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程序质量指数连续两年全球排名第一 北京法院提供“北京样板”
陈清华律师代理一起责任保险纠纷案,上诉人上诉至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前,法官通过“微律师”平台,将法院传票、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发送到了陈清华的手机上。
今年,北京23家法院统一成立了集约送达中心。
这样的诉讼便利和效率体现在北京法院立、审、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些年,北京法院忙着创新举措,推行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司法公开、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北京样板”。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北京在“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上连续两年全球排名第一。如今,北京法院已经开始着手酝酿下一轮的改革方案。
北京样板
连续两年全球排名第一
姜源是本市一家公司的法务。由于公司和海南一家企业产生纠纷,需要去海南澄迈县诉讼——来回数千公里,又得搭上两三天工夫,姜源一听头都大了。
有人告诉姜源,现在可以“跨域立案”了,在北京的法院就可以立海南的案子。他赶紧准备好起诉材料,赶到了附近的海淀区法院。
立案大厅里有专设的“跨域立案”窗口,工作人员辅助姜源登录北京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服务系统,选择管辖法院后,填写案由、原被告及代理人相关信息、诉讼请求,上传相关材料……不到十分钟案子就立上了。姜源舒了一口气:“网上平台还真是方便!”
姜源登录的北京移动微法院是一款可以让公众“打开微信打官司”的小程序,集合了案件诉讼风险智能评估、在线预约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在线提交证据材料等多项功能,目的就是让当事人少跑腿。诸如此类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就也反映在世行《报告》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中。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世行点名表扬了中国法院为优化“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所采取的改革举措。
北京连续两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正是“执行合同”指标下的一项二级指标。“在评价这项指数时,世行通过27道是非题打分,分值越高,就代表更好和更高效的司法程序。比如‘法院是否为律师提供了电子化案件管理工具?’如果有就可以拿到1分。满分18分,北京今年拿到了16.5分。” 北京高院民二庭庭长薛强介绍说。姜源使用的“北京移动微法院”正是北京法院为律师提供的众多电子化案件管理工具中的一个。
此外,司法数据是否公开、商事案件能否自动化随机分案、诉讼费能否电子支付……这些都是“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考核的内容,也是北京法院的得分项。
北京速度
从3个月到27小时
“才用了27小时?”在电脑上看到鉴定意见书的回传信息时,许梦媛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许梦媛是丰台区法院立案庭鉴定组的一名工作人员。被送去做鉴定的是一份合同上的签字,当事人因质疑合同的真实性向法院提出笔迹鉴定申请。从提交材料到鉴定结果回传只用了27小时,这样的速度,以前从来没有过。
接受委托做鉴定的是北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27小时,这是我们接受委托以来出结果最快的一次。以前一般的笔迹鉴定也得将近3个月才能出具意见。” 鉴定人范顺义和张晶说。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监督机制,鉴定评估环节拖沓,一直是法院审判流程中的“痛点”。不过今年不一样了,鉴定机构感受到了来自法院的压力。
北京高院上线了 “对外委托一体化平台” ,针对办理委托、机构审查、当事人交费等实践中常出现拖延的环节,明确了严格的审批程序、最长期限、鉴定风险及相应后果。借助该平台,一般案件平均鉴定评估周期有效控制在了40天内,缩短了约60天。
“北京高院会定期晒我们的‘成绩单’,如果拖延出具鉴定意见,法院会对我们进行警告或约谈,有违法违纪现象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可能被暂停或取消委托资格。” 范顺义说,现在法院逼得鉴定机构加大了内部管理,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
在“执行合同”指标排名中,我国上升了1位,总排名居世界第5位。北京法院在鉴定评估环节提速,弥补短板,正符合该项指标所看重的“诉讼程序质效”。
鉴定评估只是案件立、审、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2018年9月,北京高院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为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提出5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对商事审判立、审、执全流程提速增效,使民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再缩短10%,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司法体验”。
北京创新
让破产企业起死回生
在评价市场救治退出机制与质效的“办理破产”指标排名中,中国位居第51位,与去年相比上升了10位。按照世行的规则,立法是否完备,破产企业能否重生是影响“办理破产”指标的决定性因素。
2018年11月10日,一场特殊的“拍卖”在淘宝司法网拍的资产处置平台公开进行。“拍卖”对象是已经申请破产的北京华都肉鸡公司的股权。在昌平区法院的主持下,北京华都肉鸡公司破产重整。
华都肉鸡公司是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企业,北京市场覆盖率一度超过90%。2016年,该公司却因资不抵债宣布停业并申请破产。
然而,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这其中还牵涉到数百名员工的就业安置。在昌平区法院看来,执法固然要把握尺度,但也应有温度,不能一破了之。于是,破产清算转为破产重整。昌平区法院在全市首创用公开竞争的方式为华都肉鸡选任“新婆家”。一词之差,给身陷绝境的企业带来了生机。
为选好这个“婆家”,法院设定了高门槛:除了有注册资本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有5年以上从事畜禽类养殖、加工业务的从业经验,年相关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这是考虑到华都的品牌价值和数百名员工的就业安置问题,防止投资人在获得股权后全盘抛弃原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昌平法院民四庭庭长潘幼亭解释说。
通过竞拍,华都肉鸡公司股权最终被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北郊农场有限公司联合体以9.6亿的价格“拿下”,超出破产财产评估价值1.7倍。昌平法院通过司法思路的创新挽救了一家老牌企业。
“北京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不是为了迎合世行指标排名,而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北京高院民二庭庭长薛强说,目前北京法院已经着手酝酿下一轮改革,包括对全市破产案件集中管辖、侧重诉源治理、从源头减少纠纷等等。“未来,北京的营商环境只会更好。”
本报记者 张蕾
数说 北京法院
为了给“送达”环节提速,今年,北京23家法院统一成立了集约送达中心,并在全市法院推行电子送达方式。集约送达工作推行以来,外出送达团队平均用时3天,有效送达率达到80%以上。今年前9个月,北京法院电子送达28万余件次,电子送达使用率已达到34.2%……
过去,破产财产变价普遍采用线下拍卖,现在,北京高院进行改革,规定优先采用网络拍卖方式,削减了5%的破产成本。
通过“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今年1月至9月,前端速裁法官人均结案702件,是后端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的3.4倍,用21.6%的民事员额法官化解了63.1%的民商事纠纷。
为攻坚财产处置难题,北京法院执行程序中的财产100%通过网络平台处置。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网拍成交额209.6亿元,同比增长87.6%。
北京法院依法加大对拒执行为的制裁力度,今年1月至9月,限制59万人次购买机票,拘留883人次,限制出入境1982人次,因涉嫌拒执罪判刑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