛

大佛殿旧照

上世纪七十年代,北海公园在阐福寺北部筹建了植物园,每年在此举办菊花展,这也成为北海公园独特一景,该植物园一直使用到阐福寺上一次大修为止。如今,阐福寺山门、天王殿等建筑仍然完好,大佛殿只剩遗址,被改造为小广场。在大佛殿遗址前,两通石碑仍然矗立在原处。在大佛殿遗址广场后,还有三座配殿,被布置成展室,目前正在举办关于阐福寺的展览,向游人介绍阐福寺的历史。在展室里,人们还能看到“性海福田”牌楼遗留下的石额之一:“福田。”

值得一提的是,与阐福寺同时动工兴建的还有其东侧的澄观堂建筑群,当时这里被称为“阐福寺东所”,其作用也是为帝后到阐福寺拈香礼佛前后休憩之用。这也就是如今的快雪堂院落,不过这个院落最后一进大殿快雪堂的修建日期,则要延后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了。

万佛楼

乾隆给母后的贺礼

今年9月底,与大佛殿景区同时开放的,还有位于北海西北角普庆门内的万佛楼遗址区。

乾隆时期,万佛楼和南面的“极乐世界殿”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乾隆皇帝营造的一方佛教净土,也是他为母后崇庆皇太后献上的一份生日贺礼。整个工程自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开工,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修建完成。竣工当年,正逢乾隆皇帝六十岁大寿,第二年则是皇太后八十岁大寿,在当时可谓是双喜临门。

在北海公园,极乐世界殿如今也叫“小西天”,这是因为在极乐世界殿的东侧不远,有“西天梵境”的建筑,西天梵境常被称为“大西天”,极乐世界殿后来也被称为“小西天”。

极乐世界殿是曼荼罗建筑方式,其中央大殿象征着佛教世界的中心:须弥山。在大殿中,也的确垒起了一座泥胎须弥山。山上错落分布着彩色佛像二百二十尊,其中的释迦牟尼佛、阿兰、迦舍尊者以及八大菩萨均用铜铸造。

在乾隆时期,极乐世界殿最北面的琉璃牌楼正对普庆门,步入普庆门,迎面会看到一个方形水池,水池南北各一座四柱三间的木牌楼;水池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经幢;在水池北侧,便是恢宏的万佛楼了。这座楼阁面阔七间,共有三层,其中加上佛楼四壁镶嵌的佛龛内佛像在内,整座楼内一共供奉有一万零二百九十八尊。当时为了给皇太后祝寿,乾隆皇帝从寿诞的十年前便开始要求内务府拨发大量黄金铸造金佛,此后又以祝寿为名,要求上至京城下至地方,都要进献金佛,以表孝心。当时规定大佛需重五百八十八两八钱,小佛像也不许轻于五十八两。

此外在万佛楼每一层内,还供奉有大无量寿佛九尊,三层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七尊,可以说整座楼就是一座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

令人惋惜的是,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将万佛楼内所有金佛全部盗走。楼体本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到1949年后万佛楼已经沦为危楼。最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其部分石料支援了天安门城楼返修工程。

如今,在万佛楼遗址,两座牌楼已无存,但是还有当年牌楼的遗迹;水池两侧的石经幢矗立在原处,万佛楼两侧的配殿,只有东侧的宝积楼还在,修缮一新后,正在举办崇庆皇太后的主题展。

清代很多皇家园林的寺院旁都会建一个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的小园林作为陪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旁有镜清斋(静心斋,曾称大西天东所),阐福寺旁则有澄观堂(即快雪堂院落,亦名阐福寺东所),而万佛楼东北侧以澄性堂为核心建筑的“东所”则是万佛楼建筑群的附属园林建筑。澄性堂在万佛楼东北,它的前方也是一个方形水池,其后则有假山和人造池水,主体建筑包括湛碧亭、澹吟室、镜藻轩、致爽楼等,虽然规模不大,但不失其精致。只可惜如今这片堂、亭、轩、楼、池兼备的小园林,唯有致爽楼留存。

