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够钱来凑?“后高考时代”花样多,这份防骗指南请收好
分数出来后怎么填志愿、考得不理想还可以“挽救”吗、是不是该去兼职赚点零花钱……眼下,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已陆续公布,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每年此时,一些“骗子”也卯足劲“加班加点工作”。本报记者采写梳理了几类典型骗局,希望这份防骗指南能给考生及家长提个醒儿。
宋溪 制图
找关系?
“分不够钱来凑”诈骗多人
有人负责宣传,有人专门办理学籍、毕业证等手续,有人伪装为教育部门领导,……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起案件信息中,一团伙多人均因诈骗罪被判处刑罚。
该团伙连续多年向社会宣传,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能疏通关系,为高考落榜生办理到北京等地的大学读书,承诺“与全日制招生一样,毕业颁发正规毕业证”。以此先后骗取了多位受害人现金4万元至30万元不等。尤其是,该团伙每个人分工明确,有人专门负责在社会上宣传提供生源;有人伪造多所大学和教育部规划司、学生司公章,以及相关呈报函等文件;有人“摇身一变”成为教育部副部长;有人负责办理学籍、毕业证等手续,还有人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各院校旁听、住宿……
而当考生和家长发现事情不对劲后,该团伙还拖延蒙骗说“正在与校方交涉。”最终,因为学生和家长发现没有录取通知书、开学后上课不正规、不让实习和写毕业论文等而事情败露。在到案后,该团伙成员也承认“我们没有资格招录高考落榜学生进入大学读书,国家也不允许我们收费为高考落榜学生办理学籍。”
说法:录取前要钱都不可靠
“相信所谓的‘有关系’、‘关系硬’,其实是因为很多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录取流程不够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主任冉盈志说,高考招生录取有着严格的流程。比如,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按照分数优先,没达到分数线的,就肯定不可能投档过去。“阳光高考推进了很多年,想着走捷径,花钱去办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冉盈志提醒考生和家长,最简单的防骗秘笈是,在录取这个时间段,凡是涉及提钱、要钱的,肯定就是骗子。“正规高校不可能在报名前向你要钱。收取相关费用,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报名时候才会有的,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就要交钱,肯定是骗人的。”至于一些人所谓的“事办不成不给钱,办成了再给钱”,冉盈志认为这是在设圈套,一步步诱导考生和家长受骗。“任何一个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都是集体行为,不是某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的。”
内部指标?
一人扮演多角骗取钱财
以可以搞到“内部名额”为诱饵,吸引高考分数不够的考生,并且向家长承诺“前期不要花钱,办成再给钱”。然而,看起来稳妥的“操作”,最终却被证明是一起不折不扣的诈骗。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7月公开的一起诈骗罪刑事判决书,暴露了近年一些所谓“内部名额”、“内部指标”、“内招补录”等典型骗局的惯常套路。
2016年5月,张某问谈某高考生源的事情,谈某当时说其在省电视台的叔叔有“内部名额”。但是,这是谈某骗张某的,实际上谈某是想让其去找某大学校长助理“莎莎”。而后,谈某让张某加了莎莎的微信,之后他们二人自行联系。然而当最终的谜底揭开,却让人大吃一惊——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谈某一人分饰了南京某大学校长助理“莎莎”、省电视台谈某等多个身份。并以三个不同的微信号与被害人张某聊天,一步步取得张某的信任。而后,再以所谓打点费、试卷费等为名,先后骗得了张某人民币共计28万余元。
张某多次与谈某联系后,才逐渐发现被骗而选择报警。最终,被告人谈某被判罚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说法:没人能突破政策“操作”录取
“在高校招生环节,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内部名额’等情况,没有任何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北京一重点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由各省级招办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志愿进行投档,高校严格根据本校招生章程按照考生高考成绩和报考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该招办负责人提醒,高考成绩出分以后,各位家长及考生一定要通过各高校招生官方网站或者官方微信平台公布的咨询方式进行咨询。此外,也可以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官方渠道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按规定填报高考志愿。千万不要相信某些机构或者个人宣扬的“内部指标”、“内部招生”、“计划外招生指标”、“委托招生”、“提前招生”、“补录”、“交钱保证录取”等。
高薪兼职?
赚来的只是“虚拟钱”
“现在想起来,不应该轻易相信网络兼职的,特别是那种打着高薪旗号的什么刷单,写好评,打字员等等。”大一学生王彬茹说,去年高考后,自己在高中同学的推荐下,进入网上一个聊天群,交了98元“会费”,在网上做起了“兼职”,然而最终却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王彬茹说,最开始时候,会有很多“单子”在群里发送。凡是交了最低98元“会费”的人,都可以在群里“抢任务”。“有些是注册新软件,浏览规定内容;有些是在规定商品下写评论,或者直接下单商家给邮寄一个空盒子来。每单单价不同,一般都是几块钱”。不同级别的“会费”,不仅在群里的“马甲”不一样,还会给到不同的特权和任务。最高交298元“会费”,则可以成为“主持人”,既能够拉更多人进群,也可以接到更多的所谓“任务”。
“做任务时候,会下载注册一些软件,完成任务就会有相应金额自动到账,可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彬茹发现,自己赚来的钱,都是存在一些APP软件里的,根本提不出来。
说法:首先要辨别主体和签合同
“暑期兼职,一定要先进行主体识别,谁在雇用你,和谁签合同等。所谓的一些平台、网站,往往不是合法的民事主体。”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护宪律师事务所主任卫爱民提醒,很多学生被骗往往是因为主体模糊或者不合格,没有经过工商注册,考生和家长要注意辨别。除此外,不论长短期兼职都要签合同,要加盖公章和签字。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坚持把保护自己权益的条款写进去。比如工作内容、地点、工资发放等。最后,还要尽量选择在本地兼职。
“家长要帮孩子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兼职是不是合法、可靠和安全。”如果一旦发现被骗或要不到报酬,卫爱民建议要当机立断,依法维权。“如果工作内容并不像宣传的那样,要果断辞职离开;如果合法但是不给报酬,要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报案;如果涉嫌违法犯罪,要向公安机关及时报案。”
识“骗”
1.虚假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一般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采集信息后,将考生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通知书提前到
部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等相关教育机构,会在高考志愿填写完毕之后通过信件早早地发送录取通知书,混淆考生视听后,让考生误入学院,甚至是错过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考的录取。
3.谎称可改分数
团伙往往通过QQ联系、专挑高考学生下手,谎称可以更改高考分数,并要求先付费。骗子“改分数”要价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考生往往在转账后即被对方拉黑。
4.低分“跳档”
每年分数出来后至正式招生期间,网上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录取到本科院校。且往往需要相关“打点”费用。实际上,这种低分“跳档”也是典型骗局。