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疫情期间近距离接触患者开放的口腔有风险,他们“全副武装”不退缩

2020-02-29 13:55 北京晚报 TF008

昨天一早,在北京口腔医院综合门诊区的儿科,出现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小女孩,只见她戴着口罩,身上套了个大号的塑料袋,脚上还踩着两个垃圾袋。“我们也是没办法才带孩子来医院的。”小女孩的姥姥一脸愁容,“孩子有两颗新牙都长出一半了,可乳牙就是不掉……”

主治医师高茜在给小朋友治疗。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宝贝,来坐好。”主治医师高茜把小女孩领到治疗椅上,轻声说,“阿姨帮你把口罩摘下来,你几岁了?”“7岁。”“来,张大嘴,别紧张……”聊着天,高茜已麻利地在孩子的牙齿处打好了麻药。

紧跟着,高茜手持治疗钳,眨眼工夫就拔掉了两颗捣乱的小乳牙。“现在,听阿姨指挥,张嘴,准备……123,咬!”默契配合下,一个白色的止血棉卷被塞进了女孩的小嘴里。“好了!”高茜扶着孩子下了治疗椅,“一会儿可以奖励你吃一个冰淇淋!”

2月初,口腔医院组建了综合门诊区,将牙体牙髓科、牙周科、黏膜科、修复科、外科、儿科、正畸科等所有科室整合在一起,由医务人员轮流值守。“我来!”排班时,大家毫不含糊。

记者注意到,除了口罩、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屏,作为牙医“特色”,每位医生脖子上还多围了个“防护装备”——治疗巾。原来,疫情期间,看似简单的口腔治疗,实则风险不小。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无法佩戴口罩,医生更要近距离接触患者开放的口腔,尤其是治疗过程中若使用牙钻,高压冷却水和唾液会喷溅在空气中形成大量飞沫和气溶胶,增加了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出于对患者和医生的保护,医院一般会建议大家“非急症暂缓治疗”。然而,总有些牙科疾病,患者忍不了,也耽搁不起。

昨天,在急诊科,几位医护人员正在帮一位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患者进行牙齿复位及伤口缝合。只见医生弓着腰、低头凑近患者口腔,不断用纱布止血。“患者是意外摔伤,门牙的牙冠部受外力移位了,咬合不上。参与治疗的急诊科主治医生周伟伟说,类似的患者在急诊并不少见。

几天前值夜班时,周伟伟接诊了一个骑车摔伤的6岁小男孩。当时,孩子左侧嘴角穿通伤很严重,里外各有一条大口子,加起来缝了十几针。既要安抚疼痛、恐惧的患儿,手底下还要快速准确缝合伤口,对医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孩子口腔范围小,视野本就不好,再加上护目镜会起水雾,经常看不清楚缝合用的细线。”缝合时,周伟伟为了找到一个清晰的视野,全程不停地变换角度……“治疗过程中,孩子不能戴口罩。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可能缩短孩子张嘴暴露的时间……”完成这次复杂治疗,她仅用了不到20分钟。

“每一次治疗,我们都要近距离面对患者张大的嘴巴,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时候,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绝对不会退缩!”周伟伟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欢

编辑:tf008

分享到

九旬奶奶高压超200,心衰老人进入抢救室,探访北京同仁医院夜班急诊

海淀四季青医院迎来手语导医,为聋人病患进行手语翻译

男子健身时心脏骤停,北大肿瘤医院医生跪地急救,膝盖跪得渗血

正能量!援鄂医生一家子在广场摆起了“地摊”,而货品是一个假人

北京协和医院护士68天“援鄂日记”:见证武汉重启 深爱“第二故乡”

抗疫先锋刘清泉在武汉奋战81天:哪里有难,哪里就是我的战场

罗大佑致信武汉首批被感染的医护人员“OK哥”,并献唱非典时期老歌

“91岁,也要治好您!”北京医疗队坚守武汉,冲刺完胜目标

抗疫先锋: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王凌航 1天接诊200多名发热患者

北京援助武汉医疗队张微微千里之外为女庆生:等你再大些,妈妈就回来了

抗疫先锋:“暖男”大夫曾泪别重病母亲 驰援武汉赴前线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一起虚拟游览三里屯……深圳文博会北京云上展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