 

画舫斋

江南庭院

说起北海东岸,在乾隆初年,还是一个狭长的区域,建筑也不多。乾隆皇帝于1750年,将北海东墙“东扩”,并用修整太液池挖出的泥土在东岸堆砌了人们今日见到的土山。此时《乾隆京城全图》已经基本绘制完毕,所以此图上北海东岸区域,只能看到最北侧的先蚕坛和靠南一点的船坞。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回到京城后,他开始按照江南园林的样式,在北海东岸空出来的地盘大兴土木,于是便兴建了画舫斋和濠濮间景区。

濠濮间得名于康熙年间修建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濠濮间想”,该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与世无争的意趣。这其中的“濠”“濮”两个字都是河水的名字,它们都与庄子有关。庄子当年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还在濮水垂钓。这两个字正是对于超然世外这种意境的象征。

北海的濠濮间还修造了一座九曲雕栏石桥,正是模拟了当年濠水上的桥梁:濠梁。桥梁将一波碧水一分为二,石桥的一端还架起一座石牌楼,上有乾隆皇帝题写的楹联。整个濠濮间景区,就是乾隆皇帝在北海这个水景大园林的东岸兴建的一座山地小园林。

与濠濮间相比,画舫斋则是一处以水取胜的园林,同时也是清代帝王检阅射箭的场所。步入宫门迎面看到的是面阔五间的春雨林塘殿,其南侧带有三间抱厦,该殿宇与宫门和两侧的围墙一起围合成了画舫斋的第一进院落,其东西两侧包围进了一部分人工改造的山体,使得这处水景园林增添了几分山林情趣。

从春雨林塘殿穿到第二进院落,仿佛置身于舟楫之中。第二进院落虽然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布局,其院落中心并不是平地,而是一方池水。这也符合设计者乾隆皇帝的最初意图,他在诗作《画舫斋》中写道:“画舫予所喜,云舟不是舟。”其得名也是源自欧阳修的一篇《画舫斋记》。当年欧阳修被贬官到滑县后,利用官署东旁的一座小房子改建为自己的休憩之所,并名之为“画舫斋”。在这篇文章里欧阳修用《周易》中的理念讲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利,就好似“涉川”一般,经历了种种“行走江湖”的凶险后,仍在文章里念念不忘居安思危,为国效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文人雅趣。乾隆皇帝也正是借用了这一点来命名这座新建成的园林。

主殿画舫斋东西两面,还各有一些建筑点缀,经过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改造后,西侧保留了原有的以水上曲廊连接的“小玲珑”,东侧则是因一棵千年古槐而得名的“古柯庭”,再加上奥旷、得性轩一起,三座建筑围合成了一个新的小天地,可谓妙趣横生。

乾隆所建北海其他建筑

除了上述三处新开景点,乾隆皇帝在北海兴建了很多建筑,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农耕时代的印记——先蚕坛

北海北岸的先蚕坛,兴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在这之前,元明两代都有各自的先蚕坛,其中元代的先蚕坛,位于如今的通惠河自东便门桥至东三环一带以北。明初不设先蚕坛,到了嘉靖皇帝时,先蚕坛建设提上日程,最初嘉靖皇帝遵循古制建在北郊,即安定门外的方泽坛对面,但旋即嘉靖皇帝改了主意,将安定门外未完工的先蚕坛悉数拆毁,移建到了紫禁城以西的西苑仁寿宫附近。如今上述几处先蚕坛都已无踪迹可寻,可以说北海的先蚕坛是一个孤例。

乾隆九年(1744年),孝贤皇后亲临先蚕坛,在这座新建成的坛壝中举行了亲蚕礼。宫廷画师画了一幅《皇后亲蚕图》,记录下这一重大时刻,如今这幅《皇后亲蚕图》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亲蚕礼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但皇后亲自前往的少,更多是派遣妃子代行。清亡后这里逐渐荒废,1949年后这里归北海幼儿园使用至今。

