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抗疫先锋:“暖男”大夫曾泪别重病母亲 驰援武汉赴前线

2020-03-12 14:13 北京晚报 TF008

孟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刚刚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孟大夫在查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供图

泪别重病母亲奔赴前线

初春,武汉的樱花悄悄地开了。

“我的母亲得了恶性肿瘤,年初因为急性心衰住了院。”这个春节,孟捷本打算回新疆探亲。但计划,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

孟捷在党支部群里看到驰援武汉的通知,他立刻就报名了。到武汉后,孟捷的朋友们以及远在英国的导师都非常关心他,也关注中国疫情的变化。“我告诉他们,中国一共有四万多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我只是四万分之一。”已近天命之年的孟捷,在中医界还算是“年轻人”。深厚的中医学功底,让他坚信几千年来守护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医药学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我决定要在国家危难之际用我所学尽一份力。”

跨越身体极限迎来曙光

到武汉的第一周,确诊病例增加非常快。队员们亲眼目睹了危重患者从急诊刚转到病房就抢救无效死亡。刚开始看到的死亡病例都是高龄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后来得知有年轻的医生感染后病亡,心里有些害怕了。”

毕竟也快50岁了,每次穿防护服对孟捷来说都是考验。穿戴好以后,护目镜里很快会有水汽,看东西很费劲,戴上防护服的帽子听力会下降,在病区里走路都很笨拙。“早班是7点进病房,下午1点出来,头天晚上就不敢喝水,等于十几个小时不能喝水。”脱防护服的时候要全身喷消毒液,为了保持通风,窗户都是开着的,消毒液喷到身上非常冷,有时进到眼睛里生疼。

到武汉第四周时,孟捷觉得心情特别低落,整个人的心理和身体都到了低谷。“有一个阶段病例增长非常快,我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疫情才会结束。”直到听说医院门诊病人大幅度减少,局部病例开始下降,终于感觉看到了曙光。“现在,病区里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了!”

老将对新毒愈战愈勇

在驰援武汉的同事眼中,孟捷大夫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暖男”,对待患者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不厌其烦。因为语言不通或者患者年岁较大听力不好,孟捷经常要和患者沟通很长时间。有的时候患者一听他们是北京来的医疗队,还会向孟大夫询问自己家人的身体问题,他都非常热心的给予解答。

“孟捷大夫,您好,作为受您救治病人的家属,我非常感恩您对我丈人细致的问诊、开药;耐心地解答宽慰。非常感恩您为患者的付出。这一次您作为‘白衣卫士’冲上疫情第一线,老将对新毒,殊为不易。我和家人为您祈福加油,愿逢凶化吉,早日平安归来。孟大夫,您是最棒的。”

“孟医生好,我是4 号床的病人,感谢你们团队努力,能回家很开心!欢迎5月初来看樱花!来了请一定告知一声!”

……

随着一位位患者治愈出院,孟捷收到了太多这样的微信。他说,患者早日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贾晓宏 通讯员闫剑坤

 

分享到

九旬奶奶高压超200,心衰老人进入抢救室,探访北京同仁医院夜班急诊

海淀四季青医院迎来手语导医,为聋人病患进行手语翻译

男子健身时心脏骤停,北大肿瘤医院医生跪地急救,膝盖跪得渗血

正能量!援鄂医生一家子在广场摆起了“地摊”,而货品是一个假人

北京协和医院护士68天“援鄂日记”:见证武汉重启 深爱“第二故乡”

抗疫先锋刘清泉在武汉奋战81天:哪里有难,哪里就是我的战场

罗大佑致信武汉首批被感染的医护人员“OK哥”,并献唱非典时期老歌

“91岁,也要治好您!”北京医疗队坚守武汉,冲刺完胜目标

抗疫先锋: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王凌航 1天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

北京援助武汉医疗队张微微千里之外为女庆生:等你再大些,妈妈就回来了

疫情期间近距离接触患者开放的口腔有风险,他们“全副武装”不退缩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

北京市民对人口普查有疑惑可用多种方式解决,上微信公众号打电话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