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疗愈心灵的古诗课 《诗人十四个》用古典文学点亮现代人的生命

2019-09-07 14:13 北京晚报 TF003

这是一系列源于疗愈心灵的诗歌课。两年前的一门春天,一群爱好心理学的朋友建议古典文学博士、江南大学的副教授黄晓丹开一门诗歌课。于是就有了一门融合文学史、诗歌鉴赏、艺术欣赏和心理治疗的课程。那一个春天的山水云雨如今都记在纸上,重写为文学鉴赏书《诗人十四个》。黄晓丹说,《论语》中有一句话“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自己的书命名为《诗人十四个》,就是有一种要和古人一起去春游的感觉。

作者 李峥嵘


新华社图

《诗人十四个》把14个诗人分成7组,两两对应,挖掘古代心灵与现代人的生命共情,从时光的流动,激发灵魂的幽思。

黄晓丹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的博士生,毕业之后一直在江南大学教古代文学。在江南读古诗,那种美好的景象、自然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领会到。而黄晓丹的文学修养和天性的敏锐,让她能够把完全的生命力与季节、天气、温度、光线和气味紧密地联系起来。

比如黄晓丹讲王维的诗歌,谈到容易被忽视的、那种来自心灵自由的淡然的欢喜。她会结合自己的生命体悟谈古诗。黄晓丹在去学校的路上经过一片宽阔的水面,目睹蒹葭苍苍,乌云酝酿着一场春雷。她马上联想到云气和雨水的转化,也联想到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认为这里面蕴含着一种自然转化的可能,一潭死水升腾转化,为云为雨,变为江河湖海。并延伸到荣格的炼金术心理学,从对立的事物中产生新的意向,整合光明与黑暗。因此她所看到的王维,是有心灵自由的可能,《辋川集》包含生与灭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美和丑的转化。

黄晓丹的老师叶嘉莹先生更爱李商隐,认为王维缺少真挚的感情的力量。在《诗人十四个》中,黄晓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她把王维和李商隐放在一起讨论,认为两人象征了人生中冷与热、理智与情感的两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时刻,有些瞬间像王维,有些瞬间更像李商隐。“冷静的判断和涌动的欲望,如果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么在无数次的循环中,他也许会在某一刻观察到心灵活动的规律,产生一种觉醒的意识,意识到不论是就此终止还是继续追求,终究有选择的余地,在这样的时刻自由就产生了。”

在《诗人十四个》鉴赏古典诗歌的时候,黄晓丹不仅带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把不同的艺术形式交织在一起,将自己沉浸到文字中,打开所有的感官。比如说将陶渊明的诗歌、梵高的杏花及江南的春天联系在一起。她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南方考叶先生的博士,在铁轨缝隙间看到一丛嫩草,唤起心“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的感觉。《诗人十四个》谈的是14个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春天,而这种春天不只是文字中的,不只是实体上的,也是属于古典的情感想象的载体,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文化心灵的春天。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代人有自己的人生和心灵的困境,所谓现代的科学的解决方法是找心理咨询师,黄晓丹认为文学阅读也有同样的心理治疗作用。“诗人用作品呈现自身的困境和绝望,同时也将他们抵御绝望的能力灌注在诗歌中。当我们在文学中穿行,体验这些非常尖锐的痛苦时,又无时无刻不被富有人情味的智者所牵引、所陪伴,等我们走出诗歌,过往生命中的伤痛好像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疗愈。”

我在阅读《诗人十四个》这本书的时候,黄晓丹用生命微妙的瞬间去印照古典文学中的幽微时刻,我过往的阅读经验也由此被照亮、生命体验被触动。品味着这些精美的汉语,总有一句古典诗歌,在无尽的时空隧道等着我们,让千百年后的我们感到被理解,让我们的人生感到不孤独,让我们渺小的个体历经飘转却永远保持春天的色彩。

《诗人十四个》 黄晓丹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

(原标题:疗愈心灵的古诗课)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陪孩子背古诗,妈妈重回学生时代,母女俩都乐在其中

语文老师这下咋教?古诗文读法变了!当年读错字音如今全成对的

白居易、黄真伊等都曾写过关于冬至的诗 在这些诗中能品百味人生

央视《经典咏流传》好评不断 把文化经典唱成“现象级”

中小学生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 怎么学怎么教引热议

《古诗童韵》唱响 赵季平祖孙三代齐上阵

《寻人不遇》记录诗歌旅程 美国汉学家对中国古诗的朝圣

浙江“潮妈”为女儿做古诗早餐引盛赞:画面太美,不忍下嘴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