清漪园姊妹建筑——西天梵境后院

从6号线的北海北门站出来迎面便会看到一座恢宏的琉璃楼阁,斑斓的色彩将这座楼阁点缀得如仙境一般。这里如今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不对游客开放,这也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正是在这座院落里,乾隆皇帝留下了一个遗憾。

故事还得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说起,这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回京后即下令在西郊清漪园、北海大西天以及避暑山庄永佑寺分别修造三座宝塔,宝塔形制则模仿南京大报恩延寿寺和杭州六和塔。

乾隆十八年(1753年),内务府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来到大西天进行现场踏勘,之后根据实际地形绘制了琉璃宝塔的地盘图样进呈预览。整个方案令乾隆皇帝非常满意,工程很快就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而且三座宝塔的修建是同时推进的。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京师正在修建的两座宝塔(另一座在避暑山庄)同时出现了问题。北海的琉璃塔当年建到了第四层,其周边的回廊以及南侧的华严清界山门、四角上的四座重檐方亭也基本完工,可谁曾想宝塔竟然遭遇火灾,不光宝塔被焚毁殆尽,周边殿宇楼座共延烧十七座,共计一百二十一间。

清漪园的延寿塔此时也已经修到第八层,但不想竟然出现了地基下陷的情况,乾隆皇帝只能忍痛将其拆除。最后这三座宝塔只有承德永佑寺舍利塔保存至今。

北海和清漪园的两处原计划建设的宝塔被乾隆皇帝更换了方案,其中北海大西天在宝塔原址建起三重檐的琉璃阁,清漪园报恩延寿寺延寿塔则改建为佛香阁。1860年佛香阁遭到英法联军焚毁,后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将其复原,这就是今天看到的颐和园佛香阁。

历经曲折——大圆镜智宝殿

大圆镜智宝殿建筑群与镜清斋(静心斋)相对,最初称大西天西所。这里最初准备建成三十三间转角重檐罗汉堂。它与大西天的位置关系颇类似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与其西侧的罗汉堂(如今已改建为清华轩)的布局。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大西天西所南门真谛门外兴建了一座琉璃影壁,这就是如今驰名中外的九龙壁。与九龙壁同时兴建的,还有西天梵境(大西天)山门南侧的华藏界琉璃牌楼。值得一提的是,华藏界琉璃牌楼主体仿自于圆明园慈云普护景区的一座牌楼,从中也可以一窥当年圆明园建筑的恢宏。

上文提到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大火,波及了西所,西所罗汉堂被彻底焚毁。这之后在遗址上建起了七开间的重檐歇山顶大殿——大圆镜智宝殿。民国九年(1919年)驻扎在北海的部队用火不慎,焚毁了大圆镜智宝殿及其周边建筑。1925年北海作为公园开放,这片遗址被改造为体育场,这里一度被命名为“乐静园”,其山门真谛门有段时间还被改建为西洋式大门。1996年该区域得到重建,但它已经不再归属北海公园,如今这里仍然处于不开放状态。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 乾隆为何在这里留下御笔

趣谈清代科举“大挑”制度 八字标准给考生的颜值打分

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

米万钟运输百吨青石岫散尽钱财,乾隆捡漏送给母亲放置乐寿堂

亲种水稻、祭先农坛、带头植树造林……康雍乾三朝皇帝爱农爱劳动

乾隆帝喜欢喝茶,为何对龙井情有独钟?

康熙乾隆“比字” ,谁写得更好?国博中国古代书画展上午开幕

小学课本有首乾隆的诗,都说弘历只会写歪诗,原来如此

皇宫里如何过中秋?关于月夕古诗乾隆留下百余首,皇帝也吃自来红

乾隆执掌万里江山,却苦于看不到小动物,只靠在这本书上盖章过瘾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中为何建造古华轩? 因乾隆将它视为“佳朋”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